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把“他”写成“ta”,不如用“侽”对应“he”
一百多年前,中文的第三人称“他”字尚无性别之分,遇到外文中的“he”“she”只能用“他男”“他女”来表示。随着白话文的发展和翻译作品的骤增,很多知识分子觉得没有区分性别的第三人称相当不便。“五四”之后,“他女”逐渐被“她”字所取代,而原来的“他”字更多地被当作男性第三人称了。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字依然保留了不分性别的一面,可以用作性别不明或不需要区分性别时的泛指。

现如今,随着欧美社会中女权和LBGT运动的发展,外文中反而开始流行起不区分性别的第三人称“se”了。国内受其影响,也迫切需要一个可男可女的人称代词。尽管字典里明明白白告诉大家“他”字是可以用在这种场合里的,网络上还是出现了“他/她”这种显得累赘的写法。后来为了简便,字母写法的第三人称“ta”(或大写“TA”)随之“应运而生”了。
“他/她”和“ta”的出现,除了是有人语文没学好外(“英语老师教的语文?”),还包括了“明知故犯”的情况。由于“他”字长期用来“特指”男性,使得一部分女权主义者见“他”便心生不满,宁愿违背中文书写的基本规范也要写成“ta”。而“BAT”为代表的中文网络巨头们见此势头不但没有加以矫正,反而“推波助澜”,终于实现了“ta”字的流行。

但“ta”这种写法毕竟有很大问题:一来把汉字写成拼音(何况还没标声调)不符合中文书写规范;二来容易和外文缩写词“TA”混淆。回想当初“她”字诞生之时,就有有识之士提出过:既然世界大势是男女平等,为何只有女性中的“她”是女字旁,男性中的“他”是否要变成“男”字旁才算公平?如果中文的“he”“se”分离果真是“大势所趋”的话,那与其把“他”写成“ta”,不如另用“侽”字对应“he”来得好,也算是给“五四”时期的遗留问题作了交代。
“侽”字是“男”的异体字,虽然没有被《现代汉语词典》等常用辞书收录,却偏偏能被主流的输入法打出来,用来当作“他男”的指代字再合适不过了。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要问了,“侽”字念“nán”不念“tā”,怎么能作“他”字的替代品?殊不知“她”字原来念“jiě”,本是“姐”的异体字。既然“她”能变成“他”,“侽”又如何变不得?“她”和“他”右半边相同,“侽”和“他”左半边相同,正好左右相合,水乳交融,岂不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