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经典--任敏|中国名人名家第70期



任敏
1979年出生于宁夏 职业画家
2008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油画专业硕士
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炎黄书画院副院长
上海长宁区美术家协会理事
风格简介:画家自2007年起在全国绘画作品展中展露头角,作品有《路过系列》,《天堂城系列》,《地中海系列》,《物禅系列》,《花语系列》,《物的理性》《清洁的精神》,《郁勃的精神》等,2019年开始创作《山川自愈系列》,题材涉及风景,静物,山水,色彩纯净形式感强,气息宁静幽远,简洁唯美的画面背后,传达着一种对自然的内在需要与对清洁的精神境界之慕求。多次入选全国美协专业展览并获奖,已有多家美术馆,画廊,艺术中心及私人藏家收藏。


2007年 《路过黑色扶梯》 45x45cm 亚麻油彩 (全国第二届“风景风情”小幅油画展优秀作品奖)(上海·刚泰美术馆收藏)
“美是分层次的,美是有治愈力的。天地之大美是有强大治愈力的,这种治愈力来自于天地构成法则,而艺术家所谓的模仿自然,是模仿大自然的构成法则,绝不是模仿大自然的表面,对表面的重视只会使我们和读者都偏离更正确的方向。真正的价值在于揭示,而不是再现。”
——任 敏

2008年 《路过系列之——无语无题一》 45cmx45cm 亚麻油彩 2008年(私人收藏)
我 的 旷 野 之 路
——任 敏(2019)
绘画作品是一种精神产品,当我们大量投入时间和精力从事这一创造性劳动时,常常觉得虚无和迷惘,好似走在一条荒芜人烟的旷野之路上----我们的创作价值何在?“我们满头大汗不断向前向上,一路上充满了磨难和恐惧,究其原因却晦涩不明。每当清除了路上的障碍,到达了一个阶段后,一只隐藏的黑手又会设下新的障碍;这条道路似乎总是障碍重重,屡遭破坏。但是终归会有一些人前来救援,这些人与我们没什么两样,只是具备了一种神秘的力量——洞察力。”这是最近读到一段话,来自俄国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 Кандинский,1866年12月4日-1944年12月13日),他还说“艺术所从属的精神生活是产生艺术的最强大动力之一。进步的精神生活是一种复杂明确且易于界定的向前向上的运动。”看来使我们不断在此路上独行的动力源泉之一是出于对某种精神生活的热爱。这种精神生活的统一性质是以真实为根基的。我们不可能以一路畅行无阻高歌猛进的状态获得它,只有不断察觉,不断自醒,不断苦砺,不断战胜,我们才能得到一点点精神生活的成果,我们将所获的成果转化成视觉可见的作品,这饱含着精神成果的作品才可算得上是“艺术品”。
舒曼说“给人类心灵深处带来光明是艺术家的使命。”实际上,具备这种情调的画作能够加深和涤荡观众的情感。不管怎么说,这样的艺术作品都能使灵魂免受粗俗的侵扰,也能校正灵魂,就如同音叉能够校准乐器的声音一样。

2010年 《天堂城一 》100x80cm 亚麻油彩 2010年入选“超越•现实——中国金陵百家油画作品展”(上海·徐汇艺术馆收藏)

2010年《 天堂城系列之四——秋》 100x81cm 亚麻油彩 2010年(江西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收藏)
我们从最早的学院生活开始,就跟艺术语言打交到,线条,色彩,造型,构成,形式……反反复复不断锤炼艺术语言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用文化滋养自我,渴望成就自我的面貌,在生涩的创作中反观自我,在现实中锤炼自我,永无止境的努力使自已所具有的艺术语言与自我的精神相和谐匹配,同时不断推动语言和自我从低层向高层蠕动。这一过程何其真实!
2007年,当我的一幅《路过黑色扶梯》在全国展览中获奖时,我还在学院里读书,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当时所具有的视野是全开放式的,那些具有“神秘洞察力的救援者”们所带来的鼓舞是巨大的。随后2008年毕业,我在题为《“从美的观念和装饰的观念出发”——解读爱德华·维亚尔纳比时期的油画形式语言》的硕士论文书写过程中全面获益,也为我的艺术语言的形成打下根基:简化的色彩,讲究节奏的构成,任意的透视与空间处理,以视觉审美为主要诉求的价值方向等等。形式和色彩成为我架构画面的主要手段。我在画面中主观得使线条在曲直、刚柔、粗细、长短、深浅上相互映证,并使色块在面积大小、疏密、平皱、明暗、所处位置等因素上相得益彰、相互加强。当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时,由于对比程度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强度的对比变化和排列上的次序,我懂得避免对比关系强度相同而出现的画面秩序的紊乱。我认为绘画作品应该是有序的,无论是形的组合还是色的铺排,都有其内在的理由,勃纳尔认为“色和形一样有严格的逻辑”。艺术作品绝非激情廉价发泄的产物,绝非偶然也绝不可能是混乱,它们总是承载着画家感性的同时受控于画家的经验与专业本能,收放自如,控制有度。所以我的画作也许也会饱涵情绪,但它的呈现方式总是偏向理性的,同时绝不可以是“难看的”。而我与爱德华·维亚尔温柔多思的气质虽有几分相似,却并不完全贴合,通过“模糊”来追求“含蓄与内敛”的这一纳比派制造神秘感的法宝被我摒弃了,我莫名渴望更坦白更直接的表达,任何暧昧不明的东西都令我不爽。这一点在后来的实践中曾经十分极端的演练过。

