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近乎完美的比利时“白雪王后”和她留给后人的无尽唏嘘——阿斯特里德小传

2023-09-10 22:44 作者:xxx要做新青年  | 我要投稿

本期主角:

Queen Astrid of Belgium——瑞典公主/比利时的阿斯特里德王后(1905.11.17—1935.8.29)

(温馨提示:本期图片及文字较多,注意流量使用哦:D)

写在前面:

本期主人公感谢这位朋友的提议!↓

时隔不知道多少:)还是更新专栏了,打脸。(是)

注:欧洲王室八卦是我非常喜欢的博主,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都叫这个名字,喜欢看欧洲王室相关内容的可以去康康:D

其实网上写阿斯特里德王后的还是很多的,但是比较侧重于写她的爱情故事。

本期尽量把她写得全面一些吧!(本期内容可能存在时间线来回穿梭,也会直接引用一些外网的资料)

有错误尽请指出!(鞠躬)

(一)身份尊贵的瑞典旁枝公主——童年时期

1905年11月17日,

阿斯特里德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生,全名为

阿斯特里德·索菲亚·路易莎·泰娜

,是一个天蝎座♏公主。她的父母分别是

瑞典的卡尔王子

(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和索菲亚王后的三子)和

丹麦的英格伯格公主

(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八世和露易丝王后的次女)。

阿斯特里德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大姐玛格丽塔,二姐玛莎和小弟卡尔)。

(阿斯特里德父母的结婚照)

(1岁的阿斯特里德公主)

(从左至右:玛格丽塔,英格伯格,阿斯特里德,玛莎)

(和妈妈,姐姐的其他合照)

童年时期的

阿斯特里德和两个姐姐就已经备受关注了

——因为当时的瑞典王室已经很久没有公主出生了,而英格伯格在6年时间里一连生下了三个公主!

亲戚们都非常宠爱这三个漂亮的女孩——更不用说她们的亲生父母了。

卡尔和英格伯格虽是包办婚姻,但感情甚好,属于“先婚后爱”。

和其他生活奢侈的王室成员不一样,夫妇俩过得比较简朴,十分低调。他们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游戏小屋——阿斯特里德和姐姐弟弟不仅在里面玩耍,也在小屋里学习生活技能(如打扫卫生,洗衣服,烹饪什么的……英格伯格和卡尔很重视孩子们这一方面的教育)。

父母感情好,两个姐姐宠爱妹妹,阿斯特里德就在这样简单快乐的环境里度过了她的童年。

(P:但是,阿斯特里德并不是母亲英格伯格最喜欢的女儿,英格伯格更偏爱次女玛莎。据外网历史博主推测是因为玛莎的性格豪爽大方,活泼外向,和英格伯格相似;而阿斯特里德比较文静内敛。)

(1913年的阿斯特里德,像洋娃娃一样漂亮可爱)

(二)经济危机带来的人生转折——“美人初长成”

等年龄稍长些,阿斯特里德和同时代的王室成员们一样,开始接受严格的王室教育。

她进入了一所

法语授课的寄宿制学校

学习。

阿斯特里德容貌秀美,身材高挑;温柔娴静,气质独特,

是三姐妹里最漂亮的。

(P:是当时的审美,up主个人认为阿斯特里德有些苦瓜系长相,是气质型美女)

不仅如此,阿斯特里德还十分

聪明好学,多才多艺

——

她能说流利的法语

(当然,法语是上流社会的必学语言:)现在的欧洲王室成员间的交流也要用到法语),

会弹钢琴,跳芭蕾,擅长烹饪美食和缝制衣物。

在课余时间,阿斯特里德

经常参加公益活动

,在斯德哥尔摩的孤儿院做志愿者,帮助照顾孩子们(她系统学习过幼儿教育)。

在那个时代对王室女性的评判标准中,阿斯特里德可谓“才貌双全”,“人美心善”。

由于家世,外貌和内在的三重“完美”,

阿斯特里德成为了当时王室社交圈最受关注的公主之一。

左:16岁的阿斯特里德;右:塔季扬娜·尼古拉耶芙娜

(这个时期的阿斯特里德和二代表姐塔季扬娜很像啊)

