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世界观no.1
丨
自然科学
—
天文学
丨
太阳
概况
太阳,一颗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的直径大约是1.392×10⁶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它的质量大约是2×10³⁰千克,约是地球的33万倍。太阳的质量中大约¾都是氢,其余大部分是氦,其他重元素质量少于2%。在过去的几十亿年中,太阳一直以氢核聚变的方式向地球传播光和热,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能量,原本仍旧可以稳定几十亿年。然而,人们发现太阳内部氢转化为氦的速度急剧加快。太阳已向主星序外偏移,一百年内氢将燃烧殆尽,随后氦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系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名为“氦闪”的剧烈爆炸。该灾变将炸毁和吞没太阳系内所有适合居住的类地行星,比如地球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以上,便构成了对近未来人类影响深远的“太阳危机”。
“太阳危机”
多个世纪以来,对日探测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对太阳的了解逐渐加深。1977年起,陆续有国家发射太阳探测器,经过五十余年的追踪探测,人们发现,太阳正在急速老化,持续膨胀,并将在一百年内吞没地球。此次危机史称“太阳危机”。 该危机由中国于21世纪20年代第一次在联合国内部会议提出,那年被称为“太阳危机”元年。该危机于2030年第八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对全球全面公布。多种“太阳危机”应对计划相继实施,人类试图在氦闪来临之前寻找到生存解决方案。
氦闪
氦闪一般认为是低质量恒星在红巨星阶段经历的非常短暂的热失控核聚变。此时,太阳的氢气燃烧殆尽 留在核心的氦被压成简并态物质,温度达到一亿开尔文并开始氦元素的核聚变。这时核心温度会快速上升,进一步提升氦聚变的速率和扩大反应区域。但由于压力不会增加,核心的扩张不稳定,造成了热失控的聚变反应。整个过程只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会产生一个非常强烈的聚核反应。氦闪通常发生在恒星内部,是观测不到的,但白矮星的氦闪却可以发生在表面。
(选自流浪地球2电影制作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