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朱建华:大破大立大成!李小龙的现代武术真功夫革命(2021图文修订版 下)

2021-04-25 13:28 作者:为道塾截拳道  | 我要投稿


2.5 若水思维


约2500年前,老子曰:上善若水。

50年前,李小龙说: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

在传统道家学说中,水性流动不居,至善至柔,缓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与世无争又容纳万物。

人生之道,莫过于此,武术之道,莫不如是。

保持空灵之心,无形,无法,就像水一样。水倒入杯中就成了杯子的形状,倒入瓶中就成为瓶子的形状,倒入茶壶中就成为茶壶的形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李小龙的武道哲学中,水的隐喻总是别具武道哲学意蕴,不仅充分展现了截拳道人适应任何对手,适应任何形势的“适应”哲学内涵,亦是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武道最高境界的形象化的哲学象征。

可以说,截拳道的品格,就是水的品格,而水的品格,直接体现的是道的品格,截拳道人应若水以近道

若水哲理,不仅从理论和思想上,开拓了截拳道人的精神广度和宽度,提升智慧和境界,体现在截拳道武道修行中,亦无处不在。如,李小龙强调截拳道人在训练中,在格斗中应松柔,保持意识的整体流动和觉察,绝不僵结固守在某处,这样一旦捕捉或引诱到对手出现破绽,即如水渗隙,制敌机先。

又如,李小龙截拳道是所有实战武术中,在其技战术整体结构中,特别突显步法和移动重要性的现代科学武道。因为只有练就了高超步法,一个截拳道人才能在格斗中具有若水一般的高度流动性和机动性,并藉此自如掌控格斗空间,进而以空间控制时间和节奏,使之具有敏锐如直觉的整体流动的意识和流动的技能,以适应任何对手。

截拳道人应如何以武入道,以无形为有形?李小龙曾以水作喻:

当一个人在武技上已日趋成熟,那么他的形式应是一种无形之形。这种成长,成熟的过程,就如同把冰融成塑造各种形状的水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武技上没有了形式,他才能拥有所有的形式;只有当一个人没有了风格,他才能适应所有的风格。”

若水的人,能适应变化的时代,能适应变幻的社会,能跟上时代节奏,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那么,什么是若水的截拳道人?就是像水一样合道而行,合科学效率而行,简单、直接、非传统的表达你自己的人。


2021年4月,湖南长沙,最后的龙的传人截拳道道场最后一瞥


三. 一个人的全球武学传播与大众教育


人人都知道李小龙是一代宗师,同时又是电影巨星,但被国际功夫电影巨星的光环遮掩和扭曲了的,是李小龙身为伟大的全球武术传播大师和武术大众教育导师的历史事实。

几十年前,正是因为李小龙以其超越时代的哲人洞见,充分用足用好了他能够利用的传播平台和传播工具,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耐心的长久不懈的开展截拳道样板示范、教学及其先进武学和哲学思想的大众教育,才真正让他的革命性的武学思想,武学创建,从梦想照进了现实,最终推动了现实武术世界的历史性进步和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



3.1 著书立说


1963年,李小龙撰写出版第一部武术专著《基本中国拳法》。1964年,23岁李小龙成为中国武术在美代表人物,跻身美国武坛主流圈。同年,开始撰写《功夫之道》书稿。

1965~1967年,批判传武,改革传武,开创截拳道,成就一代截拳道宗师之后,李小龙开始撰写《李小龙技击法》书稿,并带领弟子伊鲁山度,黄锦铭等拍下数千张技术图照。

1970年,李小龙写下七大册《武道释义》武学笔记,成为后来的《截拳道之道》主要内容。

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李小龙技击法》《截拳道之道》在李小龙生前并未出版,但1975年左右,经琳达·李授权,在美国《黑带》杂志出版社的努力下,李小龙的武学巨著《李小龙技击法》《截拳道之道》先后正式出版,书出即一纸风行,洛阳纸贵,几十年来先后出版了20余种语言版本,成为至今仍然畅销的世界级武学名著,《截拳道之道》甚至被西方武术评论家誉为“武学圣经”,成为全球一代代从普通武术爱好者,到世界级顶尖搏击冠军、拳王们,如拳王伦纳德、帕奎奥,散打冠军赵子龙、邹国俊、柳海龙,UFC传奇冠军蜘蛛人,骨头,嘴炮等读者一读再读的李小龙著作。

