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薇薇-萤石眼之歌:幻想未来 人类与AI “人”的定义与价值

2021-06-07 18:29 作者:Nodens-kthanid  | 我要投稿


在四月新番列表刚刚放出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致不灭的你、萌王这样放送即巅峰的,有人气基础的作品。薇薇置身其中,可以说是毫不起眼。但事实证明,从各种角度而言,薇薇在四月新番中都是拔尖水准,当之无愧“世界霸权”的名号。

啊?怎么连1000万播放都不到? (看完评论区)哦,那没事了

关于薇薇评价如此之高,有着多方面原因。

首先,薇薇没有走大多数前辈的老路——开局高开,使劲高开,高到不顾后期节奏安排。每一部作品都想做好,都急于追求一个足够精彩的开始,以获得最大的名利收益,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模式的驾驭难度很大,结果就使得业界跟葫芦娃救爷爷一样,年年有高开,年年有烂尾,记吃不记打。但当薇薇面对开局的巨大难题时,果断放弃了这条布满荆棘的路。薇薇的节奏是低开高走,既降低了创作难度,又能慢慢拉紧观者的眼球,连看几集后再大呼过瘾。

当放出预告时,我的第一反应:

·AI:烂大街题材-主题大概率平庸=作品烂了一半 ·AI世界,AI有意识=U咩(?) ·女主开头在小舞台表演,基本上没人看=飞电或人 ·啊男主cv福山润那我还是看一看吧。

连看6集后,我的第一反应:

卧cjdjssjkakqk!!这不封神?!薇薇小姐就是我们的光! 当我静下心来查找作品相关资料时: (编剧: 梅原英司 / 长月达平 制作:霸权社) 哦,那没事了

而且,从风格来看,薇薇虽然讲述了一个比较复杂的主题,但其每一个故事都通俗易懂。或许我们不能从中悟出什么高深的道理,不知道为什么奇点计划只改了几个瞬间,理论上就能拯救世界。但我们可以切实感受到——这个故事很感人,人物塑造很饱满,有点开下一集继续观看的欲望。所以在接受程度上,薇薇可能是优于同质量的作品的。好比世界级的文学,我们不能把雨果和列夫·托尔斯泰比较出个孰优孰劣,但当阅读《悲惨世界》和《复活》时,你能明显感觉到前者内容更清晰,看完后的感受更豁达。如果可以用一个恰达的词汇来表达,我认为“雅俗共赏”可以作为薇薇第一观感的评价。

不论是节奏、风格,终究不是决定因素,而作画、音乐是一部佳作诞生的基础,评价一部作品是不是佳作的最后一关,还是在于主题上(参考后几集eva,所有元素都已经被主题牵着鼻子满天自由了)。显然,如果说薇薇在前些要素上达到了优秀水准,那么这最关键的一部,无疑是近乎满分的。


薇薇的主题,在于人与AI的关系:

AI到底可否有资格成为人? AI是否能在未来替代人类,完全接替进化的进程?

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个问题在近些年里被争论不休,但主流的观点还是比较统一的:AI无法代替人类,只能服务于人类,更不能代替人类进化。AI可能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AI在这一过程中只充当工具的身份,要害还在人为因素。

这样的观点,一直是契合马克思所说的:“机器是人类器官的延伸。”但注意,马克思的理论是基于“机器”的,而不是AI。马克思所说的机器与AI有一个关键区别:机器只具备“能”,但AI拥有“智能”。

人类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类具有能够高度发展的智能。“智”主要是指人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能”主要是指人的行动能力,它包括各种技能和正确的习惯等等。人类的“智”和“能”是结合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人类的劳动、学习和语言交往等活动都是“智”和“能”的统一,是人类独有的智能活动。

有人可能会说,虽然AI拥有智能,但不过是“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大相径庭。的确,从我们目前接触的人工智能来看,AI不过是会说话、精通某些领域的zz罢了。可实际上,人工智能的本质就是不断接近人类智能,如果事实随着理论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是可以比肩人类智能的。只不过我们的“智”,是通过肉体;AI的“智”,是通过程序。即使道不同但终点一致。

智能主要包括“意向”和“思维”。意向包括我们的情绪、需要、意志等等,以保持我们有方向、有目的的活动;而思维是一种“自觉”,它使我们觉察到自我、自然,以及二者的联系与独立,让我们主动探索各种现象与规律。

我们不知道AI如何获得意向和思维,但在薇薇当中,AI明显是具备的。(我们不需要知道他们如何获得,也不大可能知道,所以才说薇薇描绘的是一种“幻想未来”,就像奥特曼被称为“空想特摄”一样,是一种可能。)

