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3_Skane


这是去年下半年第一门课出野外的时候拍的一些照片。由于不能专心拍照,所以数量和质量都不算高,只能说,看着玩玩就好。
9月23日的活动地点是一个比较大的牧场,大片平坦的草地是豹蛛理想的栖息地。

当地相对来说比较常见的一种大步甲,有点像麻步甲但是本质上并不是那么回事。二者的生态位倒是有可能相似。
国内不产。

与之前介绍过的污粪蝇相似,但本种的雄性在腹面有浓密的黄色长毛,雌性个体似乎没有,这些毛可能与性选择相关,不是为了恶心人类。
又到了看苍蝇腿毛的季节。

不太常见的蘑菇,这个属是伞菌目的模式属,也就是“最典型的蘑菇”,很多种类有着鲜艳的粉红色菌褶,一般不容易认错。
蘑菇属真菌似乎大多数都没有毒,但是因为其口感接近商业栽培的口蘑,其实没有采集的必要。

不算很大的蘑菇,菌盖很有特点。蜡伞好像一般不能吃。
国内有记录,但是没有明确的分布范围资料。

与常见的平菇近缘,见于朽木上,根据环境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形状。腹面有明显的菌褶,所以不是木耳。
过呢也有,无毒,理论上能吃,但平菇种植已经很成熟了,没有必要重新栽培一种类似的蘑菇。

一般见于裸子植物上,可以长到很大,但图中的个体只是刚刚成型。
很硬,肯定是不能吃的。国内也有,但是近似种很多,不容易分辨。

与蓍相似,但花序外围的舌状花明显较大,与典型的菊花更相似。
本种在一些欧洲国家被用作观赏植物,国内本来不产,近年来似乎有引种。

原产我国,在国内一般用作茶饮,但在日本经常用来做菜。在欧洲算是一种入侵植物,因为叶子很大而受到当地人的注意,但欧洲人似乎不会主动吃。
我会做,但是牛蒡这个口味我真是欣赏不来,没必要真的在欧洲煮牛蒡吃。

很奇特的蓟,几乎没有花葶,比我还矮。
在瑞典被列为濒危植物,我能看到可能是因为运气好。
国内不产,但在新疆有一种极其近似的蓟,以前被认为是本种的亚种。

很有特点的植物,叶基部有长绵毛。这个属在欧洲有很多种类,但是国内好像完全没有,是个地域性比较强的类群。

与野豌豆属近缘,复叶尖端同样特化为卷须。识别方法:当你发现一种野豌豆在野豌豆属死活查不到,这时候应该查一查山黧豆属。
国内也有,富含蛋白质,适合牲畜食用。人就不要去吃了。

比较常见的苜蓿,花很小,是一种优良牧草。
国内亦有分布,但国内的野生个体似乎是引种后野化的产物。

野豌豆属植物,与常见的广布野豌豆相比,本种花序很小,且有相当长的总花梗,不难与其他常见种区分。
国内也有,可以吃,但含有氰化物,不要多吃。

欧洲常见的鹅耳枥,国内有引种。
几乎所有本地同学都以为鹅耳枥是壳斗科的,据他们所说,鹅耳枥(Avenbok)和水青冈(Bok)在瑞典语里非常相似,而水青冈是壳斗科的,结果就是本地人全体抓虾。

欧洲常见的榛子,灌木或小乔木,国内不产。
其实还是挺好吃的,与国内的野生榛子相比,差别不大,也许稍微好剥一些。

在牧场边缘比较常见的种类,与柳叶菜本种不同,它似乎不是特别依赖水边的环境。
国内不产,但在当地有几个近似种,很难区分。

长相清奇的植物,很不常见,鉴定的时候费了很大的力气。
国内见于新疆。
并没有驱蚊功效。

看名字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没有太多可以介绍的。
在国内也比较常见,有不少近缘种,口感大同小异,不够甜、不够多汁,但香味比市售草莓浓郁。
市售草莓是美洲的两个野生种杂交的产物。

这个种是牧场附近灌木丛里最常见的悬钩子,果实黑色,参加野外实习的同学人均大吃一斤。
这种五小叶的掌状复叶在欧洲的悬钩子属内非常流行,但国内的悬钩子大多数没有这种复叶。

见于小乔木的林下区域,可能是北欧唯一一种有羽状复叶的悬钩子,这种叶子要是长在国内种类身上,我早就投降了。
本种是广受欢迎的水果,有很多种植品系。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