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经历什么后,才能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
孩子毕竟还只是个孩子,有很多事情其实是根本不清楚的。
虽然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习了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也会在课堂上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究竟能给我们什么益处?
其实,读书期间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懵懵懂懂的,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何要读书,以及读书后可以给我们自身带来什么好处。
因此,我们读书的时候感觉越来越累,做作业也是不耐烦的样子,只要提到学习就难受,只要不是学习就好。总的来看,就是孩子经历的事情太少了,根本不能切实地感受到为什么要读书。

只有经历了一些挫折和打击后,人才会成长。
每个人的成长路径是不同的,比如我,小学的时候是个表面看起来很听话的乖孩子,其实天天都在课堂上发呆。当然,那个时候的我也被自己乖乖娃的表象骗了,根本不清楚自己现在根本就是在骗自己,没有在好好学习。直到六年级快要升学考试的那段日子,班主任管理得非常严格,有一次早读的时候看见我望着窗外发呆。后面又因为其他原因被请了家长,班主任对我家长说,如果你家娃娃现在这个学习态度根本就考不上这里的xx初中!(我们当地最好的中学)能考上就是奇了怪了!
我妈妈当时原话转达给我了,我听了又委屈又生气,心想,我不就是盯着窗外发呆了一会儿吗?有这么严重吗?难道我就不配考上这里最好的初中了吗?
说实话,我当时的成绩想要考上那所学校确实是有点难度的,但是我的心里肯定是不认输的。我每天都认真听讲,课后还把课堂上听得不太明白的地方重新巩固复习了。包括当时我的字写得特别丑,但是我的心里想着一定要把字练好!
后来,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

到了现在,我回过头来,我发现老师对我的教育是很深刻的,她用激将法让我振奋起来,认真学习。
经过这一次后,我似乎知道了学习的初级意义就是能证明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不是别人眼里看不起的那个人。
后来还有一次,是我高三的时候。大家都知道高三的学习生活是很紧张的,我家里希望我能在家里吃好点,所以我妈妈就天天给我送饭到学校。
这时候我就明白了做父母的不容易了,高三一年,我妈妈天天都给我送饭,不论吹风下雨,没有一天没来过。同学们每次看见都很羡慕我天天都能吃到妈妈做的饭。高三的时候,妈妈很少过问我学习上的事情,因为她知道我的压力也很大,她只是问问我有没有吃饱,偶尔还聊一点别的趣事。
其实,我们最不应该忽略的就是一直陪伴着我们的父母。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我们又怎么能安安心心地学习呢?家是温暖的避风港,这一点完全不错。

作为学生,我们要知道学业对我们是多么重要;
作为孩子,我们要多多理解家长的不容易,平时多体谅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