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战绩到底有多强?(史料考据)
有些读者可能要问了:那关羽关二爷的战绩总该无可挑剔吧?应该是三国第一统帅没问题吧?
结论可能要让很多读者朋友失望了,关羽的战绩在正史中奇差无比,多说废话没有意义,这就上统计史料。
1、徐州战役
对阵双方:刘备(关羽守坚城下邳)VS曹操
结果:关羽败
《三国志 关羽传》:先主之袭杀徐州剌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三国志 武帝纪》 :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
《三国志 先主传》: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2、官渡战役
对阵双方:袁绍VS曹操(关羽已经投降曹操)
结果:曹操胜,关羽斩颜良(含金量如何前文已有)
《三国志.关羽传》: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三国志·武帝纪》: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3、赤壁战役
对阵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胜(正史没有提到关羽,应该是划水状态)
4、收复四郡
对阵双方:四弃郡太守VS刘备
结果:刘备胜(正史没有提到关羽,应该是划水状态)
5、绝北道战役
对阵双方:关羽VS李通
结果:关羽败
《三国志 李通传》: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三国志 徐晃传》:与曹仁击周瑜于江陵。
《三国志 乐进传》 :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县山谷蛮夷诣进降。
6、寻口战役、汉津战役
对阵双方:关羽VS文聘
结果:关羽惨败
《三国志 文聘传》 与乐进 讨关羽於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 於荆城。
《三国志 徐晃传》:又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
7、青泥战役
对阵双方:关羽VS乐进
结果:关羽惨败(刘备向刘璋求援,救了关羽一命)
《三国志 先主传》 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
8、荆州守卫战
对阵双方:关羽VS吕蒙
结果:关羽败(吓得一仗都不敢打)
《三国志 吕蒙传》: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土,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蒙移书二郡,望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而备自蜀亲至公安,遣羽争三郡。…玄之见普,具宣蒙意,普惧而听之。玄之先出报蒙,普寻后当至。蒙豫敕四将,各选百人,普出,便入守城门。须臾普出,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
《三国志 吴主传》: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9、襄樊战役一
对阵双方:关羽VS曹仁
结果:关羽败(脸被射到毁容,参照冰与火之歌的小恶魔,从此关羽对庞德有了心理阴影)
《三国志 庞德传》: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10、襄樊战役二
对阵双方:于禁VS关羽
结果:于禁败(主要是被自然灾害坑了,后文会详细提到)
《三国志·武帝纪》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
《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三国志· 诸夏侯曹传》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
《资治通鉴·第六十八卷》八月,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11、襄樊战役三
对阵双方:关羽VS徐晃
结果:关羽惨败(陆军被几乎消灭干净)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
《三国志·徐晃传》: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隘,于禁等没。羽围仁於樊,又围将军吕常於襄阳。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12、襄樊战役四
对阵双方:关羽VS吕蒙
结果:关羽死(死之前一个忠诚的士兵都没有)
《三国志·吕蒙传》: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
《三国志·吕蒙传》: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
《三国志·吕蒙传》: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怃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 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三国志·关羽传》: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三国志 武帝纪》 :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
好,以上是季羽参与过的大部分战役,中原混战期间季羽还参加过很多小战役,这里就不计入了,大部分都是失败的。
战役总数:12场
关羽胜利:4场(包含官渡、赤壁划水、四郡划水、襄樊二)
扣除划水胜利:2场
扣除划水和自然灾害胜利:1场(还是帮助丞相的官渡之战)
关羽失败:8场
胜率:33%
扣除划水胜率:16%
扣除划水和自然灾害胜率:8%(还是帮助丞相的官渡之战)
所以读者朋友们,如果你们是面试官,看到这样的一份简历,你们会觉得关羽会打仗吗?有朋友要说了,关羽不是还实打实的赢了于禁吗?好,我们再回到史料中查看蛛丝马迹——
《三国志·武帝纪》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
《三国志·张乐于张徐传》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三国志· 诸夏侯曹传》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
《资治通鉴·第六十八卷》八月,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所有的史料都在说一个事情:大霖雨,汉水溢,于禁七军皆没,所以于禁败了。请问这里面有关羽自己制定的战略战术吗?没有,关羽军队也在躲雨呢,更别提进攻了,那问题来了,这场雨是可以被预测的吗?关羽预测准了也算他的功劳,我们再找找史料:《襄阳县志》
建安三年(197年)九月,汉水溢,害民人。
二十四年八月汉水溢,害稼。
魏太和四年(230年)八月,大雨霖30余日,汉水溢。
襄樊34年间爆发了三次洪灾,平均11年多一次,加上当时的资讯不发达,谁能记得呢?而且没有气象预警,这种暴雨根本无法预测。所以不存在关羽预测了洪水泛滥,这是不合理的。
那关羽为什么没有被淹没?
因为关羽是水陆并进,带了大船,下雨了只需要吼一嗓子:传俺号令,上船躲雨!所以士兵们就哗啦啦的跑到船上躲着。
问:关羽为什么水陆并进?
答:因为关羽要围襄樊,襄樊靠水,必须带着大船走。
问:为什么于禁不带大船?
