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磨金石教育职场思维||学习别人的成功,不如复制自己的胜利

2022-06-21 17:50 作者:磨金石教育  | 我要投稿


01                                                              学习别人的成功,

不如复制自己的胜利

有个做视频号的粉丝,来请教我,说为什么最近他的视频点赞和转发都少了,是不是微信又改版,对流量影响很大?

我之前还出过爆款呀,他说。


我说你把爆款视频找出来,然后对比现在的作品,看看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注意,只看哪里不一样。


他照做了,然后很快回我,说懂了,我之前出了爆款但是没有总结,那些成就爆款的因素我没咋注意,都给弄没了,难怪现在起不来。


我说对,学习别人的成功,不如复制自己的胜利,把自己的胜利研究透彻,咱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他后来的视频,果然就起色多了。


我给他讲的这个方法,既简单,又好用,因为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我从写第一篇公号文章算起,到写出第一篇10万+,用了差不多一年半。


这一路算是摸索。


但是从第一篇10万+到第二篇,只用了5个月。


原因之一,就是我研究了自己那篇爆款。


既然可以做对一次,那就可以做对第二次,第三次……基本心头有底。


教会我这一点的,其实是我的亲舅舅。


舅舅年轻时是我们县的乒协主席,老人家今年73岁了,身体硬朗,一周还要打三四次球。


那会儿我才七八岁。


有一次内部比赛,我连续打出两个好球,连自己都有点懵逼。


舅舅叫停比赛,把我拉到一边:


听我讲,你现在仔细回味一下,刚才那个球是怎么打出来的,手上是什么感觉,后面就照着这个感觉来,懂了没?


我似懂非懂点点头。


虽然乒乓后来只成为一个爱好,但是舅舅教的那个“复制自己的胜利”的办法,被我用在其他很多地方。


屡试不爽。



02


为什么学习别人的成功很难,

复制自己的胜利更容易?


相比起学习别人的成功,为啥复制自己的胜利更靠谱呢?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首先第一个,别人的成功你学不来。


有本书叫做《海底捞你学不会》,是前些年的商业畅销书,讲得很接地气。


书里就说了。


海底捞的成功大家只看到表面,学的比较多的也是它的比如营销啊,服务啊,制度啊这些。


其实不对。


它是怎么起来的,创始人怎么去看待公司跟员工的关系,企业价值观怎么塑造的……这些东西才是海底捞之所以成为海底捞。


都是牵一发动全身,你根本学不来。


回到个人也是。


很多人看到别人考研成功了,或者应聘大厂了,或者升职加薪了,或者出国留学了……就去学。


我不是说学这些不好,而是,别人的成功都是在特定环境下才出现,有的是歪打正着,甚至是被逼无奈,不是计划好的。


你拿来参考可以,去学,就不一定好使。


那为啥复制自己的成功,更靠谱呢?原因是:


你的独一无二。


每个人都独一无二,哪怕双胞胎也有很多个性上的差异,不管你承不承认,这都是事实。


因为独一无二,才有你独特的魅力。


你处理一件事的方式方法,都带着你个性的痕迹,如果你成功了这么一回,那说明外部世界吃这一套,你依着这个路子去搞,再次成功的概率就很大。



我记得有一次看李诞的一个采访。


有人问,脱口秀如何找到自己的风格?


李诞说,风格一定是来自你个性上的缺点,而不是优点,不是你去找风格,而是风格来找你,演得够久,风格就出来了。


看这段采访,我脑袋里就蹦出一个画面: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琪罗,他的雕塑作品《大卫》。


米开朗琪罗说过,


“雕像本来就在石头里,我只是把不需要的部分去掉而已。”


记得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我忽然就想通了一件事,原来,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雕像。


有人是大卫,有人是孙悟空,有人是柯南,还有人是哥斯拉有人是哆啦A梦……我们每做好一件事,就是在石头表面刻上那么一刀。


你也不知道你的雕像是啥。


但是你每次复制自己的胜利,都是朝着雕像出来的方向,走了那么一步。


到最后是啥就是啥。


如果你是哆啦A梦,也成不了孙悟空。


不过,又有什么关系,谁说一定要做孙悟空呢?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哆啦A梦,不也是成功吗。


03


复制自己的胜利,

才能找到独一无二的“手感”


我之前做销售总监,特别开心的一件事,就是挖掘出好的销售苗子。


所以,我经常给下面的销售做“辅导”。


比如你是这个季度的销售冠军。


拿到冠军,这很好,但我绝对不能容忍一个优秀的销售,是到了客户同意签单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赢得胜利。


一个销售越厉害,他知道自己“搞定了”的时刻,应该越早越好。


所以,你会被我叫到办公室,接受灵魂拷问:


你是在哪个瞬间,意识到这个单稳了?


有人说,第3次拜访推门进去,看到客户脸上的表情;

有人说,当时给客户端茶,被对方制止;

有人说,他第一次答应我出来吃饭;

还有人说,是电话那头的一阵沉默;

……


很好很好,这些都很好。


重点在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为什么那一刻,你会觉得单子稳了?


以我的经验,只有极少数销售可以用清晰、精确、有逻辑(注意这三个词)的语言,把内心深处“咯噔一声”的感受,描述出来。


这样的人,就是一棵好苗子。


为啥?


因为,这是他把销售的直觉,用系统化的思维“雕刻”出来。


就像我打出那两颗好球,这就是销售的“手感”。


销售高手们风格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他们都能娴熟地运用“手感”,把客户带入自己擅长的节奏,然后等待“咯噔一声”的那一刻。


一次又一次,复制自己的胜利。


你如果看过电影《闻香识女人》,一定能记得有个桥段,年轻人陪着盲大叔去车店,准备搞一辆法拉利出来兜风。


在店里,有个叫弗雷迪的销售,自称“老黑爵”。


他是这么讲的:



“你知道同事叫我什么吗?老黑爵。

你知道为什么他们还留我吗?

因为后生小辈卖不掉法拉利。

从东岸到西岸,人尽皆知,

随便找人问问弗雷迪,

法拉利一进店,转眼就出手!”


不光销售高手,任何一个领域的成功者,都有他自己的套路可循。


所以,去做困难的事吧。


去尝试去努力,只要成功那么一次两次,就可以找到自己合拍的风格,不断复制。


磨金石教育祝愿你,赢得一次又一次“老黑爵”式的胜利。


磨金石教育职场思维||学习别人的成功,不如复制自己的胜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