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亮记生物鉴定】网络热传生物鉴定27

2021-08-27 00:10 作者:Thepigchen  | 我要投稿

本期主题:鉴定网络热门生物视频生物

本期共出现:13种生物

本笔记记录主要提及生物,略过的生物不收录。


——————————————————————

因为小亮老师已经说得非常详细了,所以笔记内容主要是对生物的具体说明。希望能给想了解更多关于此生物的内容大家一个及时的解答。

——————————————————————

——————————————————————

玉兰


00:06


玉兰(学名:Yulania denudata),别名白玉兰、望春花、玉兰花,原产中国中部山野,现世界各地庭园常见栽培,是上海市市花。中文中惯称含笑属的白兰(学名:Michelia x alba)为“玉兰花”,但实际上两者为不同种不同属的植物。

花瓣质厚而清香,可裹面油煎食用,又可糖渍,香甜可口。种子可榨油,树皮可入药,木材可供制小器具或雕刻用。

玉兰

玉兰冬天时的花苞

初夏玉兰的果实


——————————————————————

七彩文鸟(胡锦鸟的雏鸟)


00:34


胡锦鸟(学名:Erythrura gouldiae),俗称七彩文鸟,由于种名是英国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为了纪念已故的妻子伊丽莎白(Elizabeth Gould)而命名,因此又被称为古尔德雀或格尔丹雀(Gouldian finch)。胡锦鸟是澳洲的特有种,仅零星分布于澳洲大陆北部,分布范围仅约78.8万平方公里。由于羽色鲜艳,是很受欢迎的宠物鸟。但据国际鸟盟估计,现今野生胡锦鸟仅剩2,400只左右,虽然数量尚没有减少的趋势,但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物种。

著名的电脑显示器厂商ViewSonic即是以三只胡锦鸟作为商标。

黑头型成年雄鸟

红头型成年雄鸟

野生胡锦鸟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澳洲北部


——————————————————————

小裸胸鳝


00:55


小裸胸鳝,又称小裸胸鯙钱鳗薯鳗虎鳗,为辐鳍鱼纲鳗鲡目鯙亚目鯙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西太平洋区,从日本本州南部至台湾及澳洲新南威尔士至西澳大利亚海域,栖息深度67-175米,体长可达54.5公分,为底栖性鱼类,属肉食性,生活习性不明。


——————————————————————

藏狐


01:28


藏狐(Vulpes ferrilata)为狐属下的一种生物,分布于青藏高原。

中型狐类,成年个体体长60至70厘米(24至28英寸),体重4至5.5千克(8.8至12.1英磅),尾长29至40厘米(11至16英寸)。背部为棕黄色,两侧及尾巴为银灰或灰蓝色。尾部末端为白色,耳朵外侧为灰色,内部为白色。

与其他狐属生物相比,它们的颅基长度更长,下颌齿、犬齿和臼齿也更长,因此更加适宜捕猎。

栖息于高原地带。喜独居。通常在旱獭的洞穴居住。以野鼠、鼠兔、鸟类水果为食。


——————————————————————

鳞烟管鱼


01:44


马鞭鱼(学名:Fistularia petimba),又名鳞烟管鱼枪管火管剃仔,为马鞭鱼科烟管鱼属下的一个种。

本鱼分布于全球各大海域的热带至温带海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新不列颠

本鱼体淡红色亚圆筒形身体细长,长达1米多;吻呈长管状,口小,位于吻端;尾鳍中央鳍条呈丝状延长,体裸出,背上中央线亦无鳞。两眼间隔近于平坦。背鳍软条14至17枚,体长可达2米。

本鱼栖息在珊瑚礁区或海藻区,以长吻吸食海藻中的甲壳类及小鱼为生。

食用鱼,肉质鲜美,适合红烧或煎食。


——————————————————————

大团扇藻


02:20


大团扇藻,拉丁名称Padina crassa Yamada,分布在海水、半咸水中。

藻体黄绿色, 叶状, 膜质,叶片呈扇形, 高5~7厘米,叶片上有数行同心纹。 叶缘下卷, 叶缘细胞4层, 近基部6~8层。

生长在中、低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

分布于各地海水中。


——————————————————————

网胰藻


02:30


网胰藻(学名:Hydroclathrus clathratus)为褐藻门,萱菜科的藻类,分布于我国台湾的东部、北部、小琉球及其他的离岛都有分布,但数量都不多。常群生在低潮线附近或亚潮间带的岩石上,在风浪较平静的内湾较多,3月到5月是盛产期。用作饲料、肥料、食用、驱虫剂。

藻体黄褐色,粘滑,最初为囊状,中空,有粗孔,其后破裂为许多裂片互相重叠,体因重叠,大小不定,一般在30厘米左右,可达1米。圆孔径在0.5-2厘米之间,大小不一,其边缘向内卷曲。藻体髓部由无色大细胞,皮层为小的同化丝细胞组成。

