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认知偏差《诱饵》:分不清谁是受害者,但前因后果非常清晰

2023-12-07 19:00 作者:箫笙悠游  | 我要投稿

总算是把《诱饵》最后一集给扫尾了,拖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从春天到冬天,第12集在白雪茫茫里的奔跑追逐,分不清是初春还是仲冬。

今天适逢大雪节气,好像还很应景的样子,呵呵。

不在乎形象的刑警具道瀚,在《诱饵》里,一心只想抓住诈骗犯卢相千。

演员张根硕不是在采访里说过,他在拍摄现场,很少去照镜子和梳头吗,信了。

人在非常集中于某一件事时,会自动忽略其他旁枝末节的东西。

一个好演员,也必须心无旁骛地投入角色才是对的。

戏,就应该是演员抛洒个人能力的主战场,也只有在戏里,演员的存在意义才大。

至于戏外,演员还是不要太多暴露为佳,保持神秘感,观众的观戏感受才会更好。

就像被人念叨了整部戏的骗子卢相千,他可是将神秘感,进行到不得已现身时。

悬疑感强,戏也会好看不少,又像又不像的感觉,难道不是最抓人的吗?

所以,抓捕卢相千的具道瀚,如抓不住泥鳅一样,像是一直和隐形人斗法。

能当大骗子的卢相千,他的认知世界也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

被他骗了的人,轻则损失钱财,重则家破人亡,但他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错。

反而,他觉得自己是那帮贪婪之人的“救世主”,是让他们沉浸在美梦里的造梦师。

卢相千只会认为被骗住,咬住他抛出的诱饵的人们,是自动送上门的贪得无厌者。

如果不贪,就不会被骗,如果对自己几斤几两有个清晰认知,就不可能掉入陷阱。

卢相千逆向思维地解释道,他觉得自己才是最大的受害者,被穷追不舍的流窜者。

他觉得自己凄惨无比,比被他害得惨绝人寰的人们,惨过千遍万遍,所以他要报仇。

因此,双向报仇的形式怪异地形成,受害者和加害者,互相都要找对方发泄火气。

受害者就是想要回被骗的财,但卢相千对他们追着不放的态度,甚是恼怒。

卢相千甚至也埋怨警方,怎么会帮贪婪的人来抓身为受害人的自己。

卢相千的思维模式,是让人“哇”一声喊出的惊叹程度,他的认知偏差,大到逆转黑白。

但他是受害人的诡异认知,也只限于他自己而已,所有被他害得惨兮兮的人,可不答应。

前因已有,后果随后,卢相千必须给受害者们一个交代,是不容否认,非常清晰的。

卢相千不仅给自己加注受害者标签,还不停地给具道瀚洗脑,让具道瀚站到他那一方。

但具道瀚怎么可能和卢相千站到一起,他的立场不会动摇。

他斩钉截铁地告诉卢相千,受害者们不是贪婪的,而他也不能脱身。

受害者之一的女记者千娜研,听到卢相千说帮受害者找到幸福的言论,满眼通红。

想多赚一些的人们,虽然有些盲目,但也不是活该被骗,他们罪不至此。

千娜研当记者,就是为了揭发卢相千的罪行,和找出他还活着的证据。

卢相千创造的一系列惊世骇俗的诈骗案,波及极广,与国会要员和高官也有关。

那些身居要职的官员,拿着被骗者的财物,为自己的仕途之路铺着金砖。

他们是躲在骗子身后,手握密密麻麻绳线,不露真容,操控木偶的实操者。

具道瀚的上级姜次长,在中途反悔和犯罪官员同坐一条船,而惨遭灭口。

姜次长的葬礼上,具道瀚身着警服,郑重肃穆地向敬爱的次长行了礼。

姜次长作为中间层人,为抓捕卢相千,与让幕后者浮出水面,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具道瀚使卢相千伏法,也是为所有的受害者讨回了公道,包括姜次长。

卢相千,最终被他抛出的诱饵,而反回来刺到,他在想钓鱼时,没有想到自己就是鱼本身。

生活还在继续,像卢相千一样制造诈骗案的罪犯,也不仅仅是他一人。

卢相千案的受害者们,情绪在卢相千伏诛后,有了稍稍和缓,也开始了新的人生。

那浪费和消逝的大好青春,也无法真正讨回个合理说法,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向前。

具道瀚在他的岗位上,依然和各类的违法犯罪活动,做着较量。

档案室里,一柜柜陈年的卷宗,也要等他细心去查阅。

虽然,有罪之人不清楚他的罪,可前因后果却非常清晰。

认知偏差《诱饵》:分不清谁是受害者,但前因后果非常清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