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聊点防疫

2022-12-21 12:15 作者:森林蝙蝠  | 我要投稿

现在说这些似乎有些晚,但还是要大概讲讲防疫要点,分为两个部分,前10条“应看尽看”,后9条可以选择查看。

  1. 央视新闻有个“新冠防护线路图”,里面的防护要点较为完整,可以和其他的防护教程比对着看。

  2. 购买口罩时注意查看产品标准,YY0469-2011是医用外科口罩,YY/T 0969-2013是一次性医用口罩,GB2626-2019和美标NIOSH 42 CFR Part 84是颗粒物防护口罩,GB19083-2010是医用防护口罩;后两者在淘宝或者线下药店中经常被统称为N95或者KN95口罩,但GB2626/NIOSH 42只保证颗粒物防护能力而不保证防渗透能力,如果你的工作环境比较潮湿,或者容易被液体喷溅到,请不要选用GB2626口罩,但日常防护还是足够了(也可以在购买时问客服有没有防水层,或许会好一些)。

    GB19083-2010分三级,但日常生活中不强调,因为即便是一级GB19083,颗粒物过滤能力也堪比GB2626的KN95口罩了;如果家里有小孩要戴口罩,可以关注GB/T 38880-2020标准儿童口罩。

  3. 不能只顾着戴口罩而忽视了洗手,应该养成这样一个观念:无论碰了外界的什么东西(包括自己的口罩正面),都要事后洗手;无论什么时候想要抠鼻子揉眼睛吃东西剔牙,都要事先洗手(若戴口罩先摘口罩),出于方便,可以买100ml小瓶消毒凝胶/小瓶酒精喷雾带在身上,需要的时候就洗洗喷喷。

    从外面回家时应洗手两次:洗手→摘口罩(扯着口罩绳拽下来,不要碰口罩正面,然后将口罩放在通风干燥清洁处,或者专门收纳盒)→对外衣消毒,脱掉衣服→再洗手→你可以摸脸了。

    此外,手机经常作为消毒盲区存在(有时连我自己都会忘掉),所以如果你摸过手机,出门归来时也应对手机消毒。

  4. 如果出差或者返乡需要长途乘坐列车或者客车,可以考虑中途换乘,利用两趟车之间的时间差出站,找一个人少且通风好的地方喝水透气,摘下口罩放在清洁干燥通风处或者直接丢掉,对手和瓶子消毒后再喝水。

    你或许觉得这很麻烦,不过既然都要长途旅行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想必也没少带,嫌酒店脏的甚至会自带洗浴用品,也不差一瓶半瓶的酒精喷雾和消毒凝胶吧?如果行程较短(3-4小时),那在车上就不要摘口罩也不要乱摸脸,到目的地之后按照“洗手-摘口罩-对衣物和行李消毒-再洗手”流程再走一遍。

  5. 能居家办公/上学则居家,家庭相比工作场合或者集体宿舍有如下好处:第一,家人相比室友或者同事更易说服,接下来的防疫应该以家庭为单元,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不将病毒带入家中,才能尽量减少风险;第二,家中普遍有独立卧室,若是有人感染可以单独分出一个房间进行隔离,而集体宿舍并没有这种条件,如果你所在的企业有严格闭环管理,内部很难发生疫情除外。

    若无法居家办公,请参照央视新闻的防护路线图;在校学生能网课则网课,能走读则走读,若是研究生可以试着睡在实验室(需要拉下点脸皮,付出一些辛苦),若因种种原因不得不在宿舍休息,可试图说服室友共同防疫,若无效……也只能说尽力了。

  6. 家庭成员可采取分餐制,一家人在各自的卧室吃饭,进入起居室或者厨房厕所之类的“公共空间”戴口罩——我家就是这么干的,不过也可视家庭情况酌情调整。

  7. 如果感觉周围环境人太多太危险,可以买个护目镜戴着以防病毒从眼部侵入,普通近视镜也有一定阻隔效果(我是这么认为的),记得时常洗洗眼镜。

    个人发现的一点小技巧:大框眼镜可以更好地挡住眼睛,也能压住口罩鼻夹,增强气密性(结合第9条看)。

  8. 出门之前要双手按口罩鼻夹金属条,做好口罩气密性。一个简单的气密性测试手段:在安全地带用双手(保证你的手干净)捂住口罩,然后快速呼吸,若手感觉不到明显漏气,且口罩起伏较大,说明口罩气密性过关,否则应调整口罩;眼镜上有少量雾气属于正常现象,因为空气从口罩正面跑出来也有可能沾到眼镜上。

  9. 居家时也必须规避气溶胶传染,可以参考网络已有教程:https://weibo.com/tv/show/1034:4843071486230653、https://mp.weixin.qq.com/s/ehMbYjAkk73oM4CrtgJR-w,同时可结合其他防护教程一起查看。

