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姜维:蜀汉名将,他是蜀汉最后的守护者,他知恩图报,他忠义无双

2023-03-25 10:35 作者:踏雪无痕过处留香  | 我要投稿

要问三国名将中,何人最令人敬佩?


此人必定是天水麒麟——姜维,姜伯约。


他不仅是诸葛丞相北伐遗志的继承者,也是蜀汉最后的守护者。


偏偏后主刘禅不争气,邓艾偷袭阴平,刘禅就投降了,自己葬送了蜀汉基业。


哪怕是投降了,姜维还是保留着光复汉室的赤诚之心。


虽然姜维没能做到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但是姜维却从未放弃为理想而奋斗过。


虽然蜀汉国力比不上魏国,虽然有人劝他别折腾了,虽然他明知不可为,但是他还在坚持。


可以说他真正做到了虽千万人吾往矣。


如此知恩图报,又忠义无双的汉子,怎能不令人敬佩。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了解这位“季汉余晖”为理想不屈不挠的一生吧!


一、驻守天水遭抛弃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


于汉献帝建安七年(202年)出生,姜维的父亲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不巧恰逢羌、戎等叛乱,他的父亲姜冏挺身护卫郡守,因此战死沙场。


于是姜维幼年便失去父亲,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钻研郑玄的经学。


等到姜维长大,他就出仕担任了本郡上计掾,由于差事办得不错,州里便征召他为州从事。


后来因为父亲姜冏的军功,姜维得以受赐官为中郎,担任天水郡的参军。


时间一晃就到了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兵北方,军出祁山。


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跟随着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


当马遵得知蜀汉大军袭来,各县都响应蜀军的情况后,就怀疑姜维等人会有异心。


于是马遵当即扔下姜维等人,连夜率部随雍州刺史郭淮逃往上邽。


姜维等人见到太守弃他们而去,都来不及追,太守马遵就没影了。


等到姜维等人回到天水时,城门已经关闭了,无论姜维等人如何喊话,守城士兵就是不开城门。


于是姜维等人只能率领所部前往冀县,到了冀县,冀县守将还是不放姜维入城。


姜维只能带着部队四处逡巡,当得知南安和安定太守也跑了的时候,姜维知道诸葛亮已经拿下陇右了。


既然作为太守都没有拼死抵抗,自己作为手下,又能做什么呢,不得已,姜维便率领所部投降了诸葛亮。


本来北伐形势一片大好,没想到的是诸葛亮信任有加的马谡兵败于街亭,导致此次北伐失败。


不得已,诸葛亮只能让投降自己百姓——西县千余家随自己回蜀。


姜维跟诸葛亮回到蜀中,他的境遇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二、投靠孔明得器重


姜维投靠孔明后,境遇可谓得到极大的改变,不仅升官,还让其统领精锐。


不过其中还有一件憾事,那就是姜维随着诸葛亮回蜀中时,姜维的母亲还滞留在老家冀县。


由于兵败撤退,姜维无力顾及母亲,只能自己去往蜀中,从此姜维便与母亲天各一方,再也未能见面。


世人都知道姜维是至孝之人,可是当魏国用他的母亲书信前来劝降时,姜维为了大义,只含泪写下,“母亲大人,孩儿不孝,纵然有良田百顷,与一亩也没有区别,只要有远志,就不在乎当归了。”


从此算是与母亲诀别了。


回到蜀中,诸葛亮很欣赏姜维,便征辟姜维为仓曹掾,不仅加任奉义将军,还加封当阳亭侯。


同年,诸葛亮还给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写信称赞道:


“亮察伯约此人,对时事忠诚勤勉、思虑精密,察其才略,即使是永南(李邵)、季常(马良)也比过他,他真乃凉州上士也。”


不仅如此,诸葛亮继续赞道:“考虑到他的才能,需将五六千虎步军交其统领。


他不仅懂军事,而且有胆略,像这样心怀汉室,又有才能的人。


亮应该早日将其引荐给陛下。


自此亮可后事无忧矣!”



可以说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是非常高了,得到姜维,就像如获至宝一样。


不久,诸葛亮又上表,迁升姜维为中监军,担任征西将军。


如此被诸葛亮器重的姜维,又会有什么表现呢?


