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别让情感与气氛无条件直接挂钩

2023-03-25 11:11 作者:波例  | 我要投稿

深海

原先我以为结局会两个都沉梦想的世界,但是结局不是这样,虽然是什么都无所谓了,因为它本身已经引起了关注,原生家庭与孩子的关系,有人可能觉得因为自己想要见到妈妈所以跳海毁了南河的性命如此不值,但是,那是南河的选择,人们不会后悔于两次做出同样的选择(知其不可而为之),即使他也没机会后悔。

该作品一开始让我压抑的是一开始酒店的那一段,欺骗包裹下的以乐景写哀情,“晦气”可能才是最好的评价,仿佛我一开始起就知道这会是抛弃。

随后的岛上的丧气鬼我没有看懂,唯一的意义好像就是让参宿再次踏上旅途。

灯红酒绿与一脸丧相格格不入,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想慢慢的将女主捧高高,然后摔的很惨,但是后来发现那是想象,那也不奇怪为什么会如此然女主“心驰神往”,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心灵世界,用来逃避现实的苦难(宗教的起源好像也是这样),包括我也一样,但是这些心理不会外显,更加不会与外人说,心灵朋友与中二仿佛只有一墙之隔,老实说,这也是我所敬畏,却远离的,现实与虚拟的问题始终没有正确与错误的区分,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现实主义高于浪漫主义的民族,我们强调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意识,也不忘人是生物属性以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于人在未来生活在虚拟现实中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是一部适合父母·即将成为父母以及同学看的作品,我可以和感同身受,我初中时寄人篱下的感觉,那是一种感觉被抛弃,实际上并没有,家人们是爱她的,只是表达与接受的方式不一样,她可以温柔的对待他人,也是被他人以笑对待,但是就是无法融入这样的生活,可能有人觉得离谱,可以参考我的入坑番剧《罪恶王冠》——所有人都温柔或者爱主角,但就是会引起一系列心理问题(就算通过失忆除去pdst)。

我也遇到过家庭濒临破碎的环境,我不是知道如何抉择,父母本身的问题却要我来解决,我很痛苦,我小时候觉得如果我不优秀了,我是否维护不了他们的关系,他们以前经常说,要是没有我就离婚了,其实,这是很真实的,我不清楚那时的感受,但是我觉得那是必须要遇到的生活压力,我的环境比女主好一点,毕竟我从有意识开始就是知道我父母关系不好(我都怀疑我是不是亲生的),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有像女主一样的幻想。他们说要在我和高中后离婚,(虽然最后没有离婚)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都哭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是我拖累了他们各自的发展,我明明做好了心理准备,我三年级的时候当时还看了杨红樱《男生日记》,但是还是哭了,这算是我第一次有意识的情绪失控。

我从小就是班级里的团宠,一方面是我小,另一方面是我在别人倾诉时可以保持聆听,并且不做任何评价,别人认为我单纯,实际上,我已经快成消息库了。到了中学时间,我也陷入了想象世界,这让我觉醒了中二之魂以及哲学想法,尤其是,我越迷茫越否定过去的一切,就越形而上学,但是在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础的部分时,我明白了什么是消极的虚无主义,一下子把我的抑郁给扫清了,这也许就是世界观的作用,一句辩证唯物就让我茅塞顿开。回头看我就觉得后怕,也许他们自杀就是这样,学业压力,家庭压力。事业压力。环境交友压力,压死人。当最后一棵稻草压死人的时候,没有一颗是无辜的。江西的那名自杀学生就是很好的例子。

这一段我可能轻描淡写了,直接上这应该是我最接近崩溃的时候,也是这样我才正式感觉到了三观的形成。也影响了我的学业(也就是我可以更好,但是回头发现,这也不错)

大家其实要反省的是冷暴力对于社会的影响,以及封建残余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孩子不应该是枷锁,更不应该是唯一的受害者。社会风气让像我一样的一堆人不敢面对自己的家庭。我在写这一段的时候,还要偷偷摸摸,害怕被室友看见。我需要的不是仰视(捧杀),更不是歧视,而是平视,这就足够了,没必要明显特别关注,“特别”无异于伤口撒盐。

共勉


别让情感与气氛无条件直接挂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