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民: 中西医结合是西医对中医的一场“和平演变”!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唯一成体
赵伟民: 中西医结合是西医对中医的一场“和平演变”!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唯一成体系的科学,中医兴,中国传统文化兴,中国兴。因此,西方要打压中国中国,就必须打压中国传统文化,打压中医。但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明着打压肯定不行,于是西方人就想了一招妙法,那就是借助于中西医结合,用科学的名义,通过西医对中医进行和平演变,结果中医的灵魂被抛弃,疗效急剧下降。没有了疗效,中医被抛弃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事实上正是如此,无数中医学子,经过五年的大学学习之后,很多连一个简单的方子都开不出来。即使进入了中医行业,也频频受到西医观念的渗透和影响,在临证之际,不知不觉陷入了西医僵化的思维模式。 比如,受西医诊断之所误,遇到炎症就清热解毒,遇到高血压就平肝息风;如根据药理实验得知:葛根、丹参有“扩冠”作用,黄精、地骨皮有“降糖”作用,五味子有降低“转氨?”作用,于是,遇到相关疾病则必定选用。这种“以方套病、废医存药”的做法,完全脱离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使中医在学术上的精髓及特色丧失殆尽,变得名存而实亡!医生不在中医的原则指导下用药,一旦治疗无效,往往就借助于西医的手段进行治疗,如果因此而获效,则认为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 此弊积重难返,久而不觉其非,愈演愈烈,形成恶性回圈。本来纯中医是可以治疗所有疾病的,因为它不管治什么病,用的都是同一种方法,那就是用中药之偏来平衡身体之偏,只要身体平衡了,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根据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局部病变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此时百病皆消。可是,经过西医的改造之后,中医分了科,这病不能治,那病不能治,仿佛中医只能治一些能“自愈”的疾病,大大限制了中医的发挥,也让一些人怀疑中医的疗效,比如不少人就指责中医治好的病都是自愈,而不是中医的功劳。 中西医结合,使得“中医西化”,以致许许多多原本中医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却因此而未能治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常常见到许多患者,因久治不愈而饱受疾病折磨。不少人患病之后,在本地治疗不效,就去外地求医,西医不效,则看中医。中医不效,再看西医。如此反反复复,时间长达数年,甚至十多年之久。最终,有的成为痼疾而遗恨终身,有的则转化为绝症而导致死亡。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医学对此无能为力吗?古人云: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许多疾病并非不可治愈,只不过由于医者学识所限,未能掌握其中的要领罢了!生活中有许多“多年顽疾,一朝治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说明。 更可笑的是,中西医结合,为无数中医中的庸医提供了发挥的舞台。本来,如果疗效比较差,肯定会被病人所淘汰的。可是,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包装,很多疾病的治疗就挂着中医的羊头,卖着西医的狗肉,这让些庸医活得有滋有味。治好了,是中西医结合的功劳,治不好,砸的是中医的牌子。之所以形成这种举步艰难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中医的教学,本来中医是从临床中成长起来的,可执业医师法却要求在拿证之前不能临床,没有了临床,五年的宝贵时光就白白浪费了。本来中医要学的东西就太多,行医之后还要求半天行医,半天学习,学无止境,可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还要学习大量西医内容,大大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更严重的是,在中医基础还远远没有打牢的情况下就同步学习西医,只会造成观点上的冲突和思维上的混乱!以致许多该掌握的内容没有学深学透。现在的中医就是这样,“所学不专、华而不实”,说起来中西医样样都懂,实际上样样都不精通,重理论,轻实践,脱离临床的倾向十分严重,高分低能、所学难以致用的现象非常突出。让这样一群中医代表中医的形象来治病,只会让国民觉得中医不科学,根本治不好病,最终抛弃中医。反过来看西方国家,他们从来把中医当成是自然疗法,把中药当成是食品添加剂,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行医。更重要的是,西方国家都严禁中医临床上使用任何西医手段,否则就是违法。正是如此,在西方的中医如果想要获得病人的认可,只能靠疗效。于是就逼着他们下大力气学好中医,不断提高临床水平。而我国呢?中医被当成是西医的一个专科,按照管理西医的法律进行管理,比如,考研、考博、晋级,都是靠迎合西方科学的论文,而和临床疗效无关,于是,中医们就不再重视疗效,而是重视论文。 不可否认,搞中西医结合的一开始,肯定是想借着西医使中医走向现代化。可是,两者的理论大相径庭,西医重可观察的实体,中医重不可观察的关系,如人与自然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中西医结合的结果就是抛弃中医重视的关系,回到西医重视的实体之上。比如研究中药,都把注意力盯向它们的化学成分。但事实上,中药的疗效和化学成分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只和中药分解后水合离子的大小有关。事实就摆在面前,中医虽好,但整个社会上却普遍缺乏好中医。过去几乎村村有中医,可现在一个县都见不到一两个临床水平不错的中医。虽然振兴中医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可没有好中医,振兴中医就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