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基本操作
1 玻璃仪器的清洗
实验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清洁与否,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往往由於仪器的不清洁或被污染而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有时甚至会导致实验的失败。 做生物化学实验对玻璃仪器清洁程度的要求,比一般化学实验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①生物化学实验中蛋白质、酶、核酸等往往都是以“毫克”和“微克”计的,稍有杂质,影响就很大。②生物化学实验对许多常见的污染杂质十分敏感,如金属离子(钙、镁离子等)、去污剂和有机物残基等,因此玻璃仪器(包括离心管等塑料器皿)是否彻底清洗净就是非常重要的。
⑴ 初用玻璃仪器的清洗
新购买的玻璃仪器表面常附着有游离的碱性物质,可先用0.5%的去污剂洗刷,再用自来水洗净,然后浸泡在1%~2%盐酸溶液中过夜(不可少于四小时),再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无离子水冲洗两次,在100℃~120℃烘箱内烘干备用。
⑵ 使用过的玻璃仪器的清洗
先用自来水洗刷至无污物,再用合适的毛刷沾去污剂(粉)洗刷,或浸泡在0.5%的清洗剂中超声清洗(比色皿决不可超声),然后用自来水彻底洗净去污剂,用无离子水洗两次,烘干备用(计量仪器不可烘干)。清洗后器皿内外不可挂有水珠,否则重洗,若重洗后仍挂有水珠,则需用洗液浸泡数小时后(或用去污粉擦洗),重新清洗。
⑶ 石英和玻璃比色皿的清洗
决不可用强碱清洗,因为强碱会浸蚀抛光的比色皿。只能用洗液或1% ~2%的去污剂浸泡,然后用自来水冲洗,这时使用一支绸布包裹的小棒或棉花球棒刷洗,效果会更好,清洗干净的比色皿也应内外壁不挂水珠。
2 塑料器皿的清洗
聚乙烯、聚丙烯等制成的塑料器皿,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已用的越来越多。第一次使用塑料器皿时,可先用8mol/L尿素(用浓盐酸调pH = 1)清洗,接着依次用无离子水、1 mol/L KOH和无离子水清洗,然后用10—3 mol/L EDTA 除去金属离子的污染,最后用无离子水彻底清洗,以后每次使用时,可只用0.5%的去污剂清洗,然后用自来水和无离子水洗净即可。
3 洗液的配制
因己确定铬有致癌作用,因此配制和使用洗液时要极为小心,常用两种配制方法如下:
⑴ 取100mL 工业浓硫酸置于烧杯内,小心加热,然后慢慢加入5g重铬酸钾粉末,边加边搅拌,待全部溶解并缓慢冷却后,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细口瓶内。
⑵ 称取5g重铬酸钾粉末,置于250mL 烧杯中,加5mL 水使其溶解,然后慢慢加入100mL 浓硫酸,溶液温度将达80℃,待其冷却后贮存于磨口玻璃瓶内。
4 其他洗涤液
⑴ 工业浓盐酸:可洗去水垢或某些无机盐沉淀。
⑵ 5%草酸溶液:用数滴硫酸酸化,可洗去高锰酸钾的痕迹。
⑶ 5%~10%磷酸三钠(Na3PO4•12H2O)溶液:可洗涤油污物。
⑷ 30%硝酸溶液:洗涤二氧化碳测定仪及微量滴管。
⑸ 5%~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溶液:加热煮沸可洗脱玻璃仪器内壁的白色沉淀物。
⑹ 尿素洗涤液:为蛋白质的良好溶剂,适用于洗涤盛过蛋白质制剂及血样的容器。
⑺ 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醚、乙醇等可用于洗脱油脂、脂溶性染料污痕等,二甲苯可洗脱油漆的污垢。
⑻ 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和含有高锰酸钾的氢氧化钠溶液:这是两种强碱性的洗涤液,对玻璃仪器的侵蚀性很强,可清除容器内壁污垢,洗涤时间不宜过长,使用时应小心慎重。
5 玻璃和塑料器皿的干燥:
生化实验中用到的玻璃和塑料器皿经常需要干燥,通常都是用烘箱或烘干机在110℃~120℃进行干燥,而不要用丙酮荡洗再吹干的方法来干燥,因为那样会有残留的有机物覆盖在器皿的内表面,从而干扰生物化学反应。硝酸纤维素的塑料离心管加热时会发生爆炸,所以决不能放在烘箱中干燥,只能用冷风吹干。
6 移液
准确的分析方法对于生物化学实验是极为重要的,在各种生物化学分析技术中,首先要熟练掌握的就是准确的移液技术。为此要用到各种形式的移液管,其中有一些是学生们在化学实验中未用过而在生化实验中是常用的。下图列出了一些生化实验中常用的移液器具。
⑴ 滴管(图1-1 中(E))
使用方便,可用于半定量移液,其移液量为1mL—5mL,常用2mL,可换不同大小的滴头。滴管有长、短两种,新出一种带刻度和缓冲泡的滴管,可以比普通滴管更准确地移液,并防止液体吸入滴头。
⑵ 移液管(吸管)