(和二姐玛莎的摆拍照,

阿斯特里德和二姐的感情最好

1922年,阿斯特里德的家庭遭到了重创——

股市崩盘,卡尔和英格伯格的投资几乎被毁,他们破产了。

英格伯格不得不变卖家产维持生计,而这一切给17岁的阿斯特里德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

为了减轻家中经济负担,也为了女儿的幸福——阿斯特里德的父母决定为她找一个合适的王室夫君。

1925年,阿斯特里德的20岁生日刚过,他们就行动起来了。也是在同年秋天,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旅游的利奥波德王子(当时的比利时王储)与阿斯特里德公主第一次见面。

(注:网上关于两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说法各异,有说1924年的,也有说1926年3月的,这里取中间数了。) 这里要说一点:

阿斯特里德的追求者本来就很多。

其中,

作为王储的就有挪威的奥拉夫

(即后来的奥拉夫五世)(奥拉夫最后娶了阿斯特里德的二姐玛莎)和

英国的爱德华

(即后来的爱德华八世)(这个存疑,拉郎配的可能性更大)。

但是阿斯特里德都拒绝了,可能是颜控吧(误)。

18岁的阿斯特里德公主

(个人认为这个时期是她的颜值巅峰)

年轻英俊的利奥波德王子

(1901.11.3—1983.9.25)

(三)“玛丽苏”般的王室自由恋爱和世纪婚礼

按照维基百科上写的:两人自从相见的那一刻起,就深深被对方迷住了,童话故事由此开始——这不是一见钟情是什么!(up主云)

而且,在那个时代,zz目的包办婚姻和相亲结婚依然是主流;

像阿斯特里德和利奥波德两情相悦的自由恋爱实在是少之又少。

在两人恋爱期间,利奥波德经常伪装成阿斯特里德家里的管家,骗过仆人们和她秘密见面。此外,两人经常手牵着手逛街,一起划独木舟,在公开场合保持明显的肢体接触,甚至搂搂抱抱(两人结婚后也是这样)

——这些行为如今再正常不过(小情侣,呵),

但想想那是上世纪20年代,王室成员还保持着神秘感,疏离感和距离感的年代——

可见两人的恋爱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的巨大震撼。

反正,就像童话故事里写的:帅气的王子和美丽的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两人的感情得到了双方父母的肯定和祝福。

1926年11月4日,利奥波德和阿斯特里德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补:在这场宗教婚礼前,两人还在瑞典举行了一场小规模的民事婚礼。) 订婚时期的两人(1926年)

婚礼前夕,阿斯特里德和家人来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向比利时民众挥手致意。(1926年)

(阿斯特里德的婚纱)

(婚礼现场)

皇家马车上的阿斯特里德

(这张老照片第一次见)

(大合照)

(幸福的新人)

其它补充:

1.阿斯特里德受到了比利时全国上下的欢迎

当时的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和王后伊丽莎白发布的婚礼公告是这么写的:“The Queen and I would like to announce to you the impending marriage between Prince Leopold, Duke of Brabant and the Princess Astrid of Sweden. We are convinced that the princess will bring joy and happiness to our son. Leopold and Astrid have decided to join their lives without any pressures or reasons of state.”(机翻:王后和我想向各位宣布:布拉班特公爵利奥波德王子和瑞典的阿斯特里德公主即将结婚。我们相信公主会给我们的儿子带来快乐和幸福。利奥波德和阿斯特丽德是在没有任何压力或国家原因的情况下决定结婚的。)

伊丽莎白王后说:“告诉我们的国民,这是一场完完全全由爱情结合的婚姻。我们什么都没安排!一个政治因素都没考虑!”

