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应用:小柴胡汤之条文理解

往来寒热、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是小柴胡汤证的四大主症。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解析:之所以发生小柴胡汤证是因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即是胃气失振,气血生成不足,腠理不密而开,邪气得人于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出现胸胁苦满等证,进入少阳病阶段。由于正邪相争,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发热,故往来寒热;纷争时则寒热作,纷争止则寒热止,故休作有时;邪热郁聚于胸胁,影响肠胃,故默默不欲饮食;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有肝脾,下有胃肠,谓脏腑相连,胸胁邪热影响肠胃,导致胃肠疼痛不适,胃气上逆,出现呕吐,故用小柴胡汤和解清热、健胃生津,使半表半里热解病愈。
第37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解析:患太阳病已十余日,现出现脉浮细,嗜卧说明身体疲倦气血不足,已经没用发热恶寒,此说明太阳病表症已经消失了,但如果又出现胸满胁痛等症状,说明血弱气尽,腠理开,邪热进入半表半里,发生少阳病,可以用小柴胡汤治疗。
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解析:本条讲述太阳伤寒身患四五日,出现身热恶风项强,此说明表症未了;颈强,胁下满,为少阳证;手足温而渴者,有里热;此为三阳并病,由于少阳病在半表半里,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不可发汗,发汗则瞻语,少阳禁汗、吐、下法,只宜用和解之法,故用小柴胡汤和解清热治疗。此段强调的是三阳证见,治从少阳,应用小柴胡汤。
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解析:妇人经期恰患太阳中风,如出现寒热往来、发作有时等柴胡证,同时月经中断不来,宜用小柴胡汤。
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解析:大便溏,小便自说明里未成实。
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解析:本条讲阳明病虽不大便,但舌苔不黄而白,说明里有热未成实,但更重要的是存在胁下硬满、呕吐等症,故用小柴胡汤。用后因胸邪得解,故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余观先生讲解,颇受益,故择而录之,以便日后复阅,如未能得君心,望海涵!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