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成为高手?

乒乓球打到最后比拼的就是天赋,这个和别的体育运动其实是一样的。但在这之前,技术,战术和意识都是可以通过训练去提升的。乒乓球打到最后,那比拼的就是反应速度,身体的敏捷性,肌肉的爆发力,还有身高臂长之类的东西,甚至左手也算是一种天赋。总而言之,乒乓球虽然技术含量高,但是打到最后比拼的肯定是天赋了,不会是单纯的技术。
我昨天看了一个球友的打球视频,他对乒乓球的热情确实是很高的,也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是他可能对乒乓球的理解还是不太够,换言之,前年打球是这个水平,去年是这个水平,今年还是这个水平,没明显地进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乒乓球而言,快速提升技术的根本还是对乒乓球的理解,也就是指导思想。我以前认识的那位球友,他的最大问题就是指导思想上的,这个比技术不足更加致命。他只注重一板抡,没有前后的衔接,发力的动作还是过大,没有还原的意识。
要想成为乒乓球高手,你得知道什么是高手才行。那么什么是乒乓球高手呢?我这里下一个定义,乒乓球高手就是每一板球的质量都高,这就是高手。无论是接球,发球;无论是下旋,还是上旋;无论是左侧旋还是右侧旋,无论是机会球还是过渡球,每一板球质量都足够高,这才是真正的高手。业余球友因为没有系统性的训练,他们往往以为我抡一板能打穿对手,这就是高手。实际上当然不是如此,身体素质比马龙强壮的多了去了,如果比抡一板的单板质量,马龙不可能成为大满贯。马龙最厉害的地方是什么?那就是技术全面,正手连续进攻的能力超强,他是每一板球质量都高,而不是某一板单板质量高。业余的最大问题是什么?那就是连续进攻能力差,前后衔接差,攻防转换差。业余普遍发力动作大,打了这一板就不管下一板了。马龙最强的地方是什么?那就是永远比对手多一板,这样对手就会很抓狂了!当然了,一般球友可能只看到了樊振东的进攻凶狠,但千万别忽视了樊振东由守转攻的能力同样是很强的,并不比马龙弱。
我们来分析一下业余球友的问题,首先接发球的环节业余球友判断能力不足,接发球手段过于单一,接发球可能只能得5分。作为对比,专业级别的应该会有9分。再来看前三五板的摆短,业余的摆短普遍是容易出台的,这个摆短能力也给个5分,专业的算9分。以此类推,纯业余的每个技术环节可能都是5分,半专业和专业的算9分;然后业余的大概就扣杀能给7分,专业的扣杀不会比业余的强太多。当然了,学过球的业余的肯定没这么低的分,这里是为了模拟“差距”。总而言之,专业的可能平均单板能给9分,业余的可能就是扣杀得分高点,别的都不太行,平均之后业余的单板质量可能就只有6分。这也就是为什么业余距离专业差距大的原因了!业余的拉开手也能扣杀个超高单板质量出来,但是业余没有板板发力的能力。
再来聊聊我以前认识的那位球友,他的问题是有代表性的。首先,每个技术动作都不够标准,大部分技术动作都是脱节的,手是手,脚是脚,身体也不紧凑,动作不够流畅。学习技术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身手协调,不要盲目的学非常多的技术,一定要学精,精于两三种技术比样样都不精更有价值。然后最大的一个问题,对发力的理解不够!每个球都想拉开手去发力,这就是大错特错。实际上来球快,引拍动作就得小;距离球台近,引拍动作小;距离球台远,引拍动作大。总之板板发力的要诀是根据不同的来球去调整引拍距离,每个球都用大动作去发力那是太业余了!专业为啥能板板发力,那就是因为引拍与来球,与球台距离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业余球友发力过于依赖拉手,当然了,这是因为他们不会用身体带动发力造成的。但在学习好身体发力之前就应该养成不要拉手过大的习惯,坏习惯养成了就吃大亏了。那位球友的问题就是如此,本来可以板板发力的,他每次都拉手很大,然后被来球顶住,反而是没法发力。
总而言之,高手就是每一板球质量都高,业余的问题就是发力不集中,预判不精准,步伐不到位,很多球都没法发力,非得等来球很慢了,或者距离球台很远了才能拉手去发力。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业余距离专业最大的差距就在这里!专业的是板板发力,板板高质量,业余的是等球慢了,等自己拉开手了,等自己退很远了才能发力,这当然就只能吃亏!
在成为高手之前,你得明白什么是高手,这样才能有目的地去提升技术,去提升意识,去提升步伐,去提升衔接,去提升预判,去提升力量!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业余的普遍以为弧圈球就是拼命往前撞击,实际上不是如此,弧圈球必须打磨结合,弧圈球必须又快又转。业余弧圈球最大问题就是只快不转,或者只转不快,这些都是有问题的。弧圈球作为乒乓球进攻技术的核心手段,它没那么简单,需要顶胯发力,需要腰带手,需要小臂集中发力,需要迎前击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