2012年 《清洁之城No.3 》100x80cm 亚麻油彩 2012年(私人收藏)

2012年 《天堂城系列之八》 130x97cm 亚麻油彩 2013年获“梦韵东方”第五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一等奖(上海)
2013年,我的一幅《清洁之城》在全国油画展中获奖,也获得了当年上海市委宣传部颁发的文艺创作单项成果奖。我反观自己在风景题材的创作中越来越多得渗透个人的精神追求元素,越来越多的关注自我,表述自我,开始也许是无意识的,后来我在处理形式和色彩时更加主观。我相信,艺术作品会通过作用于人们的眼睛最终作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在同样的时代中,我们的精神为外境所困顿或污染,如果仅仅是发现了,体会到了,再仅仅原样得表现在作品中,我认为那是不够的,我们的精神必须战胜外境中负面的因素的同时,吸纳外境中正能量为营养,使精神象出淤泥的莲花一般清洁而美好,超越世俗,自此,画画就成为一种不断斗争又不断升华的自我清洁的修养过程。
在作品《清洁之城》系列中,希腊风景只是一样借题,极致简化的色彩,似乎是戒除过多的物欲,去了火气去了俗气,统一的月白色调中对比出高低错落、大小互置、冷暖呼应的形体与色彩,微对比,节奏起伏细致丰富,简洁却耐读,可谓“精而造疏,简而意足”。透过风景的表象传达出对天地人心和谐安宁的理想之境的赞赏。

2013年 《谜航系列之----喧嚣》 120x120cm 亚麻油彩 2013年获“光辉历程”第六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美术专题一等奖(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

2013年 《谜航系列之----潜出 》120x120cm 亚麻油彩 2015年入选“时代足迹”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江苏美术馆)2013年获“生长----2013全国青年美术大展”新星奖 (上海·中华艺术宫)
我从写实或意象逐渐自发地走向了表现或象征的世界,虽然在内容和媒介上是西方的,但其绘画思想的核心还是民族的,表现为一种对完善人格与抒发情志的精神需要。如果说画是挂在墙上的精神,那么这一系列所呈现的简洁、悠远、内照、清净的精神之境,可为沦陷于繁杂与污浊的现代人之精神,带来点点洗涤与启发。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都在享受我所获得的绘画表达能力,我继续深挖《路过系列》,又尝试了用更为单纯的视角去看世界,以静物为题材创作了《物禅》系列,以船舶为题材创作了《谜航系列》,在形式和色彩上的心得以及在画面美感上的执着,使我将一些美好的情感寄托在我的画作中,比如温暖平和,比如大爱,比如自洁和力量等,(那时候,“美是一种力量”的想法刚刚萌芽)作品也许就是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其中作品《迷航系列之----潜出》在2013年全国青年美展中获新星奖,并在2015年入选全国“百家金陵”油画展;作品《外滩1920——悲悯之城》获“百年交响”---外滩百年历史变迁油画作品展佳作奖 ;作品《郁勃的精神》入选中国油画学会第三届“最绘画”中国青年油画作品展;作品《清洁的精神No.5》入选中国油画学会“可见之诗”第二届油画风景作品展;等等。继而开始有了美术馆的收藏记录和自己的私人藏家群体,这一切都顺理成章得促成我渐渐走在了职业画家的道路上。

2013年 《谜航系列之----轻装出行》 120x120cm 亚麻油彩 2014年入选“可见之诗”第一届油画风景作品展(山东·潍坊美术馆)(私人收藏)

2013年 《清洁之城No.1 》160x120cm 亚麻油彩 2013年2013年获全国油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赞助单位收藏)
然而无论如何,想使自己的作品与灵魂对接继而达到一种释放感,完全获得自我表达上的自由,才是一个人从事艺术创作的源动力。 我觉得,我还可以向前迈进。
2015年开始,我感到自己对自然和他人的感知完全打开了通道,这跟我现实生活中经历的种种十分相关,生活的真实,残酷,困顿与复杂开拔了我的精神世界,我对外界的感知进入了一个非常清新而敏锐的层面,年少时的混乱状况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可理解的有序世界。我认为是对自然的感知启发了我的智慧,对自然的挚爱常常使我获得一种人格与精神上的修复。

