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黑马诞生!这家消金半年贷款余额增四倍,母行给力、猛推线下

2023-09-02 12:57 作者:镭射财经  | 我要投稿


来源 | 镭射财经(leishecaijing)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半年业绩披露已近尾声,行业利润表整体维持稳健增长态势,但资产增速明显弱于利润增速。营收利润规模仍能实现较快增速,取决于相对稳定的息差环境。

受资产端定价调整趋于稳定,负债端成本逐渐下降影响,消费金融公司的净利息收入规模得以向上突破。加之年初以来各家机构收紧风控,细化客群分层,严控通过率,资产质量可控,计提减值损失对利润的抵消未出现大幅波动。

相比之下,资产增长疲软的趋势进一步凸显,头部消金公司的资产和在贷规模较年初多维持在个位数增长,腰尾部机构由于基数较小的原因,增速相对较高。在行业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资产荒继续在消金公司中蔓延。

不过,由于各家机构的资源禀赋和经营策略不同,在面对资产荒时的扩张节奏也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其中,以资产和在贷增速口径来看,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凭借行业第一的资产扩张速度,成为上半年的行业黑马。

财报数据显示,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在2023年上半年录得总资产226.66亿元,比年初增加181.08亿元,增速达397.28%;净资产50.23亿元比年初增加44.47亿元;表内贷款余额202.73亿元,较年初净增162.75亿元,增速高达407.08%。

对比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资产大盘规模,南银法巴消费金融的体量已经跃升到行业腰部。南银法巴能在半年内快速完成业务起量,主要基于三个业务条线基础:助贷、母行CFC存量导入、线下直营。

与其他新入局玩家死磕助贷相比,典型如苏银消金,南银法巴消费金融的自营+助贷组合模式,也为其博得更大的体量空间打下基础。

线下增量+母行存量

依托线下直营业务部,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全国展业战略铺开,实现对线下市场的快速渗透。

「镭射财经」获悉,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在此前母行网点区域的基础上,通过新设业务部的形式不断扩大展业范围,上半年展业城市已超30家。目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的展业区域已覆盖陕西、广东、北京、上海、河北、江苏、浙江、四川、安徽、陕西、福建、湖南、湖北、天津等地,一二线城市及省会城市直营网点已基本搭建完毕,其中江浙沪地区渗透最深。

接下来,南银法巴消费金融还将拓展更多新的城市。线下模式上,南银法巴采取纯直营模式,亦有代理渠道协助进件;目标客群为定价12%-18%的社保、公积金客群,以及企业主群体。

相比其他线下消金公司的客群策略,南银法巴客群相对宽松,只缴社保也可做。具体来看,南银法巴线下目标客群分为工薪客群和法人客群,工薪客群须缴纳社保或公积金;法人须本地户口,营业执照满一年,外地户口营业执照满两年,名下有房产,真实经营。

按照不同客群资质,采取差异化定价。南银法巴客群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客群定价10%左右,门槛要求为本科学历及按揭房;乙类客群定价14%左右,本科学历或按揭房;丙类客群定价18%左右,大专及以下学历,无按揭房。

有接近南银法巴的人士称,南银法巴当前主推公积金产品,偏向更优质的工薪群体。虽然布局了小微贷产品,但通过率并不是很高,规模占比较小。

除了线下扩张,母行存量业务导入也是南银法巴快速起量的重要因素。

去年下半年,南京银行完成了对原苏宁消金的收购及增资,苏宁消金更名为南银法巴消金,南京银行以66.92%的持股比例成为南银法巴控股股东。作为实力雄厚的头部城商行,南京银行在资本和授信上给了南银法巴极大支持,起初 50亿元的资本,彰显南银法巴做大做强的决心。

资金输血之外,南京银行还将存量消金业务导入南银法巴。去年底,南京银行消费金融中心(CFC)的存量业务导入南银法巴,包括产品、渠道、线上和线下业务条线,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快速完成线上和线下业务框架的搭建。

南京银行CFC业务本就具备一定规模,且增速较快。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初,南京银行CFC贷款余额约80亿元。截至2022年年末,CFC表内贷款余额达489.8亿元,全年增长70.8亿元,7年时间增长率约为512%。随着CFC存量业务的继续导入,南银法巴消费金融的规模有望继续提升。

自2022年8月31日起至12月31日止,在由南京银行控股起4个月期间内,南银法巴实现营业收入2.13亿元,净利润1.01亿元。然而,截至2022年6月,南银法巴营业收入仅为0.46亿元,净利润在继续下跌,为亏损0.92亿元。

规模拉升的同时,业绩也开始有起色。今年是南银法巴重组合并后展业的首年,上半年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10.11亿元,净利润0.47亿元。收入水平已经迈入行业腰部,但利润受初期团队建设等成本消耗,还处较低水平。

对于南银法巴的业务前景,消金业内人士表示看好,但关键在于坚持直营、防中介,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南银消金大概率会在1-2年左右的时间实现500亿+的规模,三年后成为行业头部也有可能。”

资产荒下的突围战

行业座次的进阶取决于资产扩张的能力,在行业资产紧缩的背景下,能找到差异化突围路线,实际上非常难。有消金从业者称,现在的市场情况是大家都不缺钱,缺的是与消金成本相匹配的风险资产,有钱却投不出去。

尤其是在线上,当前线上流量场景和助贷业务可供挖掘的优质资产变少,在平台自营和银行资方筛选后,剩下的资产对消金公司而言质量不高。

“现在高收益的资产很难拿到了,能上量的基本上都是融担、固收类业务,大概6%的稳定收益率,但扣除成本后,也剩余不多。”

要想在资产荒的焦虑中继续保持扩张节奏,业务自主可控就变得至关重要。对于消费金融公司而言,业务自主可控大致分三个层次:其一做好线下业务基本盘,搭建团队防中介;其二助贷资产分散,能接尽可接,避免集中度风险;其三通过线上自营平台承接存量客户的转化和引流,做好线上自营。

从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现状来看,各机构基本上都是沿着上述多元业务结构发展。受困于资产稀缺压力,任何单一业务线都难再支撑增长。拿头部消金来说,去年至今线上代表机构招联不断试水线下业务,线下代表机构兴业消金开始积极布局线上。

尽管各家机构都在发力自营,而实际上除了头部少数机构具备自营和存量经营能力外,多数消费金融公司还是靠助贷维持体量。资源禀赋不同、展业理念差异,部分消费金融公司靠助贷存活无可厚非,但想要做到千亿级别,只靠助贷显然不行。

保持线下直营、线上助贷、线上自营业务均衡发展,才是后排消费金融公司尤其是城商系消费金融公司做强的底层逻辑。从这一点看,南银法巴、杭银消金、宁银消金踩准了节奏。


黑马诞生!这家消金半年贷款余额增四倍,母行给力、猛推线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