同时,比利时民众们也非常喜欢这位新王储妃——

阿斯特里德到达比利时的时候穿着白色的貂皮大衣,美丽端庄,并且从遥远的北方(瑞典)来;婚礼当天天空甚至飘起了小雪——于是她获得了民众们“来自北方的天鹅”,“雪公主”(Snow Princess)的美誉。

当时的阿尔贝一世国王夫妇

(当然,网上的主流说法是两人自由恋爱。

但我在外网的几个论坛中看到了一些别的声音:

有一种说法是利奥波德一开始并不喜欢阿斯特里德,两人的结合其实是比利时的伊丽莎白王后和阿斯特里德的父亲卡尔联手而成的,利奥波德私下里还向母亲吐槽说“为什么给自己找了个这样的女人”;也有说两个人是先相亲但后来处成真感情的;还有说他们两个的爱情故事是经过比利时王室美化的,目的是提高王室形象+影响力,阿斯特里德其实一直在倒追……

但看两人在布鲁塞尔港口的搂搂抱抱和幸福的婚后生活,他们应该是真心相爱的。

比利时政府也为阿斯特里德准备了新婚礼物——九省王冠。1926年由比利时王室珠宝供应商Leysen(莱绅)制作,主要材料为钻石(来自刚果)和白金。

现在,这顶王冠也是比利时王室唯一拿的出手的王冠了……

王冠最初的样子(1926年)

阿斯特里德设计改造后的九省王冠

阿斯特里德佩戴九省王冠的官方肖像(1934年)

代代传承的王冠——现在的佩戴者是比利时的玛蒂尔德王后

2.得到王子的究极秘诀竟是美味的莴苣沙拉(?)

前面提到过,阿斯特里德擅长烹饪,她制作的一道秘制莴苣沙拉(endive salad)彻底征服了利奥波德(这难道就是张爱玲在所写的:“通往男人的心通过胃”。)

两人宣布订婚后,有人还专门研究了这道沙拉,并撰写了食谱……(这沙拉的魔力……)

(随便找的莴苣沙拉网图)

3.婚前小插曲:宗教问题

婚前,比利时王室要求阿斯特里德从她原本的信仰的路德教改信比利时官方宗教天主教,但阿斯特里德没有立马同意。

直到她表示自己还需要一段时间考虑,并保证两人的孩子一定会信天主教,双方才达成共识。

于是,

直到两人结婚多年后,阿斯特里德才决定皈依天主教

——为此她还特意向一位天主教神父咨询过。

(四)幸福的婚后生活——称职的王储妃

在当时,王储妃的主要任务无非是这些:

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

(体现王室形象),

参加公务,生孩子

(生继承人);如果夫妻感情好,家庭和睦更是锦上添花——

当然,这些阿斯特里德都做到/拥有了。

首先是个人形象:

阿斯特里德容貌端庄,身材高挑修长,衣品也很好。阿斯特里德酷爱运动,骑马,游泳,高尔夫,滑雪她都会,因此她的身材一直保持得很好,并获得了

“希腊雕塑般的身材”

的评价。 阿斯特里德和女儿约瑟芬-夏洛特(JC)一起滑雪

早在少女时期,阿斯特里德和姐姐已经是斯德哥尔摩有名的“潮流风向标”了。

姐妹三人经常光顾服装店,掌握最新的潮流风格。

成为比利时王储妃后,她的着装成为了当时许多比利时年轻女性的“穿衣模板”,她们视阿斯特里德为“时尚偶像”。

(P:上世纪20s,30s的I字型水桶衣服俺真的欣赏不来……遗憾离场:0) 美丽时尚的阿斯特里德

公务方面更不用说

——除了参与各类王室公务,阿斯特里德还十分关心弱势群体的权益和穷人的处境,积极投身慈善活动(探访孤儿院,老人院),这让她广受民间好评。

(P:现在的王室成员工作差不多还是这样……)

