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到150元,差距有多大?四款车载充电器深度评测

一个小小的车载点烟器HUB,看似简单,便宜的十几二十块,贵的上百块,品牌众多型号各异,即使老司机也很难选择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如果选错了就会造成诸如:充电性能低,充电时间长,与手机无法适配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安全隐患。此次我挑选了市面上非常主流的品牌以及旗下热销款产品,通过对下面这四款产品的详细评测来帮助大家选择购买:

我不可能购买所有此类产品,如果没有你喜欢的品牌,也可以看看文中的知识点,对于购买和日常使用一定有帮助。
充电
评分

这四款HUB中博世PS700是唯一采用全金属外壳打造的,所以无论是用料还是做工细节都是这四款产品中最好的。除了精致的金属机身以外,两个点烟器电源控制按键手感也比较舒适,配合指示灯的设计,回馈感十足,完全可以盲操作。插头与机身之间采用万向轴连接,阻尼感明显,实际使用时非常方便调整机身角度。但是由于机头较大,如果原车点烟器口处于犄角旮旯中就会较难安装,但你可以选择分体设计、性能配置相同的博世PS500型号。


OZiO的Y34Q没有上述两款产品的万向轴,而是采用的单一转轴连接,只能上下调整角度,如果遇到特殊位置的点烟器,只能通过旋转插头来调整接口位置,安装不便操作繁琐,逼死强迫症。

纽曼C80做工最为粗糙,塑料外壳显得比较廉价,细节做工也不够精致,但由于其体积小巧,安装起来十分方便。
在接下来的性能测试之前,需要做一些说明:

这张图是小米最新发布的具备快充能力的手机充电时间与电量百分比之间的关系,从图可以看出,当电池电量超过85%以后,充电速度会下降。
要想公平的测试四款HUB真正的充电性能,就必须选择带电量低于80%的区间进行充电测试 在此次测试中我准备了冰袋为“有需要”的手机降温,力求把充电速度的瓶颈消除掉
测试方法:通过对四款HUB的充电计时测试,在手机电量低于50%的情况下,记录每冲入10%电能所需时间,并通过冰袋给“快充情况下”的手机进行散热,尽可能把手机温度控制在最大功率充电温度。

博世PS700拥有一个QC接口以及一个2.4A的USB接口,单独给小米6X充电时,能够快速识别QC3.0充电协议,刚开始充电功率会迅速攀升到超过19瓦,但很快就会稳定在18W左右,波动很小,功率稳定。两台手机同时充电时,iPhone X的充电功率可以稳定在10瓦左右。

先科T08有一个QC快充USB接口,能够很快识别出QC3.0快充协议,并能够将充电功率迅速攀升到18瓦,峰值时甚至可以达到19.2瓦,但功率会在17瓦-19瓦之间波动。与iPhone X同时充电时,iPhone能够获得稳定的9瓦左右的充电功率。


由于纽曼C80的两个USB接口都不支持QC3.0快冲协议,所以对于小米6X的最大充电功率只有9.5瓦。与iPhone X同时充电时,iPhone X能够获得的最大充电功率为9瓦。

两个USB接口中,QC接口连接小米6X,普通USB快充接口连接iPhone X,并且其中一个12V电源连接一个220V逆变器,并连接一台Surface电脑进行充电,在手机带电量低于50%的情况下记录iPhone X每增加10%电能所消耗的时间。结论请见文末。

通过在车内中进行实际使用场景测试。USB快充QC接口与小米6X连接充电,另一接口与iPhone X连接,并同时使用音乐软件播放音乐,蓝牙连接车载音响,高德地图导航的情况下,测试双手机“边用边充”的充电性能,并主要记录iPhone X在带电量20-50%区间内每增加10%电能所消耗的时间。

基于以上测试,记录下了在三种工况下,这四款HUB分别对应的手机充电时间

基于充电性能,外观工艺,安装便利性进行的主客观评分,每个单项最高分为5分,总分为25分,最后分别获得的四款HUB总评分。可以看出,博世PS700在电器性能方面完胜其它三款产品,外观做工出色,但在安装便利度上不如纽曼C80来得小巧紧凑,不过博世能够提供分体式的PS500给用户选择,也算是一个加分项。
车上的前装电器设备都必须达到车规级的元器件标准,所谓车规级主要指的是温度湿度适应范围要高于消费级标准,并且还需要进行电磁兼容,疲劳耐久测试

博世PS500已通过高温70度,低温-40度测试,完全能够达到车规级要求。除此之外还有冷热冲击,盐雾,震动,电磁兼容,空间辐射,插拔,疲劳耐久等实验测试报告就不一一列举了。

让人欣慰的是博世的PS系列产品通过了一系列严苛的第三方车规测试,所以无论是疲劳耐久还是安全性可靠性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另外从阅读一些官方宣传资料来看,博世作为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确实拥有大量的专业汽车零部件研发经验,除了电压监测以外(这个功能另外两款HUB也具备,可以实时显示汽车电瓶电压,保障HUB处于良好的电压范围),还包括短路,过载,过压等异常情况下的保护设计,在汽车这种对安全要求极高的环境当中可以安心使用,足够的安全冗余设计可以避免对车载电器设备的损坏。从整个测试体验来看无论是与车的匹配还是与手机的兼容都是这四款产品当中最好的。其它三个品牌的产品我目前还没有搜索到第三方检测报告,所以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确定它们是否具备车规级质量要求,大家可自行搜索相关内容,并得出客观结论。
作者:汤启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