三、击退仲达用巧计


虽然在诸葛亮北伐时,史书上没有记载姜维有什么过人表现。


可是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姜维靠着智谋使得蜀汉大军全身而退。


诸葛亮在五次北伐均遭遇挫折后,心力交瘁,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为保大军顺利撤回汉中留下遗命,遗命要求姜维在魏延后面断后,也就是为魏延的断后做保障,相当于姜维是大军撤退的第一道防线。


可是魏延与杨仪积怨甚深,非但不愿意听从杨仪调遣,还率军先行从别道撤退了,使得诸葛亮预设两道防线,只剩下一道了。


好在姜维想出了妙计,击退了试图追击的司马懿。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当司马懿听说诸葛亮去世的消息,立即率军追了过来,可是突然看到姜维推着诸葛亮,在山头正在神态自若地望着自己。


吓得司马懿后背都冒出了冷汗,莫非诸葛亮去世是假消息,就是为了诱老夫出战,好设计埋伏自己。


可是司马懿,哪里知道姜维推着诸葛亮是木头雕刻成。


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木雕),越想越觉得有问题,二话不说就下令撤军,自己带头,奔行数十里后才停下来。


停下来,第一件事,司马懿就问左右将领:“诸位,吾头尚在否?”


众将俱回答道:“尚在。”


为避免再中埋伏,司马懿便不再下令追击了。


于是蜀军从容撤回汉中,进入斜谷后,才对诸葛亮讣告发丧。


当地百姓听说此事后,就造了谚语:“死诸葛走生仲达”来编排司马懿畏孔明如虎。


司马懿听闻蜀军在斜谷发丧后,便自嘲道:“懿能料生,岂能料死也。”


其后,当司马懿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时,感叹道:“孔明真乃天下奇才,懿不及他。”


当姜维率军撤回到成都后,就被后主刘禅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还封了平襄侯。


在诸葛亮去世,魏延被杀后,姜维就成了蜀汉军中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


接下来姜维会有怎样的操作呢?


四、连结羌胡等时机


大家想到第一件事就是北伐,其实并没有,在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主政,相比于诸葛亮积极北伐,蒋琬则主要是安内。


而姜维跟随蒋琬主要的工作也就是维稳,很少主动出击。


在延熙元年(238年),姜维跟随大将军蒋琬于汉中驻军,蒋琬就任命姜维为营中司马,让姜维率领偏师,多次西入羌中作战。


有一次,姜维率领偏师经过汶山郡时,前去看望了流放在此的名士廖立,并称赞廖立意气不减当年,而且谈吐还有往昔的风采。


到了延熙三年(240年),姜维率偏师攻打陇西,不巧的是魏将郭淮正好进军羌中,不知在何处,双方不期而遇,姜维率军打败郭淮后退军了。


在延熙五年(242年),姜维率领偏师从汉中回到涪县驻防。


到了延熙六年(243年),大将军蒋琬因为病情,也从汉中返回到了涪县,到了涪县病情更加严重,此时,姜维则被迁升为镇西大将军,任领凉州刺史。


时间来到了延熙九年(246年),姜维再次率军进攻陇西,再次击败了魏将郭淮、夏侯霸等人。


到了延熙十年(247年),姜维被迁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


同年,汶山郡平康县的夷族起事,姜维率兵将其讨平。


不久,雍州、凉州等地区的羌胡族人背弃魏国而投降蜀。


姜维率兵出陇右前去接应,这次又和老对头魏国的雍州刺史郭淮,以及身为讨蜀护军夏侯霸在洮西相遇了,双方大战一场,胜负如何,史料没有记载。


只知道结果是,姜维将投降的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人和其所部,迁往了蜀境。


到了延熙十二年(249年),蜀汉后主赐姜维假节,而姜维则率军出西平,没有打赢就撤回来了。


虽然姜维在蒋琬和费祎主政只是小打小闹,可是姜维心心念念还是北伐。


由于姜维熟知陇西的风俗,加上自己文武双全,他就通过拉拢当地的羌、胡部族为自己的羽翼,这样陇西之地很快就会被蜀汉所占据。


虽然谋划很好,可是每当姜维想兴兵前往时,都会遭到费祎阻止。


对于姜维想要北伐的念头,费祎不仅不支持,反而给姜维泼冷水,“伯约,我等才干与丞相相比那是差得太远了。


丞相尚且不能平定中原,何况是我们这些人呢?


如今我等能保全国家,治理百姓,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像克复中原的功业,还是等待有才能的人来办吧!


不要希望靠着侥幸,就能取得成功。


如此冒进,一旦失败,那不就悔之晚矣嘛!”


