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秒一集番,这或许是现在最快的U盘了?——金士顿DTMaxA新品测评

U盘这个小东西,在个人电脑普及之后,就经常作为一种传输与储存媒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现在同类的也有各种外置的储存卡以及机械硬盘,但是U盘还是凭借他小巧的体型成为了最为大众的储存设备。

我本人其实没有正式地去挑过,买过U盘。机缘巧合之下,我看到了金士顿新出的DataTraveler Max Type-A款。在市面上的U盘普遍写速在500M/s的时候,这款U盘竟然号称能做到读速1000M/s,写速900M/s。这如果能真的能做到的话,那真的就是做到了那些手机厂商经常挂在嘴边却没做到的话“远远超过友商”。
刚好,我们这片地区最后的一块被我给抢到了,今天已经到货了。不过先容许我卖个关子,先来介绍一下与U盘速度息息相关的USB协议吧。
(为了防止有人说我恰饭,在这里小晒一下我的京东订单,这个价格大家也可以参考一下,我买的是256G版的)

市面上的接口一般分为七种,不过我们今天不说那么多,就只说今天会讲到的两种接口。Type-A接口,也被直接称为A口,我们这也有人直接叫电脑口的。
我们绝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这个接口都是在电脑上,所以这种接口也就有了电脑口这个俗称。这种接口是有方向性的,他只有一面是可以传导信息的,所以可以把它归入单面口,这是个知识点,后面会用到。(这种A口有时候也会出现一开始插不进去,然后旋转360度又插进去的奇妙现象,至今我都被这个现象所困扰。)

第二种接口是现在手机上使用非常多的Type-C接口,我们这俗称安卓口。
他就没有A口那种必须要对准方向的毛病。只要大概位置对了,一下就能直接插进去。而且他没有正面与反面的说法,两面都可以随便插。事实上,这种Type-C接口两下两面都有同样的接口,也就是说他是两面都可以传输数据的,所以他可以归类为双面口。

那么说这个双面口单面口有什么意义吗?先别着急,等我接着往下说。
市面上USB的版本号非常多,尤其是3代的版本号。3.0,3.1,3.1gen1,3.2gen2*2。那么这些版本号到底代表了什么,我们又应该怎么去理解和辨别他们呢?
首先,这些复杂的版本号其实也不怪用户难理解,都是制定USB协议的公司在USB3代时曾两度修改协议,导致整个USB3代的命名非常混乱,让我画一个图给大家解释。
USB协议所属的公司,最开始推出了USB 3.0。

过了几年,技术迭代了,照理来说现在出应该叫USB 3.1 对吧。但是他们把整个USB3系列都改了名字,把USB 3.0改名为了USB 3.1gen1 ,新出的叫USB 3.1gen2。

又过了几年,现在又该出新款了,但是3代手上已经没活了,怎么办?没事,没活能给你整出一点活。他们又把之前改名为USB 3.1的款式全部改名为了USB 3.2。
最开始的USB 3.0变成了USB 3.1gen1,现在又变成了USB 3.2gen1。
最开始的USB 3.1gen2变成了USB 3.2gen2。
而他们舍弃掉了Type-A这种单面口,引入了Type-C这种双面口,设计出了USB 3.2gen2*2。这种技术实际上与USB 3.2gen2 没有任何进步,但是你毕竟单通道变成双通道了,速度还是增长了一倍。

这种莫名其妙的整活导致了整个USB3代市场非常混乱,各种商品页面上也是写得非常混乱,甚至连客服都说不清楚这个到底是几代的。这种情况下最有用的办法就是问带宽,或者说问传输的速率。因为无论他叫周树人,还是叫鲁迅,人就还是那么个人,他不会变。U盘也是一样的,他无论怎么改名他传输的带宽是恒定的,所以可以对照下表来查看。

可以看出来如果这个U盘能做到他宣传上说的1000M/S的速度的话,基本上已经达到目前Type-A的理论速度极限了。如果在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其他Type-A的U盘能做的也只是不断地逼近这个理论极限,没有办法把这款U盘甩出去太多。实际上是,这款U盘经受住了考验,他确实能达到这样的速度。
当然,在U盘支持USB3.2gen2的情况下,接口也得支持才能发挥出他最大的效果。比如我现在把他插在普通USB3.0,也就是USB3.2gen1的接口上,他就只能跑到400出头的速度。数据不校验,且为测试环境下,他的最大写入速度为426.67MB/S,读取速度为441.38MB/S。



加入校验也只会让速度稍微下降一点,平常使用涉及不同的环境,速度也能跑到200-300不等,这个主要看具体使用的情况。
而接入到USB3.2gen2接口释放出他全部的性能以后,就可以做到如宣传上所说的900写速,1000读速。在数据不校验,且为测试环境下,他最大写入速度为887.13MB/S,最大读取速度为1008.11MB/S。读取速度甚至比他的宣传还略高一丝,但是考虑到日常使用实际上很少跑满速,绝大多数时候应该都是徘徊在550-700之间,不过这也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数据了。



那么USB3.2gen2*2呢?其实我也通过连接OTG转接器去尝试了,测试结果几乎与USB3.2gen2的结果没有什么差异。



而且在我高强度跑了接近一个小时测试的情况下,这个U盘的温度还保持在50度这个还算不错的温度上,实际上手去感受也只是感觉温温的,并不会出现烫手的情况。

优点说了那么多,那么他有没有缺点呢?有,还非常明显,你甚至不需要长期使用,只要一入手你就能感觉到这个缺点,那就是外包装非常的廉价。我就说你为什么同等容量下速度吊打同行,原来成本控制在这了啊。这款U盘整体使用了硬塑料作为主体,U盘采用了滑盖式设计来保护整个U盘最珍贵,也是唯一暴露在外的接头。



这个硬塑料,我怎么形容呢......就是小学门口5块钱就能买一个小玩具车的那种材质,打火机点燃还会冒黑烟的那种。当然这个U盘我没敢上打火机,我只是单凭这个廉价的手感下的结论。这个虽然有5年只换不修,但是我们这个地区暂时没货了,所以就没敢烧。(主要是害怕烧了就不给换了。)
而且这个U盘真的非常长,官方宣传他的长度为82.17mm,别家的基本上都在60mm左右,甚至还有25mm的迷你款,他对比其他普通款长了接近40%,最主要的是这个塑料让人太没有安全感了,我现在已经满脑子都是这个U盘插在电脑时被不小心撞断的画面,还好我的电脑USB接口要么在上面要么在背面,危险系数要稍微低一档。

总之这就是一个在5块钱身体里拥有500块性能的U盘,如果对传输的速度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是对颜值没有要求的,平常使用起来不大手大脚的兄弟可以考虑入手,至于那些比较糙的就算了吧,对商家也好,对你也好,毕竟来来回回换也不是个事。
那么,这次突发奇想的U盘测评就到这里结束了。我是浮生,一名普通的游戏玩家,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