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复习
此乃复
此乃复制粘贴的
第一章复习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0cm;1μm=10的-6次方m;1nm=10的-9次方根m
2.测量长度常用到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放":测量时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可能靠近测量物体。(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制度尺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单位。(4)“记":记录测量值时数字后必须带单位
3.常用时间单位间的换算:1h=60min=3600s
4.停表的读数=大表盘读数+小表盘读数
5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只能减小,不能消除,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
6.机械话动:在物理学中,将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7.参照物的选取原则:(1)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2)参照物一且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3)为了方便研究问题,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8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9.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同
三,运动的快慢
110.判断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1)路程相等,所用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2)运动时间相等,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3)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11.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变形式有S=vt,t=S/v。速度的国际单位m/s和常用单位km/h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12.(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四,测量平均速度
13.实验原理:v=S/t:;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
14.实验步骤: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利用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碳炭化合物献上
制粘贴的
第一章复习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0cm;1μm=10的-6次方m;1nm=10的-9次方根m
2.测量长度常用到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放":测量时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可能靠近测量物体。(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制度尺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单位。(4)“记":记录测量值时数字后必须带单位
3.常用时间单位间的换算:1h=60min=3600s
4.停表的读数=大表盘读数+小表盘读数
5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只能减小,不能消除,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
6.机械话动:在物理学中,将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7.参照物的选取原则:(1)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2)参照物一且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3)为了方便研究问题,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8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9.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在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时,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同
三,运动的快慢
110.判断运动快慢的几种方法:(1)路程相等,所用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2)运动时间相等,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3)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11.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变形式有S=vt,t=S/v。速度的国际单位m/s和常用单位km/h的换算关系是1m/s=3.6km/h
12.(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四,测量平均速度
13.实验原理:v=S/t:;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
14.实验步骤: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停表测出物体运动的时间,利用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碳炭化合物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