2013年 《清洁之城No.2 》100x100cm亚麻油彩 2013年(2016“吴语方言”邀请展)(上海中华艺术宫)

2014年 《路过系列之----无语无题》五 50x50cm 亚麻油彩 2014年
我认为,如果人们的心,不用来关注自然,就只能关注人之种种,而关注人之种种,如果没有一颗通透自由的心,那必将深陷世俗,难以自救。如果我们管理自己的心灵,保守着自己与自然的关系,那么你将从自然中获得大大的启发与成长。如果你任由自己的心去辨识世俗的是非曲直,那你将难免迷失在属人的有限的思虑中,你不是站在自己的心灵局限之下,就是站在他人的口舌之中,你无力站在公正的中间位置,而只能站在偏狭的思维局限中。人之乏力,只有依靠自然的医治与启发才能辨别方向。
渐渐,天地自然与绘画一起成为我精神的必需品,当我全身心的热爱画画这件小事时,我因此而身心受益。绘画艺术打通了我与自然的通道,使我得以与自然往来对话,从自然中获得修复的力量来医治自我,绘画还打通了我与自我的通道,使我在绘画中更深刻得看到自己,认识自己,修复自我,强大自我。在困顿的境遇中,我与绘画结下了牢靠而稳固的链接,我感谢绘画!

2014年 《清洁之城No.5 》120cmx120cm 亚麻油彩 2016年入选“可见之诗”第二届油画风景作品展(山东·潍坊美术馆并获收藏)

2014年《 路过系列之——白色扶梯三 》50x50cm 亚麻油彩 2014年
这种情绪累积持续到2018年,我开始尝试更加主观得去画,不再是从物质层面为起点去流露主观,而是从我内心的精神因素为起点去重构画面,我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更为有力的,更为野性的西北大地,我内心感受到一种晦涩不清难以言明却又真实有力的东西,我相信它来自于我个体生命的最深处,一个完全客观的画面只会误导他人的理解,我需要更主观的处理,更抽象的语言。于是就产生了新的《山川自愈》系列,我想要试着揭示出天地自然之大美,对人类心灵所具有医治力,虽则生涩,但我相信这是有价值的,我明白这种医治是瞬间实现的,更加有力,更加原始,更加深刻。
我并不打算一下子脱离物象以完全抽象的语言去表达,我从实践中体会到,从具象而来的抽象更为真实可触,我可能会在“语意抽象阶段”(具象还在但已经不是原来的自然形的意义)作很长久的停留,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很期待,这将是最有趣的部分。
作为一个艺术家对一个地方的理解,对一个人的理解都不可以停留在事物的视觉表面,肤浅决不会造就有价值的东西,写生化表面化的重复只会使人感到绝望,你观看一个地方,就要看到这个地方的精神骨骼,你观看一个人,也同样要看到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拿出你自己的性灵与这些人和物质真实互动,产生出“宇宙中一刹那的真实”(吴大羽语),我相信这才是所谓,艺术和艺术家,在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里都是孤介一人,一条旷野之路上,走得真实,无边无界。

2016 《治愈系列----了无纤尘 》100X200cm 亚麻油彩 2017年 参加“未来真相”---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上海·佘山当代艺术中心)

2016年 《 小地中海系列二 》30X30cm 亚麻油彩

2016年 《 郁勃的精神》 60x60cm 亚麻油彩 2016年(私人收藏)

2016年 《小天堂城第三季3-1》 20x20cm 亚麻油彩 2016年(私人收藏)

2016年 《小天堂城第三季3-2 》 20x20cm 亚麻油彩 2016年(私人收藏)

2016年 《小天堂城第四季4-4 》20x20cm 亚麻油彩 2016年(私人收藏)

2016年《 清洁之城No.6 》120x120cm 亚麻油彩 2016年受邀参加“吴语方言”上海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上海中华艺术宫)

2016年《 清洁之城No.7 》120x120cm 亚麻油彩 2014年2016年受邀参加“吴语方言”上海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上海中华艺术宫)(私人收藏)

2016年《 小天堂城第四季4-1》 20x20cm 亚麻油彩 2016年(私人收藏)

2017年 《路过米哈斯系列NO.3》 40x40cm 亚麻油彩 2017年

2017年 《路过系列之圣托里尼NO.3》 40x40cm 亚麻油彩 2017年

2017年 《外滩1920----悲悯之城》 100x200cm 画布油彩 2017年 获“百年交响”---外滩百年历史变迁油画作品展佳作奖 (上海·久事美术馆)

2017年《 路过米哈斯系列NO.1 》40x40cm 亚麻油彩 2017年(私人收藏)

2017年《 路过系列之圣托里尼》NO.1 40x40cm 亚麻油彩 (私人收藏)

2017年《 路过系列之圣托里尼》NO.6 40x40cm 亚麻油彩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