在有意无意之间,李小龙借助著书立说,广泛而直接的影响了全世界的专业武术人,成为其传播先进武学理念,开展武学大众化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和渠道之一。


李小龙截拳道经典专著《李小龙技击法》中文版
李小龙部分英文武学经典专著


3.2 改造世界冠军


李小龙当年曾有计划的深耕有“世界武术家大熔炉”之称的美国武坛,通过在来自世界各国的武术家群体中无私分享或免费教授截拳道而广结人脉,传播先进的改革理念和武学实践成果。

1967年左右,因为欣赏或认同李小龙宣扬的先进武学理念及其公开展示的全接触自由格斗技艺,美国当时顶尖的空手道冠军,以及一些功夫、跆拳道、柔道、柔术大家,如罗礼士、迈克·斯通、海沃德·西岗、李俊九、谢华亮、鲍勃·沃尔、路易斯·迪尔加多等,纷纷成为李小龙后院训练、交流、学习的常客。

李小龙家的后院,一时之间,武林高朋满座,逐渐成为美国武坛怀有改革或学习之心的顶尖武术人物的重要聚集地。

或许,当时没有任何人能够意识到,李小龙洛杉矶家中后院,后来事实上成为了现代搏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武术现代化变革的策源地

1967年年底,最初对功夫不能实战存在明显偏见的美国半接触式空手道重量级世界冠军乔·刘易斯也恰逢其时加入其中,成为李小龙截拳道后院私教弟子,在近三年时间里,追随李小龙左右,倒空杯子,诚心向学,尽得李小龙全接触踢拳格斗精髓并实践于擂台。


将截拳道引入美国大学学分课程的乔·刘易斯传人杰瑞·毕斯利教授


乔·刘易斯截拳道和空手道弟子,美国瑞福德大学教授杰瑞·毕斯利博士对此段历史曾总结说:

当那个年代的其他武术家(1968-1971)还在练习非接触式的格斗方式时,乔·刘易斯在他的导师李小龙指导下,已经开始进行现代化的全接触的截拳道踢拳实战训练......乔在李小龙的指导下度过的截拳道专业训练时光,完全塑造了他未来伟大而且具有开创性的踢拳职业生涯

有些人认为冲绳空手道道场的训练塑造了乔·刘易斯的搏击技艺和实力,但事实是,是李小龙真正打造了乔·刘易斯的全接触踢拳格斗技能,并帮助他成为踢拳职业大赛的重量级不败王者。”

1967年,美国空手道最高级别联赛冠军乔·刘易斯、罗礼士、迈克·斯通成为李的学生,同时,这三位冠军既在联赛中,又在他们的道馆里,将截拳道的训练方法和武学思想传遍全美......

李小龙对实战能力的全面培养与训练工具的大量改良和运用,与20世纪60年代典型的传统空手道训练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传统空手道中,级别和型的练习更重要)。

唐人街振藩国术馆内截拳道踢、打、摔、拿全面而实际的综合训练,预示着现代交叉训练和武技综合训练的国际化运动的开始。”


1990年代,乔·刘易斯联合截拳道师兄弟黄锦铭共同开办原始截拳道训练营。左一为刘禄铨师傅,右一为麦克·鲁特尔师傅,右二为杰瑞·毕斯利,他是训练营主要发起人之一。

1960年代初,西雅图,李小龙振藩功夫摆桩,展现的是传统咏春的主体技术特色

一个警戒式,可以看出李小龙对于乔·刘易斯脱胎换骨的改造效果:让他直接从传武时代飞跃进入现代搏击时代 


3.3 全球大众电影传播


1960年代初,李小龙所描绘的第一个武术梦想是:在5-10年之内,开办遍布全美的中国功夫连锁道馆,以作为全美第一个合格的中国功夫教练,在西方人中传播中国功夫及其中国文化

随着时间推移,武学境界一日千里进步的李小龙,日益讨厌大众化的大班制的道馆式教学。1967年,通过好莱坞《青蜂侠》电视剧集的短暂成功,李小龙以哲人洞见,敏锐的认识到“开一百家道馆,写无数本书,对于武术推广带来的效应,不如拍一部电影来得更快更广”。

自此往后,李小龙在不断精进自我武艺,教学,改进截拳道之余,开始如饥似渴地自学或边干边学电影编剧,导演,摄影,演员等知识和技能,立志通过影视传媒向全世界传播中国功夫,中国文化以及他个人超越时代的先进武学。

