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纪元灾厄武装 钢铁之躯
领土战争爆发两年后,伊斯特党国为代替明显落后的铁塔式,研发了SP-MA-4-81钢铁之躯,钢铁之躯的设计完全采取了新的结构,使钢铁之躯的性能远高于铁塔式,但仍然无法完全改变党国在战场上的劣势局面。
钢铁之躯
高:17.9m(人形)13.8(履带)
重:76t
动力:核动力
在充分提取了第一次人类文明遗迹中机械装甲残骸的资料后,党国研发出新型核动力引擎,随即立刻将核动力引擎装载到试验机SP-MA-3-80上,并做到了完美兼容,使新型机性能远超铁塔式,因此被称为第四代机械装甲。SC1581年,试验机进行了先行量产后,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了腿部履带变形结构,使试验机在跪姿即可使用履带,在降低了动力损耗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射击的稳定,该机在投入战场时正式被授予SP-MA-4-81的编号以及确立了“钢铁之躯”的代号。
钢铁之躯在作为试验机设计之初便考虑了履带的设计,以便在陆战节省推进器的损耗,但同时测试人员发现履带可使机身更加稳固,于是取消了SP-MA-3-75铁塔式的腿部辅助支架。
SP-MA-4-81钢铁之躯的武装与上一代铁塔式大同小异,研发人员在铁塔式300mm滑膛炮的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程度上改进,加以沿用并强化的狙击模式监视器,使得钢铁之躯的远距离炮击能力大幅度增强,次年,党国研发中心制造的82式左轮型300mm滑膛炮被大量配置,源自左轮手枪的设计灵感使钢铁之躯连射能力显著提高,也同样降低了炮身故障的可能。
由于钢铁之躯核动力引擎技术仍不完备限制了其机动性,在与兰德斯坦装甲在中近距离作战时的劣势仍然无法避免,肩部机枪因此沿用并且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钢铁之躯的前期机型沿用了铁塔式的格斗钻头并收纳于左臂护甲中,随后的机型配置了实体格斗刃,仍然折叠收纳于左臂,但相比格斗钻头,该格斗刃明显攻击范围更广、对装甲破坏能力更强。
虽然钢铁之躯没有完全使党国脱离不利地位,但新机型仍然显著提高了党国军队的作战能力,也为日后新一代量产机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两代量产机之间,党国集中了研究资源投入研发性能更强的精英用机,并收集其作战资料以为量产机的研发作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