左:和女儿在布鲁塞尔街头参加活动(1932年)/右:王储夫妇参加公务(1932年)

生育儿女方面,阿斯特里德依然完美。

她分别在1927年,1930年和1934年生下了一女两男三个孩子。

如果没有1935年的那场意外,利奥波德和阿斯特里德可能会有第四个,甚至更多孩子吧……

(这个放到第六部分细讲) 和长女约瑟芬-夏洛特(1927.10.11—2005.1.10)

和长子(1930.9.7—1993.7.31)博杜安(1930年,绘画作品)

和小儿子阿尔贝(1934年,这个时候阿斯特里德已经当上王后了)

和两个大孩子(1930年)

(1934年)

在不到十年的婚姻里,两人一直都深爱着对方

——这件事最能证明:1930年,阿斯特里德生博杜安的时候,利奥波德正在会议室和大臣们开会。

当利奥波德得知妻子正在分娩时,他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会议室,到产房陪伴着妻子。

这件事情在当时的社会简直是“壮举”,比利时民众欢庆小王子诞生的同时,也赞颂着两人甜蜜的爱情。

“金童玉女”(1932年)

不仅利奥波德疼她,公公婆婆也非常喜欢阿斯特里德。

伊丽莎白王后曾说:“……利奥波德比我做得更多,他为我们找到了最理想的儿媳妇!”

当然,阿斯特里德也遇到了挑战,但她都轻松化解了。

阿斯特里德是一位“不寻常的”王室母亲,她坚持母乳喂养,亲自照顾孩子们的日常起居;陪他们读书,玩耍;并给他们打造了一个简单快乐的成长环境——就如她小时候的那样。

她经常推着婴儿车行走在布鲁塞尔的街头,和认出她的百姓们打招呼;她还会在丈夫执行公务时带着孩子们躲在人群中远远地看着。

这些行为让一些宫廷中的“老顽固”尤为不满,有的大臣甚至直接对她说:“您的行为是出格的,不符合身份的。”

而阿斯特里德只用了一句话就让他们哑口无言了:“可是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妻子和母亲呀。”

阿斯特里德和婴儿车里的约瑟芬-夏洛特公主

比利时拉肯城堡庭院里的儿童小屋(阿斯特里德仿照娘家庄园的游戏屋设计的)

甜蜜的两人(1926年)

(五)突如其来的噩耗和短暂的王后生涯

1934年2月17日,噩耗传来——阿斯特里德的公公,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在一次登山事故中丧生,享年58岁。

比利时王室上下都懵了,因为阿尔贝一世的身体一直很好,还是登山能手,怎会发生这样的事!比利时民众也懵了,这样一位勤政爱民,在一战时期顽强抵抗德国入侵,给予妇女选举权的君主就这么突然地离他们而去……

比利时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中……

报道阿尔贝一世逝世的报纸(1934年)里面提到了法医的鉴定结果:

阿尔贝一世可能在登山途中突发心脏病,导致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失去重心滚下了山坡,最终死于头部重创。

阿斯特里德的人生轨迹再一次改变——她来不及悲伤,更来不及享受她的新头衔:

比利时王后

阿斯特里德为公公服丧(1934年)

后来,利奥波德登基成为比利时国王,史称利奥波德三世;阿斯特里德成为比利时王后——

当时她只有28岁。

两张双人官方照(1934年)

阿斯特里德王后个人官方照(经过后期彩色修复)(1934年)

向民众挥手致意的国王夫妇

同年6月6日,阿斯特里德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

男孩取名为阿尔贝,以纪念他的祖父。

小王子的出生扫去了比利时国土上空的阴霾。

阿斯特里德和三个孩子(1934年)

成为王后的阿斯特里德还是和从前一样,积极参加公务,关注弱势群体,凡事亲力亲为——只不过工作量更多了,责任更大了。

1935年,比利时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阿斯特里德展现了她的力量:

