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南宋退守海南岛,能不能反攻蒙元大陆?

海南岛当时是怎么丢的?
景炎三年(1278年)正月,停泊于七洲洋的南宋流亡政府打算移师占城,主持军务的张世杰派遣部将王用试图收复雷州,以便控制琼州海峡。时任琼管安抚使的张应科组织了不少琼州军民参与了对雷州的战斗。但是,这场战斗并不顺利,三战均失利,王用最终降敌。王用投降后,向元将报告说,宋朝“士卒止有万人,而硇洲并无粮储,闻琼州守臣欲给粮二万石,海道滩浅水急,难于转运,止有杏磊浦可通舟楫,宜急以兵守之”。就这样,流亡政府最后的补给粮道也被迫中断。六月,张应科再次整兵攻打雷州,希望打通琼州海峡海上通道,最终兵败身死。流亡政府移师占城的设想最终破灭。
风吹帆动白沙津
海南岛四面环水,想和内陆联系,只能通过水路。宋朝时,白沙津便是海南岛一个重要港口,“琼州白沙津,善舶所聚之地”。后人推测,大约此地地处滨海,沙滩洁白,因而得名。但是,白沙津并不是天然良港,而是得于“天助,神应”,因此曾被称为“神应港”。
正德《琼台志》中记载:“浙军自宋末从祥兴帝船遁至本州,为元兵所败,遗卒收为水军,后于白沙津置镇,设官管领,给粮巡防海上。”当时,水军已经成为抗元的主要力量。海南岛作为宋末流亡政府的大后方,成为粮草军饷的重要来源,而且随着战线的逐步缩小,甚至一度成为抗元的前线。
为了切断宋末流亡政府的粮草补给,元朝将领将目光了海南岛。
元将阿里海牙攻破静江(宋元静江之战)后,邕州守将马成旺弃甲投降,并被任命为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宣慰使。马成旺曾经担任过琼州知府,对海南情况比较熟悉,因此派人前往琼州招降。新任琼管安抚使赵与珞负责海南的防务,对马成旺的说降严词拒绝,并且率领义勇谢明、谢富、冉安国、黄之杰等陈兵白沙津,严加守备,极力死战,以固守琼州。
劝降失败后,阿里海牙不得不做出扬帆五百里登陆海南岛的决定。赵与珞等人占据地利,同时注重团结一切力量,防守方法得当,一时之间,元军无所作为,“舟师不得登岸”。
祥兴元年(1278年)十一月,在硬攻无法奏效的情况下,马成旺使用卑鄙手段,收买旧部为内应,最终抓捕了赵与珞等抗元骨干力量。赵与珞等人被擒后,坚贞不屈,并且对叛徒的无耻行径进行厉声大骂,最终被元将“裂杀”。苏轼到海曾由衷地感慨
“与珞素有胆略,海外诸蛮小国皆倚为重。既死,由是四州县及外蛮皆附于元。”赵与珞的牺牲,意味着白沙津海战的失败和海南岛的彻底陷落,南宋流亡政府的生存空间更为逼仄,最终于三个月后彻底终结。烽烟散尽的白沙津,最终迎来元朝的统治。
赵与珞为国捐躯的忠勇精神,得到琼州人民的高度认可,编纂于清朝的《琼州府志》曾由衷地感慨:“琼郡二使君,应科死于夏,与珞死于冬,自是合州降没,天下守臣无复有拒敌者,岂不为凛凛后凋之松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