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十五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背景
①政治上:王朝统一,气势恢宏;民族众多,文化多;中外交流频繁②经济上:封建经济恢复和发展
成就
科技
造纸术发明(人物:东汉蔡伦)
书写材料的发展:甲骨—金石(青铜器)—简帛
蔡侯纸的特点:质量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作用:流传到世界各国,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中医学
起源
①扁鹊(春秋战国):针刺、按摩、汤药、望闻问切
②《黄帝内经》(战国—西汉):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反映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张仲景(东汉)
《伤寒杂病论》(发展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疾病症状;提出对症治疗;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被称为医圣
华佗(东汉)
擅长针灸、汤药、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
史学
《史记》(人物:西汉司马迁)
内容: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记载帝王将相、下层人物的活动
意义: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文学和史学价值。
司马迁个人品质:家庭熏陶、个人勤奋、秉笔直书、意志坚强
宗教
道教(东汉末年)
①背景:东汉末年,国家分裂,政局动荡,人民苦难,渴望解脱
②人物:张角(太平角)张陵(五斗米道)
③教义:尊奉黄帝老子,吸收神仙方术,宣传平均思想
佛教
①产生: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②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③教义:人生如苦海,苦难的根源在于欲望,消灭欲望就会有来世幸福;主张众生平等。④意义: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方面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