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磨金石教育分享|中国诗化抒情剪辑大师——廖庆松(下)

2023-04-14 10:34 作者:磨金石教育  | 我要投稿

人物经历:台湾中央电影公司制片厂成立于1954年9月,制作过的剧情片超过两百部,曾经培育过李安、侯孝贤、杨德昌、王童等知名导演。1980年代初,为了改变台湾只有主流商业片、电影缺乏深度思考的现状,一些年轻的电影人发起了改革运动。

“我们认为,电影可以是一种有意识的创作活动,电影可以是一种艺术形式,电影甚至可以是带着反省和历史感的民族文化活动……属于商业活动范围的电影,自有经济法则的支援和淘汰。……但是,另一种电影(那些有创作企图、有艺术倾向、有文化自觉的电影),它们对社会文化的整体贡献可能更大,而它们能掌握的经济资源则可能更匮乏;这个时候,文化政策、舆论领域、评论活动才找到他们应该关心、应该支持、应该声援的对象。”

1986年11月,在杨德昌家中,廖庆松和吴念真、杜笃之、万仁等人一起签署了这份台湾电影宣言。三十多年过去,廖庆松依然认为“我们那一代是最有担当的人”。

而随着对电影艺术理解的加深,廖庆松拥有了更多的武器。他能很快从冗杂叙述中找到导演想表达的核心,能在断裂的镜头语言里重建叙事,也能让电影脱去意识形态外衣回归故事本身了。

从事电影行业快半个世纪,和那些出入台前的合作者相比,廖庆松的名字在电影圈以外其实并不为人熟知。他是一名监制、编剧,更是一名剪辑师。但就如同图书编辑麦克斯·珀金斯之于文学天才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廖庆松之于电影大师侯孝贤、杨德昌,同样不可或缺。

人物评价:正如台湾电影评论家焦雄屏所言:“很难说会在侯孝贤、杨德昌或是王小帅的作品中看到廖庆松的影子,可是对于台湾电影和整个华语电影,廖庆松有点点滴滴累积的巨大的影响力。这是他长期为电影界贡献作品后取得的不凡的成就。”

在她看来,廖庆松见证和参与过台湾新浪潮电影的发展和辉煌,他从优秀导演们身上学到的创作经验,现在正在回馈给其他年轻导演。

人物贡献:近年有鉴于电影界人才严重断层,廖庆松与侯孝贤等人共同成立台湾电影文化协会,举办“师徒学苑”的活动,将其剪接的技术,教授予下一代。曾任教於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系、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目前为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大师语录:剪接对我而言,从来不只是剪故事,它有一种气氛与感觉在。就像罗丹雕塑,他会从石头里去找灵魂。每部影片都是一个影像雕塑,那个影像不是我去设计,而是用心去感受影片,去表达它本身的样貌。

希望我的分享能够给你带来足够的帮助,喜欢的小伙伴们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相关的干货内容!


磨金石教育分享|中国诗化抒情剪辑大师——廖庆松(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