不要用“假如”拖垮自己

01
看到评论区里一名大一同学的提问:自己所就读学校有一个新的学制,以为自己实力不足就没有报名了。后来发现室友报名并且通过了,于是开始懊恼。结果又错过了平时的打卡任务,被扣分,可能会影响保研。现在很郁闷,怎么办。
如果是我的学生,我会面对面的把他喊到办公室,然后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教学生接受现实。这当然是废话,但是我们要想明白,如何接受现实。
这孩子的痛苦实际上不是因为“错过”,而是因为“假如”。我们只是在面对选择某个机会的时候,经过自己慎重的考虑,最终作出“尝试”或“不尝试”的结果,只是结果非我们所愿。这不是自己运气不够好,不是自己有信息差,不是遇到了被人挖坑,时光倒流回到过去也不能解决,这就是我们的思考能力、过往经验、逻辑认知、勇气甚至是运气所组成的实力差异。
我们要想清楚这一点,然后甘愿认输,并且吸取这次经验,下次学会更深层的对选择作出思考。我猜测,之所以没选择尝试,是因为觉得自己“不配”,这种不自信让自己不敢尝试,其实我们继续想一想,就会想到,面对这个机会,大胆尝试,就算失败了自身也没有损失。但我们就是这样,往往要通过错过来理解“懦弱”感受“不自信”造成的后果,才能真正有改进的可能。
第二件事,教学生向前看。这当然又是一句废话,那我们就想想,为什么要向前看。
我就想到作家刘同的一段话:“做一个努力的人好处在于,人家见了你都会想帮你。如果你自己不做出一点努力的样子,人家想拉你一把,都不知你的手在哪里。”能明白什么意思吗?
你要让人家感受到你在努力,或者显现出你有其过人之处,让这个过人之处甚至弥补你扣分的缺憾,让老师同学都认可你。毕竟,保研本来也是优中择优的选择,并不只是保持不出错就行了。我们再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冬奥会,有奥运冠军,说自己想考清华。大家都调侃说压力现在来到清华这边了。
他可能会破格享受体育特长生入学,我们都能接受并且认同。但仅仅只是成为体育生,就能被破格录取了吗?我做体育生那会,高考分也得达线的,这是硬规则。可大部分人,能接受奥运冠军打破这个硬规则。
02
我反而担心,这个学生会因为这件事,而毁了自己的大学,甚至影响今后的人生。
原本,学生做了一个选择,是不参与竞争。那么这个竞争的结果是谁,其实都没有关系。如果不是这个室友,这个学生可能还在好好的上学,认真听课,打卡准时,表现积极,按照自己的计划往越来越好发展,或者可能真的会在两年后成功保研。可是学生看到了身边室友选上了,因为这个可能性,而自责。于是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了。
现在想的是:早知道室友报个名就能悬赏,几个月前我也报名参加这个活动了。
大四想的是:就是因为几年前没报名参加活动,导致后来没心情,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最后没能保上研,连毕业都拿不到优秀了。
过几年想的是:就是因为上大学时,刚开始没去报名,结果错失了上研究生的机会,导致后来找了一份这么烂的工作,我的人生怎么这么倒霉……
这不是不可能。我见过很多学生,就因为大一时候遇到的一点小问题,耿耿于怀。后来到了毕业时,又后悔自己蹉跎了时光,当然,大学毕业也还年轻,也还有无限可能。可是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学生,总是认为改变过去容易,改变未来很难。
虽然活在当下,可是却只是执着于过去。
03
这里就再举一个课堂上的老例子了:在火车将要启动的时候,一个人慌忙赶上车,可是不慎挤掉了一只鞋子。那是一双崭新的鞋子。这个时候火车已经开动了,这个人于是脱下另一只脚上的鞋子也扔了下去。别人不理解,那人说,自己已经掉了一只鞋子,到终点再回去的费用不只一双新鞋子,我现在下去会受伤损失一定大于一双鞋子。那怎样呢,越早接受现实。作出一个明智的决定,把这双鞋扔下去,或许能被人捡到,创造价值。
自己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拥有一双新鞋子。而不应该痛苦于:自己当初为什么会丢失一只鞋子。假如当初自己再谨慎一点,鞋带系的再紧一点……
这种痛苦不仅改变不了过去,也可能让未来变得糟糕,这不是拖垮自己是什么。过去哪怕是天塌下来了,只要我们的今天还好好的,就认真的为明天去活。
我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然后开始警示自己。并且,我认为这样的思想转变,带来了很多的实质好处。以后有机会,慢慢讲给你听。
总而言之,别再为已经发生的事懊恼了。不然,你们对自己人生带来的伤害,才是真正的亲者痛仇者快呀。
去想着改变未来,不要用“假如”拖垮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