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重视瞪羚企业?
瞪羚企业的概念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戴维创办•伯奇(DavidBirch)建议一般指那些跨越死亡谷、进入快速增长期的企业。
瞪羚企业概念提出以来,一直受到欧美等发达地区的关注。美国硅谷指数甚至一度将瞪羚企业数量作为反映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中国,瞪羚企业长期被独角兽的光芒所掩盖;直到近年来,地方转型升级的压力不断增大,急需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瞪羚企业由于创新能力高、发展潜力大,逐渐走向前台。
地方政府培育和吸引瞪羚企业有四个重要意义:
1、从过去的数据来看,瞪羚企业的年收入大多在5000万元以上,各项经济指标远远超过一般企业,可以为区域经济增长做出突出贡献。
2、瞪羚企业是新兴产业的领导者。如果能在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和资本链的支持下,围绕新的商业模式或新的技术路线健康发展,不仅会演变成独角兽,还会直接带来主导产业;
3、上级政府越来越重视瞪羚企业的价值,一些地方将引进和培育瞪羚企业的数量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纳入地方领导的评价体系;
4、瞪羚企业对资金和政策的需求相对较强,比大型企业更容易被吸引;同时,这些企业对当地有更强的归属感。一旦企业成长,就很有可能在当地增加投资。
6月17日,胡润研究院在上海发布了《2020胡润中国瞪羚企业》「独角兽」估值10亿美元的中国高增长企业。
这份榜单有几个亮点:
1、从「瞪羚企业」从分布情况来看,北京超越上海,成为榜单「瞪羚企业」城市最多,比去年增加11个,达到34个;上海增加4个,达到30个,其次是杭州(9个)、深圳(7)和广州(4)。
资料来源:《2020胡润中国瞪羚企业》
2、来自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和电子商务行业的企业最多,分别有17家、14家和11家,教育技术以8家排名第四。
资料来源:《2020胡润中国瞪羚企业》
3、100家上榜企业平均成立时间为6年,与《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国相比「独角兽」年轻2岁。其中14家成立不到三年,分别是创新奇智、每日一淘、蘑菇车联、腾盛博药、文远知行、小黑鱼科技、新爱体育、鼎航医药、雷鸟科技、怪物充电、科望医疗、高灯科技、艾比和创胜生物。
资料来源:《2020胡润中国瞪羚企业》
4、红杉是最成功的瞪羚企业投资机构,共捕获瞪羚企业24家;其次是启明风险投资和腾讯,各捕获17家;IDG和精卫中国分别有14家和12家。
资料来源:《2020胡润中国瞪羚企业》
5、四家企业(百布、酷家乐、太美医疗、思派网络)因完成新一轮融资而成为「独角兽」退出名单;四家企业(赤子城、启明医疗、益航智能、石材科技)因上市成功而退出名单。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即使跨越「死亡谷」,「瞪羚企业」生命仍然脆弱;当他们进入高增长期时,他们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能否长期生存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另外,「瞪羚企业」在新兴产业中,成熟的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错来探索,这需要大量的资本投资;「瞪羚企业」资产配置一般资产轻,难以通过传统金融机构抵押融资,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
因此,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引进是一个方面。如何转变扶持理念,从传统的扶持贡献型企业向高成长型企业发展转变?如何引入?「瞪羚企业」培育适合的扶持政策,培育适合的扶持政策「瞪羚企业」成长的土壤?如何营造强烈的创新创业氛围,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