1970年代初,当李小龙关闭三家振藩国术馆,下定决心回香港拍摄功夫电影,实施他的以影弘武的计划时,他的奥克兰振藩国术馆助教级弟子严镜海就曾经非常不理解李小龙的选择。于是,李小龙写了一封信给他:

希望你尽快掌握八米厘摄影机……兄弟,切勿轻视这些器材,当他们改良得方便一点时,练武、授武,甚至通讯都会引起很大变化。所以,我始终相信电影、影视乃推介自己及武术的最有力工具。镜海,我是没有看错的,我在演艺界奋力前进,亦是建基与此。”

李小龙对于世界武术时势发展的远见和他因时而动的深谋远虑,由此可窥一斑。


1970年~1973年,伴随着令人印象深刻的龙吟“哦打”出场,一位拥有闪电快拳和劲踢,体格强健,斗志无敌的来自东方的超级英雄横空出世,迅速风靡世界,成为家喻户晓的功夫传奇人物。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李小龙仅仅通过四部半功夫电影,生动直观的阐释了他的武道哲学,展示了现代非传统实战武道的风采,一举掀起全球功夫狂热。

对于李小龙来说,电影表演与武术格斗最终融为了一体。他最终能够让事业与生活有机地协调起来。”

当年最了解李小龙宏伟计划的人之一,李小龙洛杉矶时期助教级弟子丹·伊鲁山度说:“李小龙认为电影是教育观众的最佳媒体,他希望通过电影,对观众传达他的先进武道理念和人生价值观,以此进行更多的大众教育。

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有一个主题理念,一个他想要传达的文化理念或信息。比如,在武术方面,他想告诉人们,他在格斗中的移动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像水一样保持流动。但那时武术界的人会试图因此批评他:‘好吧,他像拳击手一样四处移动,脚跟抬起。’

因为那个时代的许多传统武术家,常常摆出四平八稳的马步,很少移动,他们非常的静态。他们以所谓的弓步或身体向前,目标暴露的姿势摆桩,仿佛在沉思。

所以,当传统武术人走进电影院,观看他的真功夫电影时,李小龙其实就在潜移默化地教育他们。李小龙有很多方法来传达他的武学理念,教育大众。李小龙这样的人,可以为人们打开思想解放的一扇门。”


李小龙和伊鲁山度师徒合影。1973年在香港拍摄《死亡的游戏》期间


在《猛龙过江》中,李小龙以截拳道重点示范了现代全接触踢拳搏击的奥义,指出了全接触搏击的发展方向;在《龙争虎斗》中,则在开场少林寺比武情节里,对擂双方穿戴分指手套,超越时空地为全世界武术人预演了现代综合格斗的终极搏击竞技模式,成为现代综合格斗的首次电影直观教学和思想启蒙。

借剧中人之口,李小龙在他的电影剧情中巧妙安插的诸如指月、空杯、若水、无门派、无限制等等现代武道哲学的深入浅出地阐释,及其醍醐灌顶一般革命性思维方式的开示,则更是精彩迭出,富有深意。

所有这一切,让李小龙的真功夫电影,在格斗暴力美学基调之上,被赋予浓厚的现代武学教育的深层次寓意,以及关于自我战胜,自我表达,以武入道的东方文化精神内涵

可以说,李小龙真功夫电影,既是大众看热闹的武打娱乐片,又无异于让内行看门道的先进武学的大众教学片。

1960年代到1970年代初,李小龙通过多元化的武学传播和教育方式,润物无声的传达了武术必须回归实战本质,传统武术人需要自我解放的革新理念,播下了现代武术真功夫革命的种子,随后,乃至于在几十年后,开始全面的开花结果,影响世界。


李小龙在电影《龙争虎斗》中,跨越时空直观地展现了现代无限制全能科学格斗的搏击比赛方式,成为现代如日中天的综合格斗的预演


四. 大成:世界武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历史事实证明,李小龙当年从批判传武,改革传武,创立截拳道,积极多元化的传播先进武学,开展大众化教育的努力策动的传武真功夫革命,虽然有时会失之东隅,却往往能收之桑榆,而无不彰显了李小龙当年为了达成传武改革目标迂直结合的东方智慧及其深谋远虑。

李小龙之后,世界武坛由传武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变成了现代武术、现代搏击的真功夫主导的时代,李小龙的现代武术真功夫革命,影响了世界武术的思维模式、实践模式、传播模式的全面的颠覆性转变

