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备考如何挤时间复习?80分大神经验分享
在职备考如何挤时间复习?80分大神经验分享
很高兴能分享此次进面的心得,我的2022国考行测成绩是80.2,总成绩刚刚擦着进面分数线,还是比较惊险的。
自身情况:在职备考。我是做代理记账行业的,所以每月的的报税期特别忙碌,是个属于要加班加点工作,学习时间基本集中在报税期的晚上和非报税期的早晨和晚上。
学习时间:9月中旬开始备考,之前虽有过备考经历,但距离考试只有两个半月的时间还是比较紧张,所以基础阶段主要是通过看书来回顾并巩固一下基础,到十月份的时候买了FB的行测5000题和申论200题来刷题,早晨六点半到七点半利用微信小程序“FB快练”积累词语,晚上七点到十点做题,按照常识—言语—数量关系—逻辑—资料—申论的顺序每天轮换着刷,同时做完题的当天,会总结错题,对错题所涉及的存在薄弱的知识点利用工作闲暇时间抓紧积累。周末的时候在家模考来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到备考后期的时候以做历年试卷为主,卡时间做题,全真模拟真实的考场。
具体学习方法和经验:
1.常识
FB的常识课和平日的时政分享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是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可以在中午午休的时间听课,也可以在睡前浏览学习时政。常识一方面需要牢背知识点,像历史、物理、化学、地理这类没有太多变动的基础知识,只要背过,就有99%的概率拿分,能背过知识答题肯定会很顺利,但是并不是所有人能背过大量的常识知识,从另一方面来说技巧也是常识的一部分。技巧在于通过题目和选项来进行判断,像环保类询问提出什么政策的题目,四个选项里A是一刀切政策,B是放任政策,C是循序渐进式政策,D是套用他国政策,根据学校的环保教育和平日看新闻的大概了解便可以选出C选项。这类题目不需要大量的积累,仔细看题,便可选出正确答案。
2.言语
首先是逻辑填空,这一模块是我在做题时认为的难点之一,因为它需要大量的词语积累以及语境判断,再加上自身语文从小到大的成绩都不理想,所以最开始是害怕这类题目的正确率不高。但是一味地害怕是提高不了成绩的,所以我采取日积月累和错题积累的方式,找一本本子每天学习记录一定数量的词语,通过看解析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褒贬义和适用的语境;错题一方面是记下来,记住意思,另一方面是结合题目,为什么有意思相近的词语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放在语句里面的区别,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再加上题目练习,正确率也慢慢提高上去。
段落理解和中心句题目得益于逻辑填空锻炼出来的语境理解,再加上FB老师提出的划段分析的方法,正确率到冲刺阶段基本就稳定下来。一大段文字看上去找不到重点,但是根据前后文内容,划出几段几段来,既能明晰整段文字的大概意思,也能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提高效率。
3.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这一板块虽然题量少但是也是拉开差距的重要一项。一般在数量关系中有五道题读完题目便有了大概的解题思路去解答,其余题目可能读完题不知道从何下手,所以有思路的题尽量做到少丢分或者不丢分,难度比较大的题,思考超过一分半就可以先跳过,避免耽误太多时间影响后面的答题或者压缩涂卡检查的时间。
这部分的学习主要是基础部分和小技巧的学习,小技巧虽然有时候很看运气,运气好能用上,运气不好一道题也用不上,但是掌握一个技巧就是多了一层保障,有了一层保障就有了多一分的可能,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匀出一点时间掌握一下小技巧可以提高数量关系得分的可能性。
4.判断推理
图推题基本上是靠刷题锻炼出题目考察的关键点,但是图推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在寻找解题方式的过程中可能会尝试不同的方法,这种尝试会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大量的时间,所以一定要及时“收手”,最多两分钟找不到关键点就跳过,否则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
类比题目练习的时候速度快但正确率一直不高,自己练习也怕做类比题,后来慢慢找到一点窍门,反复看买的教材,一点点理解类比推理的解题方式,放慢速度寻找题目之间的规律和选项与题目相符或者相违背的地方,选出正确答案来。
判断推理中的“一拖五”是很让人头疼的题目,这类题目一个是建议牢牢掌握基础并在读题目的同时画出解题的大概框架,因为后续的问题都会依赖题目所给出的框架内进行分析理解;二是解题时候在较大空白的草稿纸上解题,不要过于局促在一个小角落,这样做第五题的时候需要看第二题的条件会比较难找出,大的空间可以更好地理顺做题的逻辑,也可以方便构建清晰的解题框架。
5.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的题一个是学公式,将快捷方便的公式记住后做题效率大大提升,因为几乎每年的题目都会涉及到使用公式的题目;另一方面是大量地刷题,提高算数速度的同时提高正确率。我的做题方法一般是用笔在题目中将关键点或者是问题所涉及的部分圈出来,找的时候也方便找,看问题的时候也会用的这个方法,因为现在的题目越来越“狡猾”,稍不留神就会掉到陷阱里,其中资料分析算数并不难,难的是细心和耐心的态度,沉稳住做题是最重要的。
自己其实从19年开始考公,最开始考公进面失败的时候大哭一场,觉得前途一片灰暗。现在工作两年,边工作边考公,心态慢慢放平了,中间也进入过两次面试,但是面试成绩都不太理想。这次考试之前注会成绩出来一门没过的时候心态也很崩,但很快调整好状态,考公其实现在把它当做一项短期投资,投资成功就上岸,投资不成功继续工作,考公是生活中的一种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当成唯一的选择难免会加重心里负担,不利于考出好成绩。
没进面的小伙伴继续加油,总有一天会进面的;进面的小伙伴继续努力,顺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