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近代以来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笔记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废除科举制
(1) 原因:①八股积弊已久,难以适应新的时代需要;
②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③民族危机的加深
19世纪80年代后,经济上,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思想上,随着西学的传播,使得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呼唤改革。因此,废除科举制的呼声很高。
1.科举制度的变化
(1)背景: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2)表现
①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③戊戍变法失败后,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④1901年,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 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⑤1906年起,科举制度被废除。
2.选官制度改革
内容;
(1)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
(2)新政开始后,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成绩优秀者可以“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3)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建立。
(4) 1904年后,清政府又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
(5)1905年后,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作用:
①官制改革,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
②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
③六部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使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机关逐渐分立,基本建构了中国文官的近代框架。
特点:
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②人文与自然科学并举;
③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④注重实用人才的培养。
意义:
①统一了全国的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②促进了新式学堂的创办和近代科学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补充:学堂选官制度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意义:
①适应了中国官制近代化的需要,为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某些保障;
②改革完善扩大了国家职能,在此方面缩短了中国同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为后来的文官设置提供了借鉴。
③促进了清朝政治制度的现代化。
局限性:新政时期设官改革是一次不彻底的官制近代化运动,它不仅没能触动封建专制的关键,而且也没有彻底改变清季的官场面貌。上层 机构的调整和变动,虽然完善扩大了国家机能,削弱和动摇了皇权的私有性,但未能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封建专制仍是清朝政府的一大特色。其次,改革没有彻底改变官员的腐败作风,提高官员的办事效率,只是增加和裁减了部分机构,而机构内部并无改变,改革后的官员面貌依然如故。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2)内容
①在官员选拔方面,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
②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3)评价:①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局限性:基本只停留在纸面上。
2.北洋政府时期
(1)北洋政府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
(2) 1913年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3)考试:旧时政府审查官员的资历,确定级别、职位。
甄别:意在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背景:
①重新设计颁布政府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
②以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为基础;
③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内容:①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
1933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建立。
②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1929年公布《考试法》,又颁布一系列法规。
③对一般在职人员,也采用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
④允许女子参加考试。
特点:1.中西合壁,古今结合;2.考试选拔以立法形式确立;3.确立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4.更加开放和平等。
评价:①确立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
②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③实施过程漏洞百出,任用亲信,腐败程度加深。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干部制度
(1)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旧制→建立新制
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2 )改革开放后:进入改革和进步完善阶段
①改革: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根本原则:党管干部
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在干部管理制度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
②进一步完善: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特别是在干部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取得很大成绩。
2.公务员制度
①建立过程
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至此,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
②意义: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