可以说,李小龙影响的不是一技一术,一时一势,借助后李小龙时代数十年来的武术大众化发展的潜移默化地推动,以及东西方武术人各类跨领域的交互激荡和突破性尝试,李小龙影响的是人类武术普适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播,影响的是人类武术未来的深远变化趋势,发展导向和整个现代武术、现代搏击行业的发展生态。

他一己之力打破了各种人为的门派、拳种、文化、种族界限,带来了世界性的人类武术思想大解放,带来了人类武术的全球化大发展,大融合,直接或间接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后续一系列的世界武术从武学理念到训练方式,以及现代搏击职业选手训练和竞技方式的极速进化。

一言以蔽之,李小龙带来的是世界武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因此改变了世界。

即使至今,李小龙仍然是无可替代的世界武林头号精神领袖和武学导师。



1971-1973年,李小龙仅以四部半电影震惊世界,由此在世界影坛开创全新电影类型——真功夫电影类型,同时掀起了影响至今的全球武术热,不仅实现了他的全球化以影弘武的伟大理想,还以一己之力在世界上两个行业里矗立起自己的两座成就高峰,一个是武术,一个是功夫电影。

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国的人国际形象,将中国武术文化推向了全世界,并且将原本小众的武术,在全球范畴一变为大众流行文化,从而彻底改变了全世界武术发展生态,为历史性地推动人类武术大众普及型的连锁道馆和现代职业擂台搏击的大繁荣提供了最重要的文化生存土壤,和市场发展条件。

可以说,没有李小龙对于武术全球化和大众化的传播推动,没有李小龙对于现代武术发展新生态的全方位打造和建设,现代武术、现代搏击不可能达到现在的发展高度和繁荣程度。






1967~1970年间,李小龙和乔•刘易斯师徒共同努力,在美国武坛积极传播现代全接触搏击先进理念和对抗方式,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美国职业搏击的现代化转型——1970年,乔·刘易斯在商业大亨李·福纳(Lee Faulkner)出资支持下,策动推出了轰动全美,影响欧日的北美首个职业踢拳大赛,以“擂台截拳道”对阵并击败格雷格·贝恩斯(Greg Baines),取得震撼性成功,其后十度卫冕,成为不败王者,从而正式在美国确立了现代踢拳(俗称自由搏击)运动的地位,由此星火燎原。

有美国武术评论家指出:“这一历史性事件永远塑造了武术运动的未来,这是第一次允许职业选手们进行全接触搏击的淘汰赛。”

现代踢拳(俗称自由搏击)职业竞技,以美式踢拳市场成功榜样,借助美国二战后如日中天国际影响力,先进超前的商业化职业赛事推广模式(如1974年即首次采用电视转播职业踢拳国际赛),迅速赢得赛事组织者,观众认可,渐成世界擂台搏击主流。

随后,从1970年代到1980年代,挟美国二战之后如日中天的全球影响力,美国踢拳界将现代踢拳职业赛的热潮逐渐扩展至全世界。老派的或新兴的美式,泰式,日式,欧式踢拳,各类全接触空手道赛事,开始百舸争流,激荡对撞,发展形成现代搏击黄金时代。

李小龙弟子乔•刘易斯因此被公认为“美式踢拳之父”,甚至被一些专业评论者誉为“现代踢拳之父”,而乔·刘易斯本人则尊称他的师傅李小龙为“全接触格斗之父”,简言之,李小龙是事实上的美式踢拳真功夫革命的真正幕后奠基者和推动者,并由此间接的推动了世界性的职业踢拳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在1980年代出版的《美国自由式空手道》序言中,作者,前美国世界全接触空手道冠军丹·安德森这样写到:

我认为,美国现代自由式空手道(踢拳)的教学理念,以及其他任何流派的现代美式空手道,均应归功于李小龙、查克·罗礼士、乔·刘易斯以及迈克·斯通......

乔·刘易斯将李小龙的训练方式加以融合应用,针对空手道机械化的技术体系彻底进行了改革,从而将之提升到了现代(全接触)自由搏击的实际操作层面,将空手道的现代实战化改革进程在短短几年间至少向前加快了10年。”

毫不巧合的是——作者早在2002年发表于《中华武术》的《李小龙截拳道纵横谈》一文中就已指出——丹·安德森提到要感谢的除李小龙之外的后三位美国当年最顶级的空手道冠军,全部都是李小龙后院截拳道私教弟子或学生级训练伙伴。


香港泰拳金环宗师徐家杰拳照


 中国香港著名泰拳专家坤青(徐家杰)在他的《泰国拳》专著中,也对这段波澜壮阔的现代武术发展历史做出了他的专业评论。他说:

