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1世纪青年应当做加法还是减法更幸福的两方结辩及评委点评(自用)

反方减法四辩夏宇轩结辩:
“谢谢,您方在一开始就对我方提出一个要求,如果正方加的是让我幸福的事情,反方就可以对应地减让我不幸福的事情,所以双方在这一层面是天然打平的,而您方一直在讲加让我幸福的事,所以我方今天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减去让你幸福的事情。这是我方今天论证的核心。
我方告诉你,消费主义的时代,给你很多你很喜欢的东西,并且满足了你喜欢的东西之后,我还推给你新的你喜欢的东西,而这些你喜爱的东西、明明给你幸福感的东西,我们觉得应该节制,因为消费主义是不会主动给你节制的,消费主义只会不断诱导你的欲望出来。
所以年轻人明明眼高手低,他就只能靠自己去节制,只能靠自己去删繁就简,所以他自己必须做减法。这是我方这一点论证。您方今天拆的完全不是我方论证的核心。
第二个部分,您方今天觉得我们现在年轻人,选了这些东西之后,他有弊害。您方觉得我方选了之后,他的弊害是我以后可能会后悔,我选错专业、我不是真的了解,可是我方问你,您方选专业的时候有真的工作在那个岗位上吗,没有吧,为什么我们现在在没有真正工作在那个岗位上我们就可以选专业,因为现在很简单,我们社会没有不可挽回的放下,我放下一个东西,不意味着我再也拿不起来了,我40岁哪怕要考研、哪怕要换专业,也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现在社会,您方减法的那个最大弊害已经被解决,我们没有再也拿不起来的情况。
您方这个时候又跟我说,我方只要拿得起来,就叫做加法,各位对方辩友,难道我方只有论证什么都不做才叫减法吗?您方到底觉得今天的减法是什么?您方一开始告诉我们,低欲求就可以叫减法,可是我方问你,低欲求我就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吗?我打辩论就是为了快乐,我是不是比那些打辩论为了赢的人反而更专注呢?所以这一点您方并没有论证。
接下来的问题是,
如果我方告诉你,今天的年轻人是追求这样一种低欲求的状态,您方又觉得不符合我们年轻人的追求、不符合他们的状态,可是各位,很简单,眼高手低才是年轻人状态。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好东西、太多的真知灼见、太多的引诱你许诺给你幸福的道路,这才是年轻人面对的状态,年轻人面对这样的状态,他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答案的话,我方觉得选不到。
因为幸福没有标准答案,人生也没有标准答案,年轻人选专业更没有标准答案。你习惯了以前有对错,有家长教你哪个是善、哪个是恶,有学校教你,什么是对的答案、什么是错的答案,之前你有这些,所以现在您方求稳、您方保险、您方说试试看嘛,多听听再看,多尝试一下,可是我方告诉你,越是这样,越浪费年轻人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很简单,我方觉得那些答案里面没有个高下之分,那些路径里面也没有一个绝对就错,我方告诉你的是,如果您方感觉到现在自己有热爱的东西,你不需要多问,不需要多听,在尼采的精神三辩论里面就告诉我们说,在精神三辩的年轻人中间这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它是一个狮子的阶段,这个阶段他要做的是质疑和批判,他要否定那些社会攻击给自己的东西,它不像前一个阶段,社会教他他听着,不再是一个学生的角色,所以这个时候的质疑和批判才是他做减法的过程。
您方今天很巧妙,您方告诉我说,我对社会范式的冲破,也是给社会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所以这个时候我做的还不是减法,可是对方辩友,您方把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跳来跳去不太好吧。 我方给你论证的是个人层面缩减可能,个人层面降低欲求是减法,您方告诉我说,我还是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可能,我个人的减法在这个社会里面是新颖的呀,所以他还是加法,对方辩友,这样的话您方又觉得减法是什么东西呢。
所以我方讲的很简单,他不是不符合年轻人的特点,您方只告诉我年轻人有无限的可能,可是你如果把幸福寄托在你无限的可能上,我方告诉你,根本做不到,你走向必然的悲剧。因为人生而有无限的可能,随着人生的发展,你的可能性必然会限缩,所以您方沉浸在这里面,这是必然的悲剧,谢谢。”
正方加法四辩詹青云结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们今天跟对方有三个根本的分歧。
第一是成功路径不同。我方承认聚焦没有问题,如果一个年轻人在年轻的时代完全知道一生要什么,一生走下去从不后悔,没问题挺幸福的。可是现实是,这个决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应该在青年时代做,这个时候你的大脑没有发育完全,你的人生还在不断地变动,你的智识还有限,而这个世界在飞快地变化,很有可能你想要聚焦的东西有一天是你不适应、不喜欢或者被时代淘汰的东西,这个时候您方跳到第二点告诉我说,没关系,我只要坚定自己的内心,不就没有问题了吗?这是我们双方的第二点分歧,幸福观的不同。
您方的幸福观是一种妥协的幸福观,我方的幸福观是进取的幸福观,您方的意思是不管我的人生发浑成怎样、社会如何待我,不用在乎,我妥协、我看开、我豁达就可以幸福,对方辩友,那些历史上真正收获了豁达心态的人,杨慎‘是非成败转头空’、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时候,他们是在什么时候收获这种豁达,是遍历人世的沧桑、经历了繁华、经过了奋斗、见识了人世中更深刻的道理,他可以领悟到繁华。就算我退一步,我俗一点讲,我多读一点书、多看一点世界,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思考方式更丰富一点,通过这种做加法的方法您才能收获真的豁达。
最后,我们双方最根本的分歧是对这个时代的理解不同。您告诉我说,这个时代纷繁复杂,已经把太多的选择推到年轻人的面前,所以我选择加就是在随大流,不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个时代给我们多的选择,不过是您方说的商品、营销课、成功学,可是人生加减法上,那些人生重大关头的选择是什么?这个社会真的在逼我们做加法吗?不是!我到了这个年纪就应该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在人生重大关头的选择上,这个社会是要求青年人割舍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割舍那些错误的观念,回归一套社会范式、一套人生范式,是要求你做减法的,这个时候,真正追随自己内心,是应该不顾这套范式的束缚,冲破束缚去追寻自己心中所爱,活出一个真正多元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不是在替一个年轻人的幸福说话,是一代青年人!青年人拓宽自己人生边界的可能,是在拓宽这个世界价值判断的可能,既然这个世界号称它是多元而包容的,我们就应该去试,去让他实现自己的诺言;既然这个世界多元而包容,既然这个社会告诉我们人不轻狂枉少年,就没有人应该天然地觉得轻狂是一个贬义词。
对方辩友一直在劝我们,人生选到自己最幸福的东西才是快乐的。对方辩友,各位,我们都是年轻人,在我们人生的这个阶段有什么东西是唯一珍贵的,什么叫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什么叫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那个唯一带不走的东西不就是青春本身吗,这一份机会你不珍惜,这一份可能你不珍惜,您跟我谈的是什么,是那份安顿了幸福,是那份成熟了的幸福,可是这不是年轻人的幸福,因为年轻人不是在替你一个人谋幸福,不是你一个人看开了就可以,他需要为这个世界拓宽边界,是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把道路越走越宽,是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