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七面钟之谜》 不睡懒觉的推理阅读日记11
别墅里有个小伙伴总喜欢睡懒觉,于是他的室友们决定在他的房间里塞几个大闹钟来吵醒他。第二天中午,这个懒觉哥还没有走出房间,于是小伙伴们闯进卧室,发现他早已被离奇毒杀在床上,不知为何七个大闹钟还被整齐地在壁炉上摆成一排。更可怕的是,转天就又有一个小伙伴被枪杀在班德尔小姐面前,他临死前还高喊着——“七面钟!七面钟!!”
这本书就是我去年夏天看的。开车送货时候也不忘在副驾驶上扔一本,等卸完货翻着看后续。最后看完那天我正好开车带弟弟去办毕业的手续,他回来时候我说再等我两“面”钟,马上就看完了。

我觉得剧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从分类上来讲,这本更接近于冒险小说。所以我要说,我觉得谋杀案中最无聊,最脑瘫,最傻卵的事,就是在屋子里留个暗号让侦探猜谜语,这个暗号最开始让人十分困惑,但是最后大家发现了答案。原来意思就是说“某某组织到此一游”!是凶手作案完以后给自己来了个签名。我觉得这就是谋杀案里最脑残的设计。
没错,这七个大闹钟摆一排,是因为有一个叫“七面钟”的秘密组织,而且这个组织里的人还巨中二,每个人都戴个面具,这是一面钟,这是二面钟……我说这也太中二了吧!在这个组织出现之前,也就是故事的开头,其实这本书还相当好看,我一下子就被勾走魂了,正好那几天活特别多,搬砖时候还满脑子都是“为什么要把那几个钟摆一排?”“这七面钟究竟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甚至还自己尝试着给出很多种可能。凶手要去动这个钟,必然有一种未知的原因,必然有一个他想实现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消除某种痕迹,也可能是用来做烟雾弹遮挡住某个可能被发现的东西;可能是为了犯罪的完美而有意为之,也可能是被迫而不得不去动这几个摆设……当我意识到这七面钟可能是一种暗号的时候我心都凉了,当我看到七面钟组织真出场时候,我彻底日了狗了!
事实上这种留在现场的签名是一种特别偷懒的设计,它可以随便设计得特别离奇、特别诡异,只要能抓人眼球,作者可以随便放任自己的脑洞。但是寻常诡计需要作者去解释,而这种签名根本不需要作者费心思,只需要说是凶手的一种癖好就行了。连死亡留言这种在我看来在傻的程度上排第二的设计至少还得让作者动动脑细胞,想想怎么往凶手身上扯,这种签名、暗号根本就连扯的必要都没有,我就是喜欢杀完人在地上画个Z,不行吗?所以我真是特别难以相信这么弱智的情节会是推理女王阿加莎设计出来的。
要说这本书的质量如何,其实如果没有一开始就把它当作一个讲诡计的推理小说去看的话,它还是《烟囱别墅之谜》的中规中矩的续作,是一个跟《暗藏杀机》水平差不多的谍报冒险小说。但是这个开篇对于我的误导真是太大了。看到了一个极其离奇的现场,又遇到了烟囱别墅里那个超级可爱的邦德尔小姐和沉稳冷静的巴特尔探长,各种谜团接踵而至,没想到故事刚进入中盘就急转直下,虽然最后也有不错的反转,但把七面钟归结于秘密组织的代号,实在是令我大失所望。而且这本书里头巴特尔警长的表现也十分捉急,巴特尔的人设就是沉稳可靠,但是在一群喧闹地进进出出的年轻冒险家中间,巴特尔的存在感十分稀薄,而他又要把戏份尽可能地减少才能让冒险家不受拘束地去冒险,结果就是这个人物出场两次了,依旧让我想不明白他在故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七面钟之谜》写于1929年,可能很多人都觉得阿婆已经找回状态了,但我认为还远远没有,远远没有。她这时候的文笔已经差不多恢复了,但是对于自己要写什么、想写什么还是没谱。烟囱别墅系列就这两本书,这两本书塑造了很多可爱的人物,有非常诙谐的阅读气氛,但实话说都很失败,都有严重的硬伤。可能阿婆当初也想好好经营一下这个IP和巴特尔探长,但是后来她再也没写过烟囱别墅里的事,巴特尔探长的登场也寥寥无几,可能是她自己也觉得写得没意思吧。考虑到这些寥寥的亮点,我也只能给4/10分。
下一本看同年的《犯罪团伙》。也是本挺烂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