职业擂台搏击赛之兴起,令美国武坛进入新时代

学习的很多,天赋优异者应运而生,直至成为偶像。此辈精英中,有“绝腿”华莱士、“加州闪电手”积信、“喷射机”宾尼、“黑金刚”赫德、“黑旋风”蒙哥马利等人,俱属勇悍耐战的实战空手拳师,技艺及功夫远超传统武术家,因此新兴运动得到广泛支持

......1981年间,美国武坛为积极推行全接触空手道比赛方式,于欧亚各地,扩展其组织及加强活动,招聘拳术人才,加以培训,然后推出国际性比赛。其中,世界空手道总会标榜”国际竞赛“为其主旨,大力宣传,其行动对于擂台赛在国际间发展,颇有刺激效果。”


1974年,美国《职业空手道》杂志首设李小龙杯年度格斗者奖,以纪念美式踢拳和全接触处空手道的伟大贡献者李小龙


《黑带》官网上关于李小龙改造乔·刘易斯的历史回顾专文页面


1979年,李小龙的截拳道武学专著、真功夫电影,又成为中国武术散打初创时期,从学院派导师,到基层散打队教练和队员们学习借鉴先进的现代搏击理论、技战术体系和训练方法的重要来源,中国截拳道国际联盟主席钟海明先生1980年代翻译出版的《李小龙技击法》当年在专业武术界人士和民间业余爱好者中几乎人手一书就是一大明证,由此以往,中国武术散打也在相当程度上打下了李小龙截拳道现代科学搏击的烙印。

1993年,美国终极格斗赛的兴起,造就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MMA(综合格斗)赛事组织UFC的传奇。以UFC为代表的风行全球的MMA运动,正在实质意义上践行李小龙无限制,无门派、跨领域交叉训练,全能(远踢近打贴身封打擒摔)科学格斗的武学理论,李小龙若水哲学(Be Water),亦已实质性的成为全球MMA界共同尊奉的最高哲学。

目前,MMA赛事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代表了世界现代搏击运动发展未来的风向标。仅UFC赛事,根据前几年数据,就已经在全球145个国家,采用28种语言赢得了8亿观众的现场观看或电视收看。

李小龙毫无疑问是现代综合格斗之父,”UFC总裁达纳·怀特指出:“李小龙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所宣扬的每一件事情,随着UFC在90年代初期至今的发展,都一一得到了验证......

我可以告诉你:李小龙是武术发展到目前和为什么今天UFC会存在的原因。”


1972年,李小龙首次入选黑带名人堂年度人物,以截拳道宗师身份排行榜首


当拳击从过去硬派拳王沙利文的硬撼时代,进入到步法灵动的运动战时代,拳击才真正成为科学格斗的艺术。

当李小龙在全世界完成控制流运动战全能科学格斗原理启蒙,现代全接触搏击标杆性实践示范并逐渐深入人心,渐成常识之后,现代搏击从踢拳到MMA,才真正进入科学格斗的用头脑打拳的智斗时代。

这就是现代搏击发展史不可能绕开的历史真相——李小龙以一己之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传武时代的半接触式搏击擂台,自七十年代初开始向全接触踢拳(俗称自由搏击)擂台转型,几十年后,最终向综合格斗终极转型的现代武术、现代搏击的历史进化进程。

1967年,不到三十岁的李小龙在美国创立截拳道,一跃成为美国武坛公认的武术宗师,堪称武林奇迹。

李小龙的个人成功示范和思想解放效应,极大的激发了世界武术人的自我创造欲望和创造力,引发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武坛层出不穷的个人武技创造的风潮

个人的武术风格自我发展,甚至另立门户的自我武技创造,不再被一律视为欺师灭祖或离经叛道,武术与时俱进,个人追求自我表达,已经成为了现代武术、现代搏击的时代最强音。

李小龙远远走在时代先端,并深深地影响了现代国际武坛和健身健美领域,成为现代众多职业武术领域,健身领域大神们膜拜的众神之神。




五.结论


在人类文明史上,总是百年或千年难遇的出现一些超越时代,改变世界的伟大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美国《时代》评为“20世纪影响世界100人”之一的李小龙。

李小龙远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无论是理念,实践,还是传播,他对于整个现代搏击的发展,既是直观可见的,又是随风潜入夜的,在半个多世纪里,潜移默化地持续影响着世界武坛,以及那些武术实践者,传承者们。因为李小龙,事实上人类武术世界,已经从武学理念、思维方式到传播模式,实践模式,发生了永远的改变。

