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厂锅炉燃烧调整试验技术组织措施

在此以某厂锅炉掉焦灭火为例进行组织,以此明确燃烧调整的方向:
一、试验目的
某厂#3炉多次出现掉焦导致炉膛负压波动的情况,初步统计负压波动+200Pa以上共计57次,其中,10月10日01:15分负压波动+179~-507Pa,随后又波动至+2048Pa;11月01日06:33分炉膛负压波动+204Pa,锅炉“全炉膛灭火”FSSS保护动作,锅炉灭火;次年01月14日14:25分炉膛负压波动+200~-450Pa,随后又波动至+2346Pa;次年01月16日02:29分炉膛负压波动+287~-350Pa,随后又波动至+2014Pa。
针对#3炉频繁掉焦的问题停炉进行检查,并对#3炉进行空气动力场试验,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水冷壁结焦严重。
2、炉膛内空气动力场强风环偏大,贴近前右墙,运行中易造成火焰中心偏近右墙,煤粉气流冲刷炉墙造成结焦。
3、#3炉空气动力场试验测得切圆中心为:#1/#3角切圆:765mm(设计702mm)、#2/#4角切圆:658mm(设计702mm),切圆中心偏向前右墙,切圆为椭圆形。从停炉后检查炉膛结焦情况来看,前右墙明显较其它墙严重。
4、各角进行一次风飘带试验时,#1角上一次风及#2角中一次风气流贴壁情况严重,#4角一次风气流贴壁情况较轻。
5、各角燃烧器喷口附近浇注料存在脱落、不规则现象。
另#3炉10月08日对水冷壁(三次风喷口至下二次风喷口之间约3.8m高的水冷壁管及燃烧器周围的水冷壁管约84㎡左右)进行了防腐耐磨超音速电弧喷涂,喷涂后的锅炉燃烧可能不适合当前的煤质。
针对#3炉上述问题,为寻求合理的燃烧调整方式,保证锅炉的稳定燃烧,对#3炉进行燃烧调整试验,以解决#3炉因炉膛燃烧切圆偏斜造成炉膛结焦严重的问题。
二、组织措施
调整试验负责人:
调整试验技术指导:
调整试验成员:
三、试验机组及时间安排
试验锅炉: #3炉
试验时间:

四、燃烧调整试验方案
1、#3炉负荷在230t/h以上时,就地观察结焦比较严重,故申请试验期间取消#3炉带高负荷试验,锅炉负荷稳定在210t/h左右。
2、针对目前#3炉前墙及右墙容易结焦的问题,要求煤质挥发份高于22%时,#1角一次风速26m/s、#2角一次风速28m/s、#3角一次风速27m/s、#4角上、中一次风速26m/s、#4角下一次风速25m/s,使切圆中心偏离前墙及右墙,靠向炉膛中心,调整时运行人员加强就地看火、每半小时打焦一次。
3、根据#1角上一次风及#2角中一次风气流贴壁问题,将相应的给粉机转速降低,维持在330~350r/min左右,同时将其余#2、#3角的给粉机转速比#1、#4角降低30~50r/min,降低#2、#3角的着火强度,调平炉内温度场。
4、对二次风配比进行调整试验,维持锅炉氧量4.5%以上,开启中下二次风速20m/s,并控制中上二次风速在40m/s左右,下二次风速比上二次风速低3~5m/s左右,防止锅炉炉膛中上部燃烧缺氧,减轻炉膛中上部结焦程度,调整过程中随时观察就地着火稳定性,并根据就地着火情况及时对炉膛内温度场进行调整。
5、全开#3炉各角侧边风,以减轻各角一次风气流贴墙现象,同时利用侧边风降低燃烧器附近的炉膛温度,防止锅炉结焦。
6、试验期间保持双人监盘,值长、班长要加强对#3炉参数的监视与分析,发现参数异常及时调整和汇报。
7、当出现炉膛负压波动大燃烧不稳时,运行人员应及时投油助燃,保持燃烧稳定,并及时汇报班长、值长和车间。
8、值长、班长及锅炉运行人员应每班及时查看煤质化验单,当出现煤质波动较大时,运行人员应及时对锅炉燃烧进行调整。
9、配煤方面:燃料车间应加强配煤调整,若煤质发生变化及时通知运行人员,运行人员根据煤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燃烧。
10、制粉系统调整:关小或关闭排粉机再循环风门,提高排粉机电流,保证三次风压在1.3KPa以上,保证制粉系统出力及煤粉细度在合理范围内。
11、利用停炉机会对锅炉燃烧器喷口进行校正,改变#3炉切圆中心偏向前墙及右墙、切圆呈现椭圆形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