吸管使用前应洗至内壁不挂水珠,1mL 以上的吸管,用吸管专用刷刷洗,0.1mL、0.2mL和0.5mL 的吸管可用洗涤剂浸泡,必要时可以用超声清洗器清洗。由于铬酸洗液致癌,应尽量避免使用。若有大量成批的吸管洗后冲洗,可使用冲洗桶,将吸管尖端向上置于桶内,用自来水多次冲洗后再用蒸馏水或无离子水冲洗。
吸管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分度的,称为胖肚吸管(图1-1 中(F)),精确度较高,其相对误差A级为0.7% ~ 0.8%,B级为1.5% ~ 0.16%,液体自标线流至口端(留有残液),A级等待15s,B级等待3s。
另一种吸管为分度吸管(图1-1 中(G)),管身为一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上面均匀刻有表示容积的分度线,其准确度低于胖肚吸管,相对误差A级为0.8% ~ 0.2%,B级为1.6%—0.4%,A级、B级在吸管管身上有A、B字样,有“快”字则为快流式,有“吹”字则为吹出式,无“吹”字的吸管不可将管尖的残留液吹出。吸、放溶液前要用吸水纸擦拭管尖。
生化实验中常用的移液器具
血清吸管,其刻度一直刻到管端出口处,由于没有管尖,不会残留液体,但需在液体流完后仃留15~20秒,常用于吸取血清等粘度大的液体。移液,用吸水纸蘸出多吸的液体。(1λ= 1(I)微量λ吸管,用于1~500移液,常用于薄层层析和纸层析。毛细微量吸管,用于1~20吸管吸取溶液最常用的是洗耳球。此外,为便于移液,还可以使用新式的吸液球,球上有A、B、C三个玻璃珠阀门,吸液之前,先用拇指和食指按捏A阀,用其他手指挤压球体,由A阀排气,使球内形成负压,插入吸管吸液时,用拇指和食指按捏B阀,将溶液吸至所需刻度,放液时按捏C阀,直至溶液流尽,若需吹出管尖残液时,可在按捏C阀的同时,用中指挤压C阀前面的小球泡,即可吹出管尖残液。 还有一种“吸管泵”使用更为方便,插入吸管后,用拇指转动上部的小轮,即可使园柱形泵内的柱塞上下移动,将溶液吸入或排出吸管,尤其是在移取10mL 以上的溶液时,用“吸管泵”最为方便。
⑶ 微量进样器
微量进样器常用作气相和液相色谱仪的进样器,在生化实验中主要是用作电泳实验的加样器,通常可分为无存液和有存液两种。
1) L以下的极微量液体进样。L无存液微量进样器: 进样器的不锈钢芯子直接通到针尖端处,不会出现存液,所以可用于5L ~50.5
2) L有存液微量进样器: 不锈钢的针尖管部分是空管,进样器的柱塞不能到达,因而管内会存有空气或液体,其使用注意事项是:①L~10010 不可吸取浓碱溶液,以免腐蚀玻璃和不锈钢零件。 ② 因为有存液,所以吸液时要来回多拉几次,将针尖管内的气泡全部排尽。 ③ 针尖管内孔极小,使用后,尤其是吸取过蛋白质溶液后,必须立即清洗针尖管,防止堵塞。若遇针尖管堵塞,不可用火烧,只能用φ0.1mm的不锈钢丝耐心串通。 ④ 进样器未润湿时不可来回干拉芯子,以免磨损而漏气。 ⑤ 若进样器内发黑,有不锈钢氧化物,可用芯子蘸少量肥皂水,来回拉几次即可除之。
⑷ 自动取液器
这种取液器在生化实验中大量地使用,它们主要用于多次重复的快速定量移液,可以只用一只手操作,十分方便。移液的准确度(即容量误差)为 ±(0.5%~1.5%),移液的精密度(即重复性误差)更小些,为 ≤0.5%。
取液器可分为二种:一种是固定容量的,常用的有100 L等多种规格。每种取液器都有其专用的聚丙烯塑料吸头,吸头通常是一次性使用,当然也可以超声清洗后重复使用,而且此种吸头还可以进行120℃高压灭菌。L和5000L、1000L等几种;另一种是可调容量的取液器,常用的有200L和1000、200
可调式自动取液器的操作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旋转取液器上部的旋钮,使数字窗口出现所需容量体积的数字,在取液器下端插上一个塑料吸头,并旋紧以保证气密,然后四指并拢握住取液器上部,用拇指按住柱塞杆顶端的按钮,向下按到第一停点,将取液器的吸头插入待取的溶液中,缓慢松开按钮,吸上液体,并停留1~2秒钟(粘性大的溶液可加长停留时间),将吸头沿器壁滑出容器,用吸水纸擦去吸头表面可能附着的液体,排液时吸头接触倾斜的器壁,先将按钮按到第一停点,停留一秒钟(粘性大的液体要加长停留时间),再按压到第二停点,吹出吸头尖部的剩余溶液,如果不便于用手取下吸头,可按下除吸头推杆,将吸头推入废物缸。
自动取液器的使用注意事项是: ① 吸取液体时一定要缓慢平稳地松开拇指,绝不允许突然松开,以防将溶液吸入过快而冲入取液器内腐蚀柱塞而造成漏气。 ② 为获得较高的精度,吸头需予先吸取一次样品溶液,然后再正式移液,因为吸取血清蛋白质溶液或有机溶剂时,吸头内壁会残留一层“液膜”,造成排液量偏小而产生误差。③ 浓度和粘度大的液体,会产生误差,为消除其误差的补偿量,可由试验确定,补偿量可用调节旋钮改变读数窗的读数来进行设定。④ 可用分析天平称量所取纯水的重量并进行计算的方法,来校正取液器,1mL 蒸馏水20℃时重0.998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