但是,我们对于李小龙的了解和研究还非常肤浅,流于表面,甚至被格式化。很多人还是将李小龙当做演员,当做国际电影巨星去看待,李小龙几十年前在武术界和电影界所取得的令人惊异的前无古人的成功,在一些人看来是一种偶然,或者二者毫无关联,但事实上,李小龙半个世纪前的伟大创造和成功,都是他主动把握时代发展趋势,超前布局和主动选择的结果,绝非误打误撞的侥幸。因为对于明星和传奇、传说的误读,从民间到学术界,人们都轻看了李小龙。


西方武术界誉为武术圣经的李小龙武学经典《截拳道之道》


尽管现代搏击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但超越一切门派和规则来看,从人类武术的无限制整体实践角度而言,半个世纪以来,在人类武术哲学和科学无限制合一践行的旅途旷野上,李小龙还是一位独行者。

我首先是一位武术家,其次才是演员”,这是李小龙当年对于自我的清晰而精准的定位。

成为演员,只是李小龙以影弘武的手段和工具性职业。李小龙当年所有在武坛和影坛的努力,全部都是围绕武术而开展,围绕武术真功夫革命的宏大目标而开展。

李小龙在许多方面就是截拳道的代名词,他在武术方面的领袖地位和开创性贡献让他无可替代。他是武术的爱迪生、爱因斯坦、达芬奇(伊鲁山度评语)”,因此,我们有必要在21世纪重新回眸,给予李小龙以历史性的整体理解和公正的历史评价。

无论如何,李小龙是传统武术时代向现代武术真功夫时代转型的重要的历史推手,是站在人类武术重要转折点上的伟大先驱,以及至今影响力不断的武学精神领袖人物,无论从世界武术史、中国武术史,流行文化史,还是从现代搏击和截拳道本身的研究方面来看,李小龙研究(因李小龙中文原名李振藩,国外有研究者称之为“振藩学”研究)都是一座巨大的学术研究富矿,一个厚重的学术研究课题所在,值得我们为之开展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六、也许多余的时评

 

当年曾经被传武保守一派视为洪水猛兽的李小龙武学思想,如今早已成为现代武术发展的常识,而当现在的一小撮网络喷子们,拿着这些常识猛烈批判李小龙只是一个咏春传武人,思想落后时代的时候,不知道这是谁在开谁的玩笑?!

本身来自传武的李小龙,对于传武,爱之深,恨之切。

可以说,截拳道,正是在李小龙对于自身所学传统武术实战功能的大胆质疑,严厉批判以及深刻反思中,以科学实战为目标导向,对传统武术进行彻底的现代化科学改造之后的伟大创造成果。

当年,李小龙不仅批判传武,同时更以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为全世界的传武人指明了发展方向。

他在破的同时,真正做到了为传武的现代发展立功、立言、立精神!

当然,唯一遗憾的是,当年世界上很多传武人因为李小龙的批判警醒了,

但是半个世纪之后,还有很多传武人依然睡着,或者装睡着。

因此,我们对于造成中国传武当下窘境背后的深层原因,也就不难理解。

当下喧嚣的中国传武打假始于一场网络上的对骂挑战闹剧,

看似无意和偶然,但其实是偶然中的必然。

中国传武人当深思。

是忍辱固执,

还是与时俱进?

这是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小龙,《李小龙信札:功夫、表演和生命》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

[2]吕玮宗,《武术结构之重新整合——论李小龙武道及其现代意义》,香港文化博物馆《武·艺·人生——李小龙》专题展图录,2014.

[3].水户上原 《无与伦比的格斗家李小龙》 美《黑带》杂志出版社

[4]Bruce Lee.Liberate Yourself From Classical Karate,1971.7《黑带》杂志

[5]Dan Anderson,American Freestyle Karate: A Guide To Sparring,1982.

[6]丹·伊鲁山度.《李小龙:武术领域的爱因斯坦》.《武术世界》纪念李小龙诞辰八十周年专刊,2020.

[7]徐家杰,《泰国拳》

[8]乔·刘易斯,《世界冠军教你:如何掌握李小龙的格斗体系》

[9郑杰.《李小龙:不朽的东方传奇》,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8

其他......




朱建华:大破大立大成!李小龙的现代武术真功夫革命(2021图文修订版 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