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传情】父亲对部队的感情

人间自有真情在,宜将寸心报春晖
你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吗?“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想说,当兵即是一种浪漫的事情,又是一种枯燥的事情,你相信吗?有时候男人与男人的感情很简单。其实我也不相信,但是如果你能听完我父亲的故事,也许会有一点点的相信,有一点点的感动,有一点点的向往。
我的父亲的故事由我来讲述:
在2000年的时候,北方地区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18岁,学习好的自然不用说,高考升大学,但是录取率并不高。剩下人的选择只能选择技校或者当兵,当然,还有其他出路。
父亲被爷爷收拾的服服帖帖送去了部队,希望部队能教育好父亲,也希望父亲能在部队这所“大学”优异的毕业,好回家分配工作。
随着一声哨声,所有的预备军人集合。“稍息,立正,以我为中心向右看齐……向前看……”所有人松松垮垮的集合在一起。“立正……讲话”瞬间感觉鸦雀无声“我叫123,是带兵干部,现在所有人已经是预备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有人服从管理?能不能做到?”洪亮的有力说到,“能……”“你们没吃饭吗?大点声统一回答”“能,能……”所有拼命的把吃奶的力气使出来。“好,现在退出还来的及,最后一遍,有没有孬种退出?训练中退出可是要上军事法庭的,后果很严重”“有没有退出的大声回答我呢?”场面瞬间静的可怕(๑ó﹏ò๑)。一分钟后,带兵干部在张口说话:“很好(✪▽✪),没有孬种,所有队列右侧为基准,依次上车,所有行动以口令为基准,所有事物需要打报告,听到没有?”所有人一起回答道:“听到了”“上车”所有人竟然有序的上个车。那时父亲心情就像出笼的鸟,下山的虎,即激动又惆怅,感觉未来有无限的希望。穿着绿色的作训服,戴着迷彩帽,胸中挎着大红花,背上背着作战包,昂首挺胸的踏着风上了车。随着几声鸣笛,所有人单位公交车出发了。车上的所有人挥着手,让等待的家人早点回去吧。而车下的人有的因为离别而渲染出悲伤之情。
少年不知愁滋味,远离家乡戍边防。
父母担忧早愁容,望子平安归故乡。
这只队伍几经转折到达了训练基地,食堂为他们准备了简单的伙食,在黑暗中快速的分好班。在黑暗你也看不出来那是啥样子的地方,只记得进去了一个大院。
直到第二天,一声洪亮的军号从大喇叭响起,班长吆喝着所有人松松垮垮起床,集合完毕后先整理仪容仪表,接下迎接他们的是人生中第一次五公里,虽然稀里哗啦,但是都坚持下来了。在那个地方空气清新、天空蔚蓝、各种小鸟鸣叫声,各种植物茂密美不胜收,而这伙人没一个人欣赏的,有的只是喘气声。也许你能猜的到:所有人东倒西歪的坐在地上。
新兵连三个月,一天的训练比天严,一天的训练比一天苦,怎么说呢?就是在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从当初的,一天一次五公里到后来的,一天三次五公里。不合格的还有加练。
父亲说他哭过的,想过家,也想过偷偷的逃跑。但是他没有那么做,因为这是一场历练,一场从男孩到男人的历练,直到现在,他也非常感激那段历程,虽然很辛苦,但是练就了一身本领,更加练就了一颗无比强大坚韧的内心。就像部队里常说的那句老话一样:“作为男人,我们永远不可能说自己不行。”这也许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做人变通的父亲很快找到了一些有用的方法:比如说跑五公里的时候转移视线,多看看风景,多想想自己美好未来的生活。比如说在狙击瞄准的时候可以放空思想,暂时可以忘记疼痛。在爬战术时,虽然胳膊和膝盖都已经一次一次在磨破结疤,磨破结疤的重复,同样也练就了一手像样的包扎手段。人总是在历练中成长吧!一次次受伤,一次次成长,一次次进步,这样就好像是人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就像父亲坚信的:办法会比问题多。
记得有第一次急行军,那天温度在零下摄氏度,风很急很大还飘着鹅毛大雪,而且还是全副武装向某集结地集合。同时时值冬季身上的棉衣、棉裤也因为行军被汗水打湿,一旦结冰会加重棉衣、棉裤的重量。棉衣、棉裤在长途跋涉中早已湿透,冻成硬邦邦的冰很是沉重,再加上身上的负重会让身体更加疲惫。部队是一个强者的诞生的地方,队伍没有一个人喊一声苦,靠着是你比我强我要比你更强的气势。虽然是翻山越岭的行动,但是整个队列却没有一丝变化,为了早日到达集结地,大家也是牟足了劲比拼一下,哪怕是受了伤也要坚持下来,决不让他人帮忙,这是一个兵的尊严。
人生如战场,有信仰的人无惧任何挑战。战场似人生,一支有魂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这样的任务在后来军旅生涯中已经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但每一次又都像是第一次。父亲的老连长曾经说过:别小看你的职业,当战争真正打响的时候,很可能会因为你的训练不到位可能悔恨终身。“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回忆起那段岁月,父亲满是自豪。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让父亲在退伍后,成了一名优秀的人,并在相关岗位上工作上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做一个永不褪色的退伍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