她写了一封名为

“王后的呼吁”

的公开信,号召比利时国民行动起来,帮助那些在经济危机遭受重创的贫困家庭。阿斯特里德亲自拜访了几个穷人家庭,为他们筹集了生活物资;她还带领着布鲁塞尔的妇女们一起缝制衣物,把这些衣服赠给穷人和士兵们。

此外,阿斯特里德还进行了一个

“大胆的尝试”

——她推动建立了比利时的“牛奶周”,目的是宣传喝牛奶的好处,并鼓励国民“放下啤酒,多喝牛奶”。(P:很新奇啊) 阿斯特里德王后时期参加慈善/王室公务时的照片(1935年)

随着时间推移,比利时百姓愈发喜爱他们的王后,比利时王室(君主制)的支持率也随之提升。

阿斯特里德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身为国王的丈夫,人们对她“白雪王后”(Snow Queen)的爱称就是最好的证明。

有人把她比作

“比利时的戴安娜王妃”

——但她在比利时的影响力比戴安娜在英国的还要强得多。

年轻的国王夫妇走到哪里,欢呼声就到哪里。

一些狂热的王室粉丝还会在国王夫妇和民众们握手互动的时候,抓住他们的手狂亲,甚至熊抱——

由此可见利奥波德和阿斯特里德的国民度……

阿斯特里德抱着刚果婴儿

(国王夫妇访问刚果期间摄——这在当时也是非常开创性的)

这样看下来,

阿斯特里德的人生真是无比顺遂,令人羡慕

——

出身高贵,有颜有才;和帅气的王子自由恋爱,婚后生活幸福,儿女双全;28岁就当上了一国之后,百姓爱戴

——

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得这么完美……

但是,谁都没想到,一场在瑞士的旅行,却是阿斯特里德生命的终止……

(六)香消玉殒,举国悲痛,童话谢幕

1935年8月下旬,利奥波德三世和阿斯特丽德王后带着两个大孩子(小儿子阿尔贝没有同行)在瑞士度假。

8月28日,两个孩子有些累了,于是夫妇俩先让管家把孩子先送回比利时,并留下享受

二人独处

的时光。

8月29日,两人想要在回家前进行一次山上徒步。

早晨,四个人开心地出发了——利奥波德亲自驾驶车辆,阿斯特里德坐在副驾驶,司机和阿斯特里德的贴身女仆坐在后座。

当汽车行驶到一段下坡路时,阿斯特里德拿着地图,跟丈夫指出了地图上的一处标记点(还有一种说法是让丈夫看了看风景),利奥波德的视线离开道路就两秒钟,车祸发生了——

汽车突然失控,沿着陡峭的斜坡滑下,撞上了山坡上的一棵梨树,并冲进了山下的卢塞恩湖,最后在湖畔浅水处停了下来。

利奥波德系了安全带,所以他被失控的车一路带进了湖里,全身湿透,

但只是受了轻伤

;后座的司机和侍女比较幸运,

没有受伤

但阿斯特里德就不一样了——车辆失控时,她曾试图打开车门自救,但没有成功。

阿斯特里德被一股巨大的力量甩了出去,头直接撞在了梨树树干上,当场死亡,年仅29岁。

当利奥波德忍着疼痛回去找妻子时,

看到的是躺在草地上的血淋淋的遗体

——“Astrid!!!”利奥波德喊着妻子的名字,紧紧地抱住她,悲痛欲绝……

此时,距离阿斯特里德的30岁生日不满3个月;距离她成为王后不满2年;距离她嫁入比利时不满10年;她的肚子里还孕育着新的生命……

发生事故时的想象图(戴着帽子即将被甩出去的人是阿斯特里德)