可是费祎劝说并没有打动姜维,由于拗不过,只好给姜维不到一万军队,让其去折腾吧!


由于人数不够,姜维总是无功而返。


在延熙十三年(250年),姜维再次率军攻打西平,这次姜维有了一个意外收获,那就是俘虏魏将军郭循。


郭循到来,会对姜维境遇造成什么改变呢?


五、主持北伐遭挫败


谁能想到魏国降将,竟然能改变蜀国的朝局。


在延熙十六年(253年)春,大将军费祎被魏国降将郭循刺杀身亡了,也就是投降姜维的那个魏国降将郭循。


对于费祎的身亡,也难怪后人会猜想姜维作为幕后真凶,是存在一定可能性的。


至于真相如何,只能成为一段公案了。


同年四月,姜维率领数万人从石营出发,围攻南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拿下的三郡之一)。


此时陈泰是魏国的雍州刺史,他率军前来救援,等到他行军至洛门时,姜维就因军粮耗尽而退军。


到了延熙十七年(254年),蜀汉后主加姜维督内外军事,此时姜维才掌握了蜀汉的军权,这一年姜维已经五十二岁。


姜维拿到兵权的第一件事,还是北伐,他率军出陇西。


同年四月,狄道长李简听说姜维率兵前来,马上举城投降。


拿下狄道城后,姜维开始进围襄武,到了十月,姜维不仅杀败魏将徐质,还将其斩首。


魏军失去主将后,只能败退。


姜维则乘胜追击,先后攻破了河间、临洮等地,由于无法分兵驻守,姜维只能将当地百姓迁往蜀地。


在延熙十八年(255年)七月,姜维听说魏国大将军司马师病亡了,他立即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诸军出狄道,再次开启北伐。


听说姜维又北伐了,身为征西将军的陈泰立刻命令雍州刺史王经前去狄道驻扎,抵挡住姜维等人率领蜀军的进攻,待自己率主力赶到后,共同钳击蜀军。


可是王经到达狄道后,并没有老实防守,而是选择主动,结果在洮西被姜维杀得大败。


魏军死伤过万,王经至率领数千人逃回了狄道城。


姜维趁势进兵,开始围攻狄道城。


不巧的是,魏国的征西将军陈泰和邓艾刚好,率军前来解围,他们分三路兵马赶至陇西。


他们不仅避开了姜维事先设下的伏兵,还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达到了狄道东南山上。


然后他们燃火击鼓与城内取得联络,守军见援军已到,士气大振,又开始主动出击。


可是姜维下令军队沿山进攻,将准备与山上魏军会合的魏军给击退。


这时陈泰就恰当散播言论,说要截断蜀军退路。


姜维见曹魏援军已经赶到,自己又无计可趁,于是只能在九月二十五日从钟堤撤军回去了。


在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维从卫将军迁升为了大将军。


姜维再一次升官了,他想到第一件事还是北伐。


于是他整顿兵马,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并约定在上邽会合。


可是当姜维率军赶到上邽时,胡济却没有如期而至,导致姜维率领孤军在段谷被魏将邓艾给碾压了。


此战,姜维所部死伤惨重,加上姜维数年北伐,使得蜀中百姓对姜维民怨很深,连陇西也开始躁动不安了。


于是姜维请求自贬为后将军,然后仍然行大将军事,对于此事,后主准允了。


延熙二十年(257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举兵反叛司马氏,听说这个消息,姜维立即趁魏国关中空虚,想率兵出秦川,后来决定率领万人出骆谷。


当姜维率军行径到沈岭时,长城的守军太少而且粮食又很多,当他们听说姜维率军前来时,守城众人都感到惶恐害怕。


于是魏大将军司马望就前来坐镇,邓艾也从陇右出兵,两人都驻扎于长城。


姜维则驻军于芒水,依山扎营,姜维多次出兵挑战,但司马望与邓艾都选择坚守不出。


到了景耀元年(258年),姜维听说诸葛诞兵败身死的消息后,他明白此次北伐良机已经不在了。


于是姜维撤兵返回成都了,而后主刘禅则恢复姜维大将军的职位。


时间来到了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再次率兵出汉、侯和,结果被邓艾所击败,姜维只能率部退驻于沓中。


由于姜维常年领兵在外,导致宦官黄皓很容易地在内弄权了,并且黄皓还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大将军阎宇,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


姜维对于黄皓恣意专权十分厌恶,就上书请求诛杀黄皓,但是后主刘禅就是不肯。


对于后主这个态度,姜维明白后主对于黄皓的信任远超自己,为了避免回到成都后,遭到黄皓的迫害,于是不敢回成都,只能滞留沓中种麦。


对于后主宠信奸佞的做法,姜维也是无可奈何,面对着失去主上信任的局面,姜维会迎来怎样的结局呢?


