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写在26周岁

最近的文字都在纠结自身和记录之间的冲突。或者进一步说,主要是在学着消解生活与创作之间的主要矛盾。
我想,19年之后的生活像搭上一趟刚刚起步的绿皮火车,当然后知后觉的是如果等一等,这个车站原来还有动车和高铁,只是运气总是差一些,来到站台的时候唯有这辆老式的绿皮车可选。火车沿着既定的轨道不断地加速,列车长一言不发地待在自己的驾驶室里,背对着我,眼神注视前方,一幅不好打交道的样子。当然,作为乘客的我,逆来顺受的模范先进,也丝毫没有动过去和他打交道的念想,更别提去告诉他我想要在下一站换趟车速更快、更舒适的车。
脖子上不知不觉中纹上了一圈圈颈纹,俨然是标榜怠惰、丑陋、不可逆的,向电子鸦片妥协的的图腾。有时候也会觉得是不是为了释放自身所承担的压抑与苦痛,过于直白地表述了生活中所经历的苦难与不公,虽然记录的时候单纯为了痛快,躲在文字的背面扎小人,不以为意,也没有预期会有人会看。
但回过头来想,实际上无论人数多少,阅读的人多少还是能够非常直观地捕捉到作者的情感,所以现在写作也不单单是一件私人的事情,一旦我将其编辑上传网页,大致认真地挑选适当的封面将其对外发布之后,它便上升成了一个群体性的事件,得带着更审慎的,更负责任的态度去记录。和录制视频一样,他们是我无数个平凡且重复的日常当中,为数不多的能让我感受到新鲜,以及感知刺激的存在。我珍重每一次对外传递声音的机会。
工作上每年都会做总结、述职,用精炼且近乎八股的文字去回顾一年的工作内容。这篇内容其实也是早在去年生日前就想写,但一直未付诸实践的文章。我知道甚至都不需要五年、十年的时间去见证,也许明年回过头来重读这篇文章,就会觉得十分的可笑,相比别人,我其实更怕自己嘲笑自己。至少我是这样看待个人仍处于社会化阶段早期的创作、记录,我去年就是这样想的,于是乎就打消了那样记录的念头。
今年的改变,说是一种处之泰然的佛系也不为过。我觉得对于外界事物的感应,很多时候是被自己的固执绊倒,倒不是和自己较劲,只是以个人的力量能够左右的外在事情实在是过于有限,与其纠结这那,不如多为自己考虑,尽情享受仅有的这段人生,虽然听起来十万分的利己主义,但事实就是如此,除了自己、父母外,几乎没有人会对你的人生负责。
这两天在追的前段时间大热的日剧《重启人生》,作为一位日常很少看电视剧的人,都觉着实在是好看(会有剧透,如果在意就看完再回来读吧)。

尽管麻美拥有前世的经验和记忆,带着这样近乎系统漏洞般的buff回归,但无论人生轮回到第几周目,她都依然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才能去改变自己以及身边那群人的命运,甚至只要稍微在时间点的处理上发生一点偏差,很多事情都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反之我们自己,如果是相同的遭遇,我们是否还会选择再次反复一遍如今的人生,以同样的出身,顺利参加高考,大学,再次迈入社会。能够反复轮回的人生尚且如此,仅此一次的人生在看完之后,不禁对于当下的状态、身边的人,都深感来之不易,需要加倍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