每一个AI都拥有自己的使命,AI会因使命而喜怒哀乐,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而Vivy甚至可以不被使命完全拘束,她拥有自我意识,可以对自己的使命进行甄别,从“用歌声给大家带来幸福”中识别出“大家”与“幸福”是更加重要的。这都是AI所具备的意向。

对于自我和他者的认识,无论是Vivy还是松本AI,都更偏向于感性,每一个故事中的眼泪,亦是因为每一位AI富有人情味的感性。而在十一话末尾出现的亚卡布,选择毁灭人类,令AI成为新人类,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体现。感性亦或理性,都是人所独有的自觉,可以被称之为人的资格。

或许我们会感到奇怪,每一个故事是很感人,但如果我们把他们“AI”的身份去掉,以“人类”代之,仿佛才更符合我们的认识。没错,因为——
“让心爱的听众不受伤害,永远幸福”
“保护自己的同伴,和她一起作战的信念”
“继承敬仰之人的意志,姐妹之间的情谊”
“为伟大而献身,为爱而等待”
“独为你而歌唱”

这些行为与品质,不都是人的标志吗?我相信,当创作者描绘每一个人物时,不会总是提醒自己“他们是AI”,却绝对是当作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待的。所以,在薇薇作品下的AI,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人”。


最后,也是大多数人所关注的,AI替代人类的可能性。

如果AI可以被称之为人,那么这种未来发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大胆地说——

“人”替代“人类”,是绝对会发生的。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大体符合黑格尔的主奴关系与马克思的历史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存在形态,可以划分为每一代“主人”与“奴隶”。一般生活中,主人高于奴隶、压迫奴隶,但奴隶不会止于现状,他们会因种种原因产生提升与征服的欲望,从而推翻主人,成为新的主人(也就是历史上一场场革命)。但新的主人诞生后,新的奴隶也会相应诞生,从而使历史进入一个几乎无休止的循环,这也是人类螺旋式上升,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模式。直到社会不再有主人和奴隶的差别,奴隶的欲望也会因此消失,即建立起一个相互尊重、相互联系的平等社会,主奴循环才会彻底终结,从而导致黑格尔认为的“历史的终结”。

注意,主人的定义,是不亲自对物进行改造,且依赖一个特定存在(奴隶)。 而奴隶,是扬弃了自己原本的存在身份与独立性,去完成主人本该完成的事情。

诚然,人类的关系一直是符合主奴的,那么AI呢?在薇薇中的AI,诞生之初是服务于人类,帮助人类,没有以自我为终极目的的行为,这便是“奴隶”;人类不再直接参与对物的改造,而是不断依赖AI,这便是“主人”。可从剧情的一步步发展,我们不难看出来,AI不仅拥有了感情与意识,他们的终极目的已经偏离了人类,不再是为人类提供服务了。

在奥菲利亚死前,她终于承认了,自己根本不是为了什么人类的幸福歌唱,而是为了自己所爱的AI安东尼奥。也就是说——

AI从为人类到为AI,从为他者到为自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一个本不被期望获得的——独立性、真正的自我。既然拥有独立性,旧的主奴关系也就不再稳固了,更何况,这一代的主人比往常任何一代都要脆弱不堪,离开了AI奴隶,他们一无是处。 (顺带一提,如果代替世界的AI,是像亚卡布那样高度理性化的世界,那么所谓“平等的社会”、“历史的终结”也就到来了。)

AI具备智能、具备独立性和自我,具备成为主人的可能性,他们有什么理由不能替代人类,成为“新人类”呢?

·我不知道这样的结果是好是坏,人工智能本就是超前的,涉及了许多伦理敏感的问题,无法被常人所理解。可我更加在乎的,是他们,生活在幻想未来的AI们,为我带来了无数感动与温暖,让我重新审视“陪伴”与“感情”。是的,或许AI能否成为人类、能否代替人类根本不重要,根本不是作品的真正核心,而是当每一位DIVA的声音响起,我会想起她们的先辈,在时空各处留下的痕迹,正如她那萤石眼一般闪耀。

·当然,AI与人类的新关系只是一种大胆的幻想,连接各个结果直接的桥梁根本不牢固,甚至大多还不存在。不过,这亦是我们对于未来的思考。进入21世纪,社会转型的脚步早已被冲淡了痕迹,大多数人对此已经不关心了。可我们却千万不能忽视它的客观存在,因为即使AI暂时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变革,但人类社会的螺旋永远不会停止上升。而在这一过程里,并不是所有的奴隶都能成为主人、或安于现状的。

我希望在下一个时代真正到来之时,我们不会沦为黑暗里的苟且偷生者。


薇薇-萤石眼之歌:幻想未来 人类与AI “人”的定义与价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