六、以身殉国守初心


面对着昏主当道的局势,等到姜维的下场也是可想而知了。


到了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说钟会已经领兵到了关中,就上表给后主刘禅,劝说刘禅应该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于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以便防患于未然。


可是黄皓听信鬼神之说,就告诉刘禅敌军不会前来,于是刘禅就没有把姜维的上表当回事,这使得蜀汉群臣都不知道魏国开始伐蜀了。


等到钟会将率兵行进至骆谷,邓艾将所部带入沓中时,刘禅才发觉魏国已经大军压境了,这个时候,他派遣廖化去支援沓中,让张翼与董厥支援阳安关口。


等到廖化率军赶到阴平时,就听说魏国将领诸葛绪向建威进发,于是廖化就决定在阴平驻扎等待着。


一个月后,在沓中的姜维被邓艾击败,同样退驻到了阴平,此时钟会在围攻汉、乐二城,同时钟会又另派军队进攻关口。


关口蜀将傅佥出城战斗至死,而另一位守将蒋舒却选择开城投降。


钟会见到关口已经攻下,于是率军长驱直入。


在阴平的姜维和廖化只好放弃坚守阴平,与阳安关口张翼、董厥会合,共同退保剑阁。


钟会也率军赶到了剑阁,看到剑阁地势后,就决定给姜维写信劝降,可是姜维对钟会来信没有作回应。


靠着险要地势,姜维把钟会屡次进攻都击退了。


钟会见到难以攻下剑阁,又遇到粮食短缺的问题,于是,钟会就与诸将商议,准备撤军了。


本来蜀汉的危机就要化险为夷了,偏偏这个时候邓艾从阴平发起了偷袭。


邓艾从景谷道偷渡,然后一路进兵至绵竹,击败了绵竹守将诸葛瞻,兵锋直指成都。


在成都享乐的刘禅听说魏军打到了成都,刘禅没有做任何抵抗,就开城投降了,还下敕令让姜维投降,不得抵抗。


在剑阁的姜维听说后主投降消息后,悲痛道:“臣等尚能死战,陛下何故先降啊!”


姜维军中的将士听说后主投降的消息后,都拔起刀剑,奋力挥砍石头,以此发泄心头的愤怒。


但是后主已经投降了,再力战也无济于事了,于是姜维只能率军向钟会投降了。


姜维投降钟会后,钟会对姜维十分厚待,不仅将姜维的印号节盖,还与姜维“出则同车,坐则同席”,可以是将姜维视为自己的心腹,同时还让姜维统领五万人作为前锋。


对于钟会对自己厚待,姜维早就察觉到了欲在成都自称益州牧的异志。


于是姜维就试图利用钟会的异志,来帮助自己光复蜀汉。


首先姜维怂恿钟会杀死魏国伐蜀诸将,使其以为能够掌控蜀地。


然后姜维暗中写信给刘禅,让后主刘禅暂且忍受几日屈辱,自己会伺机利用钟会帮助后主复国。


在姜维的怂恿下,钟会一方面陷害邓艾,一方面准备趁魏国伐蜀诸将为魏国皇太后发丧之机将其全部杀死。


可是诸将才来了一半,钟会谋划就被南安太守胡烈得知了,胡烈立即就在成都发动了兵变,很快就将姜维(含其妻儿)、钟会等人全都杀害,


被构陷的邓艾也在掩护长安途中被田续杀害了。


自此姜维退出了历史舞台,享年六十二岁。


纵观姜维一生,二十六岁以前,他只是魏国的小官,惨遭太守抛弃,二十六以后,他遇到了诸葛丞相,他得到赏识,从此他有了理想——光复汉室,并且为此奋斗终生,百折不挠。


丞相去世后,只有姜维对北伐念念不忘,要问他为何如此坚持?因为他深知蜀汉弱小,唯一才能使其存续。


哪怕有人劝他不要痴心妄想,可是他从未放弃,他就是季汉最后的余晖,他是值得敬佩的人。


对于他最后的抗争,本人只想说:人可灭,理想不能灭,其志永存!


姜维:蜀汉名将,他是蜀汉最后的守护者,他知恩图报,他忠义无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