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骨悚然!军国主义如何洗脑日本人

纯粹日本批判
日本放弃汉字的沙盘推测
当年的日本“废汉字运动”闹得沸沸扬扬,结果却是无疾而终。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日本从古至今不用汉字表达,只用假名表达或者只用罗马音来表达的话,那么,日本会变成什么样呢?
从文化的角度看,如果日本放弃汉字的话,那么,日本的文字表达将会显得十分冗长,用长难句表达自己想法就会显得很困难。比如说,ワタシはチュウコクジンです又或者Watashi wa Cyuukoku jin des这句“我是中国人”这样简单的话表达起来都显得如此冗长,就更不用提什么日本文化的发展了。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新西兰的毛利族语言:毛利语。虽然毛利语对新西兰英语的影响很大,但是毛利语却一直发展不起来,一直属于小众语言,其原因与其使用拉丁字母有关。日语和毛利语相比于世界主流语言如汉语、英语和德语,它的语言密度相对较低,也就是说,同样的信息,日语和毛利语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表达。如果仅仅是说的话,那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是阅读文章的话,那问题就大了。因为你需要把表音文字接收、进入大脑,把其转换成图案并理解,最后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就很降低效率。本来语言表达就很低效率了,再用表音文字这种低效率文字表达其语言,这是给语言理解叠上BUFF的说。因此,我们得知,如果日本放弃汉字的话,那么,日本的文化将会发展不起来,日语将会变成小众语言。现在的日本就只会是“文化小国”。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日本放弃汉字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回顾国际关系史,世界的国家形态经历了部落—城邦—帝国—民族国家的过程。日本的国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于帝国时代。当时著名帝国有许多,比如西方的罗马帝国、中东的阿拉伯帝国以及东方的汉帝国。它们所留下的文字系统至今仍深刻地影响其所在地区,例如西欧普遍使用罗马时代遗留的拉丁字母,中东地区普遍使用阿拉伯字母。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文化认同是其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日本放弃汉字的话,对于它这种资源稀缺的小国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日本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日本的资源一定是短缺的,那也就意味着日本不能自给自足。日本若想改变这种状态的话,唯有通过侵略或贸易才有可能实现。日本的几次对外侵略都被现实狠狠地抽了几耳光,对外侵略发财的道路被锁死了;对外贸易的话,日本人发现,周边国家基本上都是使用汉字,而自己却看不懂汉字,其结果必然是对外贸易竞争力的下降。日本武力侵略占不到便宜,对外贸易竞争力也占不到便宜,日本放弃汉字的结果只能说沦为“失败国家”。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日本放弃汉字极有可能造成国家分裂,日本将只是地理概念而不是国家概念。当我们把视线转向欧美,我们发现:英国所属的苏格兰、北爱尔兰闹独立闹得沸沸扬扬,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演愈烈,相信不久的将来,“联合王国”将不复存在;西班牙所属的加泰尼罗亚也在高呼“独立”,纵使西班牙政府如何镇压都不能扑灭其“独立之火”;美国的加州和德州也出现了独立的声音。当我们把视线从欧美转向中东,却只能发现一片狼藉。伊斯兰恐怖主义笼罩着中东大地,妇女意志不被尊重,战火纷飞,很难让人相信这里曾诞生了富强的阿拉伯帝国。当我们视线转向我们自己。我们发现,中国和日本曾经也有一段分裂的历史,但是最终各自还是走向了国家统一的道路。如果没有汉字的纽带作用,日本就极有可能走向分裂,日本作为国家将不复存在,被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等所取代。
综上所述,日本放弃汉字的话,其付出的代价必将是巨大的。日本人应该感谢中国人创造了汉字,可是日本人却以战争与屠杀回报我们。活生生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希望“夜郎自大”的故事能发生在日本上。
日本发展的奥秘
近代,中日命运的不同走向引人深思。面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是日本武士道精神,有人认为是日本实行资本主义。可我认为这些答案都没触及根本,在我看来,日本近代领先中国的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方面是历史经验因素,第二个方面是文字因素,第三个是国外列强对中日的不同的态度了。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是这么说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完全地碾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力,这种碾压甚至比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对奴隶社会的生产力的碾压还要大。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面对着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西方国家,只能是完全被欺负的对象了。