生长在潮间带至大干潮线下1米深的沙石珊瑚上,在风浪平静的内湾常形成很大的群落。

广东和台湾沿海均有分布。


——————————————————————

海蛄虾


02:59


海蛄虾是多种栖息于海底泥沙、类虾形的甲壳类动物的总称。 这些物种本来曾放在十足目腹胚亚目之下的“海蛄虾下目”,但这个分类现时已弃用,因为研究显示原来在这个下目之下的物种,其实分别来自两条不同的演化路径,也就是今日取代这个下目的Gebiidea和Axiidea。



——————————————————————

肾蕨


03:15


肾蕨(学名:Nephrolepis cordifolia、Nephrolepis auriculata),肾蕨科肾蕨属,又名蜈蚣草、山鸡蛋、羊齿、铁鸡蛋、凰凰蛋、盐鸡蛋、山槟榔、玉羊齿,英文名Tuberous Sword Fern。因其孢子囊形状如同肾脏之形,(一说是因其球茎如肾)故有“肾蕨”之名。肾蕨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夏威夷和亚洲,它是良好的插花材料。此外还为重要的取水植物,于野外可补充水分;嫩芽及球茎可食。其块茎治淋巴结核、解热等,并有解毒之功效,主治瘰疬、疮疖、痈肿等。由于其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因此几乎无处不可生长,在新西兰和美国等地甚至成为入侵物种。


球茎


——————————————————————

黑斑园蛛


03:24


黑斑园蛛(学名:Araneus mitificus),日本称美女鬼蜘蛛,为园蛛科园蛛属的动物。分布于印度至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江西、安徽、浙江、湖南、广东、香港、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一般生活于林间、桔园及稻田,布网于树丛间以及白天隐匿于网旁树叶上。


——————————————————————

面蛰(海蜇)


03:36


海蜇(学名:Rhopilema esculentum),古称瑝鱼,又名红蜇、面蜇、鲊鱼,是生长在海洋中的大型暖水性钵水母纲动物。海蜇在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沿海都有广泛分布,在中国为可供食用的水母种类之一。中国习见的可供食用的水母有伞面平滑口腕处仅有丝状体的食用海蜇(学名:Rhopilema esculentum)或兼有棒状物的棒状海蜇(学名:Rhopilema rhopalophorum),以及伞面有许多小疣突起的黄斑海蜇(学名:Rhopilema hispidum)。同时也被马来西亚制作成沙爹食品。

海蜇的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50厘米,最大可达1米,胶质比较坚硬,一般为青蓝色;乳白色的触手;八枚口腕,缺裂成许多瓣片。

在近岸海域,这轻柔飘逸的动物,常引起人们极大的好感和兴趣。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含有毒液,其毒素由多种多肤物质组成,捕捞海蜇或在海上游泳的人接触海蜇的触手会被触伤,引致红肿热痛、表皮坏死,并有全身发冷、烦躁、胸闷、伤处疼痛难忍等症状,严重时可因呼吸困难、休克而危及生命。盛夏时节,正是海蜇生长活动的旺季,同时也是渔民在捕捞作业或游人在海滨游泳时易为其蜇伤的发病高峰期。中国沿海各海域均有海蜇分布,种类很多,其所分泌的毒素性质和危害不同。但由于人们个体的敏感性差异,故在海蜇蜇伤后轻者仅有一般过敏反应,重者可致死亡,所以必须注重有效的预防和积极的抢救治疗。

海蜇可食用,口感爽脆,海蜇皮和海蜇头(触手)可用来制作凉拌菜。中国境内食用海蜇的记录最早见于唐代。海蜇每100克含水分65克,蛋白质12.3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4克,灰分18.7克,钙182毫克,磷微量,铁9.5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04毫克,尼克酸0.2毫克,维生素B1 0.1毫克,维生素B2 0.04毫克,烟酸0.2毫克。每公斤干海蜇含碘1320微克。


粤式凉拌海蜇


——————————————————————

多须红鲂鮄


04:02


多须红鲂鮄(Satyrichthys welchi (Herre,1925))是黄鲂鮄科红鲂鮄属的一种动物。


——————————————————————

瓜螺(椰子涡螺)


04:25


椰子涡螺(学名:Melo melo),俗称木瓜螺、椰子螺、螺旋贝,是新腹足目涡螺科Melo属的一种。旧属瓜螺属(Cymbium),现时独立出来。

分布于印度、中国大陆的福建、广东、海南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台湾。

常栖息在水深约五十到一百米温暖的浅海砂泥底,部分可生活在更深海域中。生活环境为海水。常见于较深的近海泥以及泥沙质的海底。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

其螺肉可供食用,口感爽脆弹牙,加工后可做为鲍鱼之代用食品。


【亮记生物鉴定】网络热传生物鉴定27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