事故发生后,当地办事处的一位员工得知卢塞恩湖发生了一起事故,于是打电话给他的儿子,告知他带着相机迅速前往事故现场——

他的儿子威利·罗格(Willy Rogg)作为最早的一批目击证人,拍下了很多现场照片。

威利后来回忆道:“我走到他们身边,把手放在女人(阿斯特里德)的脸上,非常冰凉;但她的手还很温暖,我给她检查了脉搏——她已经没有心跳了。死去的女人的脸上有伤,仔细观察,她的右太阳穴已经凹陷,头发里还能看到一块树皮。”

由于利奥波德和阿斯特里德旅行时喜欢隐姓埋名(甚至故意报错旅游地:比如有一次两人要去法国旅行,但上报的地点是瑞士),不喜欢带太多随从,搜救人员和王室卫队直到晚上才找到两人。

当他们看见泪流满面,受了轻伤,浑身湿漉漉的国王和他怀里血迹斑斑的王后的遗体时,他们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

事故车辆——这辆车最后被心情郁闷的利奥波德三世下令沉入卢塞恩湖中了(Willy Rogg拍摄)

王后的遗体(草地上盖着白布的)被抬入棺材(Willy Rogg摄)

当王后逝世的消息传出后,比利时举国悲痛。

一年前,老国王发生意外离世;一年后,年轻的王后也同样意外离世——百姓们都无法相信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阿斯特里德身上,她是多么的优秀和完美啊!

直到看见报纸上的官方消息时,人们心碎了,有的人直接在大街上失声痛哭……

阿斯特里德的遗体抵达布鲁塞尔市北部火车站(1935年)

各大报纸报道阿斯特里德去世的消息(1935年)

阿斯特里德的灵柩停在拉肯城堡奥特登礼拜堂中,接受人们的瞻仰(1935.8.30)

阿斯特里德的遗体,面容依然完整,就像睡着了一般——但她永远不会再醒来了(她的脸上包裹着纱布,用来固定头骨;手里系的是念珠,周围环绕着紫罗兰花)

阿斯特里德王后的葬礼于9月3日举行,葬礼前夜,天空还飘起了小雨。

葬礼非常隆重,现场有大约30万人参加了葬礼,

(这个数字是非常庞大的,布鲁塞尔市民几乎全去了,还有很多比利时其他省赶来的人)

比利时人民都想送他们的“白雪王后”最后一程。

当时的比利时首相保罗·范泽兰在阿斯特里德葬礼上发言道:“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告别我们的阿斯特里德王后……为什么美好的事物总是这么短暂呢?……” 阿斯特里德王后隆重的葬礼(大教堂内部)

葬礼现场

“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葬礼上的鳏夫利奥波德三世(他的脸,手臂,肩部都有伤)

葬礼结束后,阿斯特里德的棺椁葬于拉肯城堡的圣母教堂中——一代童话就此落幕……

(七)纪念/影响

阿斯特里德逝世后,

利奥波德三世让人在瑞士的卢塞恩湖边建了一个小礼拜堂,以悼念他的妻子;此外,他下令永远保留那棵山坡上的梨树,并在发现阿斯特里德遗体的草坪上树立了一块石碑。

石碑落成后,人们前来祭拜阿斯特里德王后

半山坡的梨树

分布于比利时的各地纪念阿斯特里德的雕像——

比利时人民没有忘记她

现在,这个小礼拜堂还是瑞士的著名景点——许多阿斯特里德的追随者视其为朝圣目的地

小礼拜堂内部的阿斯特里德王后大理石雕像

1959年,利奥波德三世和三个孩子在瑞士祭拜阿斯特里德

老年的博杜安一世祭拜母亲

比利时和瑞典合作设计的阿斯特里德王后纪念邮票——上面印有王后的黑色肖像

阿斯特里德王后逝世一周年的纪念画——画的中阿斯特里德化为天使,守护着她的三个孩子(1936年)

民间纪念阿斯特里德王后的“还魂仪式”

影响(三个方面:孩子,母家,丈夫/王室)

