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能子》白话译文翻译16卷中·孙登说第十

2023-06-07 14:52 作者:王通灵  | 我要投稿

《无能子》白话文 原文如下: 孙登先生隐苏门山,嵇康慕而往见之,曰:康闻蜉蝣不能知龟龄,燕雀不能与鸿期。康之心,实不足以纳真诲,然而日月之照,何限乎康庄墝埆;雨露之润,罔择乎兰荪萧艾。先生理身固命之余,愿以及康,俾康超乎有涯,遨乎无垠。登久应之曰:夫杳杳冥冥,有精非精;浑浑淳淳,有神非神。精神甚真,离之不分,留之不存,孰谓固命,孰谓理身,孰为有涯,孰为无垠?然而虚无之中,绵绵相循,出入无迹,为天地之根。知之者明,得之者尊。凡汝所论,未窥其门。吾闻诸老聃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且夫蚌以珠剖,象以齿焚,兰煎以膏,翠拔以文。常人所知也。汝有藻饰之才,亡冥濛之机,如执明烛,煌煌光辉,穹苍所恶也。吾尝得汝贻山巨源绝交书,其间二大不可、七不堪,皆矜己疵物之说,时之所憎也。夫虚其中者朝市不喧,欲其中者岩谷不幽。仕不能夺汝之情,处不能济汝之和。仕不累,不仕则已,而又绝人之交,增以矜己疵物之说,啅噪于尘世之中,而欲探乎永生,可谓恶影而走於日中者也。何足闻吾之诲哉。康眩然如醒,后果以刑死。 浅析: 孙登先生隐居在苏门山,嵇康对他心生敬意,前去拜访。嵇康说:“我听说,渺小的蜉蝣无法理解千年的龟龄,燕雀也无法与雄鹰共度时光。我的内心实在不足以容纳真正的教诲,然而,日月的光辉普照大地,无论是康庄大道还是崎岖小路;雨露滋润万物,无论是芬芳的兰草还是平凡的艾草。先生在修身养性之余,希望能够教导我,让我超脱有限的人生,遨游无垠的世界。” 孙登沉默了很久,然后回答说:“在那杳渺无垠的宇宙中,有形的事物并不都真实,无形的事物也并非都虚幻。精神世界极为真实,它超越了事物的界限,不能说它是事物的本质,也不能说它是事物的表象。留住精神,它并不存在;抛弃精神,它依然存在。如何谈得上固守命运,又如何谈得上修身养性呢?哪里是有限,哪里是无垠呢?然而在虚无之中,一切都以连绵不绝的方式延续,它们既无痕迹,又无处不在,成为了天地万物的根源。了解这些道理的人能够明辨是非,领悟它的人能够受到尊敬。然而,你所谈论的这些道理,尚未涉及其精髓。我从老子那里听到过一句话:“有智慧的商人将宝物深藏不露,有品德的君子外表看似愚钝。就像蚌中的珍珠、大象的牙齿、兰草的膏汁、翠鸟的羽毛一样,这些事物都因过于显露而遭到损伤。普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而你拥有华丽的文采,却没有隐藏锋芒的智慧,如同手持明亮的火炬,光芒耀眼,这正是天空所厌恶的。我曾看过你给山巨源的绝交信,其中列举的两大不可以、七个难以接受,都是自视甚高、对他人挑剔的言辞,这是当时人们所憎恶的。内心空虚的人,即便身处繁华的都市也不会觉得喧嚣;内心欲望强烈的人,即使置身于幽静的山谷也无法安宁。出仕不能改变你的心志,隐居也不能解决你的纷争。如果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事业,不如选择退隐,但你却断绝了与他人的交往,过分强调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不足,这只会在世俗中引起纷扰。想要探求永生,岂不是像害怕影子而在阳光下奔跑的人吗?你这样的人又怎么能听得进我的教诲呢? 嵇康虽如梦初醒,但后来还是因受刑而死。

《无能子》白话译文翻译16卷中·孙登说第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