答:因为于禁接到的命令是解围,只需要在靠近陆地的一边打通就行,没有陆军拖着大船走的。(襄樊不是岛)
所以,历史往往需要思考,结合当时的情景,而不是盲目的看一部分史料,得出关羽血虐于禁,关羽真牛逼这样错误的结论,那是不存在的。那场战役的主角,是自然灾害,而不是人类。
所以结论很明显了,关羽并不会打仗,统帅能力低下,战略战术能力几乎没有,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魏将徐晃。
啥也不说了,直接上原文,看看徐晃怎么蹂躏关羽的
《三国志•徐晃传》:[晃所将多新卒,以羽难与争锋,遂前至阳陵陂屯。太祖复还,遣将军徐商、吕建等诣晃,令曰:“须兵马集至,乃俱前。”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两面连营,稍前,去贼围三丈所。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1)徐晃知道打仗时机,关羽不知道。徐晃知道不是打仗的时机,会避其锋芒,等到机会有利于自己了,再出手。而关羽只知道围城,不知进退
2)徐晃知道怎么建立优势,关羽不知道。徐晃一到,就是诡道、示欲等一系列的攻心战,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偃城,然后重点来了:两面连营,建立地利优势。而关羽围了几个月,有过诡道、示欲等一系列的攻心战吗?有过抢夺地利优势吗?关羽真的是菜的抠脚
3)徐晃战场微操太出色了,关羽拍马都赶不上。前有诡道、示欲等一系列的攻心战,后有扬声当攻、密攻等骚微操,关羽的围城部队头有屯、四冢被徐晃不断的拉扯阵形,关羽一看急了,亲自率领后备步骑五千精兵决战。徐晃挥挥手就把关羽团灭了。
徐晃的微操:诡道、示欲、扬声当攻、密攻
关羽的微操:自将步骑五千出战、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或自投沔水死
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再说一个问题:关羽VS曹仁,到底是谁赢了?
先上结论:曹仁赢了,那为什么曹仁镇守的襄樊会被关羽包围?我就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在襄樊战役的初期,到底发生了什么?
1、谁打谁?有很多季吹号称是曹仁主动进攻关羽,我们来看看
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三国志 庞德传》: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
需要注意,写着曹仁征讨关羽,但不是征讨关羽本部。“是月使仁围宛”,曹仁的目标是宛。
曹仁军的行动是:建安二十三年十月
关羽北伐的行动是:建安二十四年七月
两者相隔大半年,所以不存在曹仁主动打关羽,而是曹仁主动打关羽支持的叛军,关羽在半年后北伐主动打曹魏。
2、关羽大军开到后战况如何?史书内没有正面描写,但是可以通过侧面我们来推测一下
《三国志 庞德传》: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庞德率军与关羽交战,射中关羽的额头,让关羽的部队“皆惮之”。这种描述,一般不会是轻伤。关羽额头中箭,因为头颅是圆形的,所以剑尖必然划伤脸部其他部位,类似于冰与火之歌里面的“小恶魔”面容,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彼特·丁拉基饰演的小恶魔脸部划伤的样子。主帅受伤,部队军心大乱,必然大败。
所以关羽大军开到和曹仁正面对峙,以关羽军大败收场。
3、关羽为什么还能包围襄樊?
这部分没有史料,只能纯推测。
曹仁看到的信息是:
1)庞德射伤关羽,关羽需要休养
2)关羽军大败,元气大伤
3)叛乱平息,主要工作完成
所以得出的结论不难推测:
战况稳定了,敌方会退军,所以自己的大军可以开回去,留下数千人守城就行了。
没想到关羽上头了,在江陵大搞起“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来,强制征了数万人来前线,包围襄樊!
这个说法没有证明依据,但是也可以从侧面史料来推测
曹仁深陷绝境,却依然守住了关羽的一波又一波进攻,说明关羽征召的不是正规部队,而是老百姓、杂牌军。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
曹仁被杂牌军包围,但是杂牌军硬是攻不进去,城墙也被水泡烂了,关羽率领的杂牌军面对正规军都无可奈何,这个侧面记载可以证明我的推断没有错误。关羽后来的围城部队,是在第一次被庞德击溃后,又从荆州强行征召而来的,他们以普通老百姓为主,临阵经验薄弱,以至于攻不下数千人守卫的烂城。所以关羽为什么会在襄樊和曹仁对峙这么久,也就有答案了。但虽然如此,曹仁还是需要救援的,可惜第一波援军于禁,面对的是自然灾害!
至此,襄樊战役所有关羽“胜利”的战争已经考据完成了,重新捋一捋。
1、关羽除去运气和划水,靠自己实力的胜率仅7%
2、于禁对抗的不是关羽,而是老天,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战役
3、曹仁被关羽包围,是因为关羽在北伐失败后,强行征召老百姓进行围城
《关羽传》:“追谥羽曰壮缪侯”
结论:关羽是个军事菜鸡,屡战屡败,强行被后人举为“第一统帅”、“名将”,实在是名不副实,刘禅给关羽的谥号就很好的说明了关羽的战功——勇武而不遂(勇武不成),威名与实爽(名气大,实力小)。
附赠一些关羽军事上犯错的史料,这些就比较细了。
关羽整个北伐过程犯的错误如下
1、辱骂孙权,破坏吴蜀联盟
《三国志》记载,“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2、辱骂同僚,造成同僚异心
羽以责芳,芳内畏惧
素皆嫌羽轻己
3、大军出征前把大权交给关系恶劣的同僚,并再次威胁回来修理同僚
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4、北伐过程,依然辱骂孙权,破坏吴蜀联盟
典略曰: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进,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羽忿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
5、被威震华夏冲昏头脑,中了骄兵之计
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
羽览逊书,有谦下自讫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
6、和徐晃对线,战场微操被徐晃正面击败
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7、开卷考试,敌军泄露老家要被偷了,关羽偏偏不回去守家
太祖曰:善。即敕救将徐晃以权书射著围里及羽屯中,围里闻之,志气百倍。羽果犹豫。
8、盲信烽火台,被白衣渡江偷家
9、老家丢了,不逃回成都,先回去装个逼
《水经注 卷三十四》:旧城,关羽所筑。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
10、吕蒙偷家,季羽还在为吕蒙开脱说没有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