1.对孩子们的影响

阿斯特里德去世时,三个孩子分别只有8岁,4岁半和1岁。三个孩子的人生轨迹无疑受到了母亲早逝的影响——

其中,受母亲离世影响最深的应该就是长女约瑟芬-夏洛特(JC)了。

JC从小性格内向,心思细腻,和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

阿斯特里德去世后,JC的阿姨告诉她:“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JC则表示:“不用说了,我什么都知道了。”

(三个孩子没有参加母亲的葬礼)

母亲的早逝一直是JC过不去的坎,她怀念了母亲一辈子。

JC晚年,只要一提到母亲,还是会忍不住落泪……日后JC沉默内敛的性格,以及对“贵族阶层”的无比执着,可能也源于此吧…… 幼年的JC和母亲

母亲去世后,JC似乎一夜长大,担负起了长姐的责任,和爸爸一起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弟

少女时期的全家福

(阿斯特里德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四个人似乎笼罩在阴影里走不出去)

好在JC的后半生还是幸福的:

和丈夫让虽是双方长辈谈的政治联姻,但婚后夫妻感情和睦,家庭美满(除了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婚恋把她气得够呛)——

可能阿斯特里德也在天上默默地守护着女儿吧。

JC和长女玛丽·阿斯特里德公主(名字纪念外婆)

老年的让大公和JC

虽然母亲离世时自己年龄还很小,但是博杜安对母亲的记忆还是很深刻的。

老年的博杜安一世曾经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

“小时候的我和妈妈,姐姐一起野餐。妈妈让我们直接用手抓着鸡翅,吃完后直接把骨头丢到一边……”

博杜安经历了母亲早逝,战乱流亡,恶后妈作妖,亲爹迷之操作等等,也没有长歪。

后面的故事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了——临危受命成为比利时国王,和法比奥拉王后伉俪情深……但他没有继承到父母对殖民地(刚果)人民的态度。 姐弟仨和外婆英格伯格一起玩(最上面的小男孩是博杜安)

博杜安一世和法比奥拉王后的婚礼(1960.12.15)

但是小儿子阿尔贝这里就出bug了:长得最像亲妈,但对亲妈基本无记忆(1岁的孩子能有什么记忆)。

和哥哥的忠诚痴情完全相反,可能是成长过程中没有母亲这个角色的参与(推测),阿尔贝感情薄凉,亲情淡泊;结婚没几年就开始瞎搞,和保拉各玩各的。

导致夫妇俩和孩子们关系很差(除了两人的女儿阿斯特里德公主),本来可以逆转的比利时王室家风又紧张了起来。

后来浪子回头也是因为哥哥无后,意识到自己将来会成为比利时国王,才舍弃情妇回归小家:)……

当然他的zz水平是杠杠的(偏题了)。 全家福(从左至右:劳伦特王子,现任比利时国王菲利普,保拉王后,阿尔贝二世,阿斯特里德公主)

近几年阿尔贝二世最大的新闻就是他和私生女德尔菲娜的互撕大戏了……

结局是阿尔贝在2020年终于承认了自己是德尔菲娜的父亲,德尔菲娜和她的一双儿女也正式获得了比利时公主/王子的头衔。 德尔菲娜和父亲对簿公堂

你就说孙女和奶奶像不像吧……阿尔贝二世是怎么有脸对德尔菲娜说出“你说你跟我妈长得很像,你不配”之类的话的:)

阿尔贝二世的婚生女阿斯特里德公主(名字顾名思义,纪念奶奶的)

(碎碎念:阿尔贝二世的命却是姐弟仨里最好的,凭什么……)