  10. 若家中已经出现阳性病例,不要六神无主——根据丹麦的一项研究(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508106/),家庭成员感染后,继发感染率是50%多,所以不要放弃防护。

    单独给病人一个卧室,卧室内经常通风(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窗户露条“缝”,保证常开)送饭送水时戴上口罩(让病人也戴),保证安全距离,建议同时戴上手套;从房间出来后丢弃一次性手套,如前所述摘下口罩并对手部消毒。

    给病人单独配垃圾桶(最好带盖),产生的废物用塑料袋封起来(由于手会直接接触垃圾所以不要忘了戴手套),酒精消毒后再丢弃,病人使用过的餐具高温消毒,且病人上过厕所后,马桶和厕所里的洁具(例如牙刷和漱口杯)都要消毒处理。

    网上还有很多教程,可以对照查看,但无论如何,先保持冷静,别连百度都忘了。

    ————————————第二部分——————————————

  11. 你说这么多是不是太麻烦了?
    答:其实并不麻烦,喝白开水也是防疫措施——针对霍乱、血吸虫等多种病原体的防疫措施,但为什么没人觉得喝白开水麻烦?因为在爱国卫生运动多年坚持下,这个措施已经被转化成了生活习性,同样早晨刷牙洗脸也是防疫手段,但也没人会特意强调刷牙洗脸,也是因为刷牙洗脸被前人转化成了生活习惯,以至于后人把这件事当成了天经地义,却忘了这些习惯的养成,曾经浸透了多少鲜血。

  12. 熊去氧胆酸有用吗?

    答:棉酚比熊去氧胆酸好弄(http://urlaboratories.com.cn/article/92.html),如果你真的相信凭借论文就能治病,我建议你弄它三五百斤棉花当饭吃。
    此外,新冠入侵细胞的通路不止有ACE2受体,还有CD147、KREMEN1、ASGR1等受体,熊去氧胆酸对此均无作用,所以不要浪费钱,当然买点同样含有去氧胆酸的痰热清之类药物(曾入选卫健委试行第六、七版新冠诊疗方案)有助于压制症状。

  13. 我做到了上述所有(或者因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没有做到),最后还是阳了怎么办?

    答:这又不是俄罗斯轮盘赌,玩错一次脑浆子都飞出去,所以不必恐慌,好好吃药,若长时间发烧不退及时就医(不过就当前的状况看,即便症状较重也可能没床位,所以能不得就不得,为老人着想),至于后遗症,值得警惕但也不必惶惶不可终日,把自己搞得心情低落那反而是得不偿失。

  14. 我觉得我和身边人都挺健康的(甚至我已经新冠康复了),新冠对我或者身边人就是场重感冒,是不是可以放松了?

    答:你健康当然是好事,我也希望新冠只是个感冒,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若新冠刚好在你或者身边人不健康的时候(例如三高和糖尿病,甚至是意外情况)找上你,那日子就会难过很多,别忘了这东西会“放大”基础病。

  15. 如何看待钟南山说“感染新冠病毒像打了一针疫苗”?

    实际上吴尊友最近的讲话也提到了这一点(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2457798262379615),“最最重要的是打加强针,没有打加强针的抓紧去打。刚刚感染的人,就相当于打过加强针,近期没有必要再打加强针。”一些接种点的通知也表示:半年内感染过的人不打二次加强针(第四针),也就是说——如果你感染了,接下来半年内,你连疫苗都打不上——这么想是不是就危机感满满了?毕竟,保持健康还可以选择等待疫苗,如果感染了,疫苗的机会可就不太好抓。

  16. 我听说一些朋友已经又发烧/又阳性了,是不是二次感染了?

    如果是短期(7天内)多次发烧,实际上普通感冒也有这个效果,我曾经也是中午不烧晚上烧,如此重复两天,最后打吊针去了;中短期(一个月)内再次阳性且无症状,大概率是复阳而非二次感染,不必太过紧张,但若超过一个月,且有症状,那就可能是二次感染了。

  17. 打完第四针就安全了吗?

    当然不是!但确实可以进一步降低症状和死亡率。“没有哪种疫苗特别好,也没有哪种疫苗特别不好”,在感染之前应接尽接才是正道。

  18. 国内的毒株都是弟弟毒株?

    也不是,BF7已经是免疫力逃逸最强的毒株之一,病毒演化不是练功,变异多不代表传染性高/毒力强/免疫逃逸性强。

  19. 以国内人口数量,新冠刷起变异来怎么办?

    防护措施与新冠无关,你就是弄个“新新冠”也是一样的方法,即便是免疫逃逸更强的XBB,目前也没有更多“建树”,Omicron这一家在全世界刷出700多个变异,眼下看来就这点“水平”。

    没有人可以预测病毒将来的走向,但也不必为眼下没有的情况伤神——一句话,把自己吓成那样有什么用?积极保护自己,能拖则拖,尽量晚得,便是对自己、对社会最好的助力。

聊点防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