但是为何日本速度反应过来了,而中国还没有反应过来呢?这就需要分别回顾中国和日本的对外历史了。
虽然中国自古就有对外交往和学习的历史,比如说“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佛教的传入,但是这种学习还是一种片面的学习,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仅仅是对已有的一种补充,并没有全面的学习,这就导致中国的学习效果有限,并没有达到国家富强的效果。
而日本在唐朝时与中国交战,惨败而归,因此,日本在唐朝时不断地向中国学习,这种对中国文化的全盘接受获得了成功,日本迅速地摆脱落后的社会状态,生产力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在“黑船事件”之后,日本“模仿”以前的历史经验,全盘学习西方文化,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和日本的对外交往史影响着中日对西方的态度,这种态度影响着中日之间的工业化进程。从结果来看,日本明显是比中国成功的,“甲午战争”中中国惨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地加深了。日本表面上获得了成功,但是其文化逐渐地“脱亚入欧”,沦为了西方文化的附庸。
日本的文字很奇特,不仅有汉字这种表意文字,还有平假名和片假名这两种表音文字。在我看来,日本特有的文字系统对其富强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就拿学习英语来说吧,分别给普通的中国人和日本人一个英语单词figure来读,若是给普通中国人的话,那么,中国人要不就要求给出音标或者中文谐音,要不就直接说不会读;而日本人却不是,对于习惯“片假名英语”的日本人来说,他们看到这个单词,他们直接脱口而出“fi.gu.ru”。虽然日式发音很离谱,但是跟不敢出口的人来说,这也算一种进步吧。而语言是学习西方文化的工具,工具掌握得不好,怎么学习西方文化呢?日本人在这方面有优势,因此在学习西方文化方面上学得比我们好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世界上被殖民的国家和地区,它们也是用表音文字,为什么没有摆脱被殖民的命运呢?这时就要谈一谈汉字的作用了。汉字处理信息的效率高,具有一目了然的作用。日本学者将西洋词汇翻译成汉语词,方便普通日本人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换句话说,汉字教育在提升全民教育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教育在培养少年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且少年强则国强,日本的强大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的日本直接音译外来词汇,导致日本人在理解上产生了障碍,甚至有日本人就“片假名地狱”投诉报社,这从侧面可以看出汉字的作用了。
列强的态度也影响着中日的改革。当时的中国地大物博,当时的列强无不不想在中国上割块肉来;而日本弹丸之地,根本无法满足列强的胃口。所以,中国的改革一直受到外来侵略的负面影响,而日本所受到的外来负面影响较小,所以日本的改革才会那么顺利。改革顺利对国家富强也占有一定的作用。
回顾了一番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制度吹、国民性格吹都大可不必。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近代日本之所以能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只不过是各种偶然与必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已。
天皇政府侵略成性的探究
一说起日本以及其代表天皇政府,人们只能被其无耻行径给恶心到,无论是以前的对东亚的侵略还是最近的倒核废水事情。究其原因,人们总是想到恶劣的地理环境,贫乏的资源以及狭窄的地形。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把一个国家的发展走向仅仅归结为地理环境的话,那么,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天皇政府的劣根性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的物质环境与日本不切实际的帝国梦的矛盾。
日本的物质环境规定了日本不能养太多的人口,人口过多必然导致生活资料的短缺,从而导致日本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加剧;如果日本人口数不够的话,那么日本的人口优势将不会存在,而日本的帝国梦也会消失殆尽,因为人口的多寡是决定一个国家是否为帝国的因素之一。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日本民族劣根性与其是地理环境造成的,不如说是日本人自己造成的。日本人要想彻底摆脱大和民族的劣根性,那么就要接受自己是“政治小国”的地位,放弃帝国梦,放弃侵略梦,安心地在日本列岛建造东亚的“世外桃源”,并积极地搞好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各国的关系,同时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那么,“和平的日本”将有希望建立起来,大和民族的民族劣根性将有希望被铲除。
作者:生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