阿尔贝二世,保拉王后和儿孙辈们

2.对娘家人的影响

阿斯特里德的大姐玛格丽塔得知消息后,很快赶到了比利时,并照顾了侄子女们一段时间;和阿斯特里德感情最好的二姐,挪威王储妃玛莎一辈子都没有从妹妹的死里走出来。

还有一个影响就是娘家的亲戚纽带断了——

主要体现在比利时姐弟仨和一代表亲们的关系,明明是第一代表姐妹/兄妹/姐弟,他们和表亲们的关系很淡很淡,几乎不怎么联系的。

(小时候还一起玩过。后来阿斯特里德去世,二战爆发,培养感情的黄金时期过了,也就无解了……)

家庭聚会(1934年)(弯腰牵着小女孩的是24岁的英格丽德公主,按辈分她是阿斯特里德的堂侄女)

(从左至右:挪威的拉格茜尔德公主,比利时的约瑟芬-夏洛特公主,挪威王储妃玛莎,丹麦王妃玛格丽塔,挪威的阿斯特里德公主)

3.对丈夫利奥波德三世(比利时王室)的影响

对利三来讲,他是亲眼看着阿斯特里德死在了自己的面前。

阿斯特里德发生意外后,当时很多比利时人都觉得是作为丈夫的利三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妻子(报纸上也是“王后当场去世,国王仅受轻伤”之类的题目),从而导致了她的死亡,对他非常不满。

妻子去世,自己受伤,国民还谴责他——利三郁闷的不行,但生活还是要振作起来。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他又当爹又当妈,尽力尽责地抚养三个年幼的孩子;他还亲自给两个儿子洗澡,哄他们睡觉,教他们骑马——

这份温柔他只给了他和阿斯特里德生的三个孩子,和第二任生的三个孩子就没那么上心了。

至于

比利时王室二战时失去民心,风雨飘摇(如:利三面对德国入侵时无力抵抗,光速投降;在民众水深火热的时候坚持和莉莉安结婚;流亡海外);想复位被比利时多dang联合轰下去(误);续弦的作天作地(珠宝啊啊啊啊啊啊!),都是后话了……

只能说比利时王室祖先们犯下的罪孽都由后人们来承受了:)

但试想如果阿斯特里德还在,利三可能就不会变成这样子了;即使比利时被小胡子闪击,民众们可能还会给王室很大面子的吧(目移)。

利三和续弦莉莉安(莱斯王妃)/夫妇俩和他们的小女儿

阿斯特里德最宝贝的就是三个孩子了——可是看着孩子们长大的却是恶后妈莉莉安……

(JC非常讨厌后妈却又无可奈何;博杜安对父亲又敬爱又埋怨,对后妈仅保持表面和气,利三一去世就完全不管了;阿尔贝倒和后妈关系还行。)

而对于比利时王室的影响

——

阿斯特里德给比利时带来的民众好感度实在是太多,

以至于她去世的10年后,比利时王室还能将她的“白月光作用”发挥到极致(是)。

被美军解救后,比利时王室成员们准备启程回国。但由于二战期间利三的迷之操作,民众们不再像之前那样欢迎王室了,所以王室准备谨慎行动。

为了试探国民的态度,他们决定先把最无害的JC送回去——

当比利时人看到了亭亭玉立,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公主,不由得想到了她的母亲,他们喜爱的“白雪王后”阿斯特里德——JC毫无疑问的受到了热烈欢迎,其他的王室成员也得以回到祖国。

由此可见阿斯特里德在比利时国民心中的分量……

虽然几经曲折,但最终比利时王室得以保全;女儿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两个儿子先后当上了国王;比利时王室的新生代们长势良好……

只可惜,这一切,阿斯特里德都看不到了……

全家福(1934年,摄于阿尔贝的洗礼仪式)

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来源:

维基百科/必应搜索/百度百科/百度贴吧/微信公众号:欧洲王室八卦/知乎 www.factinate.com(作者Dancy Mason) https://blog.nationalmuseum.cn/en/2021/08/accident-of-queen-astrid/(作者Michael van Orsouw) getty图片社/Pinterest/alamy图片

近乎完美的比利时“白雪王后”和她留给后人的无尽唏嘘——阿斯特里德小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