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专访留美咨询师蒋月清:我个人追求一种平等、互相尊重的咨访关系,来访者并不是弱者

2021-05-21 13:55 作者:曼朗mindfront  | 我要投稿



近两年,“系统”变成了一个热词,和内卷、贫富、鸡娃、打工人随机排列组合,就能组成刷屏的财富密码。


“人人都生活在系统之中。”心理咨询师蒋月清在访问中也提到了这个词,“在我的工作中,我不仅会从个体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同时会以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去考虑不同系统对这个个体的影响。”


拿到宾夕法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咨询双硕士学位后,她在美国费城精神卫生系统和高中任职过一段时间,随后她又放弃了这份在别人看来相当理想的工作,被命运牵引着回到了广州,开始了对国内心理咨询和青少年及其家庭工作的探索。



留美心理咨询师蒋月清

 独家对话时间 

国际卫生组织的标准是每 1000 人配备 1 名心理咨询师,这被称作“健康社会的平衡点”。按这个比例,中国的咨询师缺口还很大。


Q:是什么触发了你,让你想要要回到国内做咨询?


A:前几年,国内获得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是比较容易的,这导致行业乱象层出不穷。经过正规、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较少。回国后,我发现国内心理咨询的就业前景比我预期的要乐观,心理咨询市场已经在逐步规范。一些心理机构正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这增加了我回国就业的信心。另外,我也希望将在国外学习到的专业的、实证的知识和技术本土化,让国人受益。


除了成人群体,我还对青少年及其家庭工作十分感兴趣。心理问题的低龄化,一方面是因为未成年人的脆弱性让他们的问题更容易被看见;另一方面,现在的儿童和青少年面临更加严峻的学业、人际压力。一些孩子在入学后会出现适应力的问题,而学校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应试教育压抑的氛围可能让孩子喘不过气来。


其次,同辈竞争也日益激烈,焦虑的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影响孩子。另外,校园霸凌问题常被忽视。直到 2019 年,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国内民众才逐渐开始反思校园霸凌的影响。孩子在被欺凌、孤立时感到无助、痛苦,而这些事件极有可能会成为创伤来源。


但令人唏嘘的是,在国内,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我希望能够改变这个现状。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在儿童和青少年中非常常见。据研究统计,我国中学生中曾有过自杀想法的人占比高达 20.7%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困扰的表现形式与成人存在一定差异,他们的情绪问题可能外化为行为问题,例如,厌学、逆反、攻击行为、社交回避和网络成瘾等。


有相当比例的孩子也与家长出现了一些沟通问题和亲子关系问题。我们对孩子的关爱,不能局限于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必须意识到青春期是情绪和行为问题多发的阶段,重视孩子的需求和心理健康。



我个人追求一种平等、互相尊重的咨访关系,来访者并不是弱者。


Q:你是怎么理解心理咨询、咨询师的角色和咨访关系的?


A:心理咨询是一种治疗手段。和心理科医生以药物作为治疗手段不同,咨询的治疗工具是咨询技术和咨询师的个人特质。


咨询师是倾听者,我会努力地从来访者的角度看待他们的世界,尝试体会他们经历过的情绪体验,引导其探索自己的认知、情绪、行为和关系模式,从而对自我和人际关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如果来访者愿意做出改变或者新的尝试,我们也会一起去探讨实现的途径。 


我个人追求一种平等、互相尊重的咨访关系,来访者并不是弱者。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生命的某些阶段遇到一些困难、挑战,感到低落、迷茫;咨询师也并非是知道所有答案的“权威”。咨询师更像是一个守护者,我会陪伴我的来访者走这段旅程,相信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勇气和闪光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和来访者会一同制定目标,这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


蒋月清作品《Freedom


Q:你的来访者一般都在什么情况下来做咨询?


A:心理咨询的适用人群很广泛,不同人群也有不同的需求。怀疑有重度心理障碍的患者需要咨询医生是否采用药物治疗,而咨询则可以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处理一些次生问题如人际关系、适应力等。实证研究表明,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咨询的效果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或只做心理咨询的效果更佳。


在工作中,我也接触到一些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来访者,他们症状并没有达到临床诊断的标准,但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的困扰。比如,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们的考试焦虑?是什么让来访者不断陷入不健康的亲密关系?我会去帮助来访者分析他们的某些行为和关系模式,他们的自我觉察、探索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健康人群也可以从心理咨询中获益,咨询可以缓解他们的某些困扰,或者帮助他们达到能力提升、优化自身发展的目的。


我观察到部分来访者是当他们的问题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才开始寻求专业的帮助。心理问题的污名化效应、社会对某些人群的刻板印象和偏见阻碍了人们及时地寻求专业帮助。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培养公民的心理健康意识是消解病耻感的第一步。


Q:那他们接受咨询的方式一样吗?


A:心理咨询分为个体咨询、家庭治疗和团体辅导。个体咨询以对话为主,但不只是寻常的聊天。除了谈话,还有绘画疗法、游戏治疗、音乐治疗等形式,适用于需要非言语治疗的或有心理创伤的各年龄段人群(儿童、青少年和成人)。 


家庭治疗会邀请一些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咨询,让家庭关系更加融洽,从而提升幸福感。 


团体辅导由咨询师进行带领,此种形式让来访者与有类似困扰的人一起在安全、支持性的环境中探讨问题,共渡难关,获得成长。



Q:对于心理问题的治疗,你见过最多的误区是什么?


A:症状比较严重或者存在精神病性症状的来访者需要经过精神科医生诊断,由医生判断、双方商讨是否需要服药。


对药物缺乏基本了解、对药物副作用的过分担忧可能会让一些人错失有效的治疗。部分人对心理咨询抱有过高的期待——认为心理咨询是万能的,这种错误认知阻碍了必要的医治。


我希望来访者意识到心理问题综合性干预方案的重要性,并且对治疗方案和时间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美国的绝大数医院和专业精神心理机构都采取了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的模式。


曼朗医疗也应用了这个模式,我们的团队成员包括了心理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和护士等人员。根据客户的需要,我们可以和其他学科的医学专家进行联合会诊。


在曼朗医疗,诊疗流程一般是:(1)客户先接受心理科医生的评估,有医学背景的心理科医生可以排除甲状腺疾病等器质性病变的影响,明确来访者的问题并商讨治疗方案(心理科循证的干预方式包括药物、心理和物理治疗);(2)如果来访者有接受心理咨询的意愿,则由咨询师进行访谈。如果咨询师在工作过程中觉察到来访者症状的明显变化,也会反馈给医生。这样,咨询师和医生之间形成了一个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小组,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诊疗。


探索和转变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即使是短程的心理咨询,平均也需要 6-8 次才能起效。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就需要中、长程的治疗。


心理咨询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来访者在回忆一些事件时可能会重新体验某些负性的情绪,觉得症状有反复,但这都是在为之后获得对问题的新见解、重构认知和建立起积极的应对策略做铺垫。心理咨询就像做手术,你需要打开身体,去深入剖析问题所在,治疗、缝合,才有可能康复。


蒋月清作品《Flora》



我对中国的心理健康领域抱有更大愿景,希望能推动平等、民主的发展,例如为相关国家政策的制定献计献策,保护弱势群体,争取平权。




Q:接下来你还有什么想要尝试的新的期望吗??


A:中国人心理疾病终生患病率为 16.6%,超过 2 亿人受到心理疾病的困扰,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同时,很多国人也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只是他们的症状尚未达到临床诊断的标准。


咨询师通过个案能够帮助到的人是有限的。作为专业人士,我愿意积极参与到学校、社区、媒体以及专业机构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中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惠及更多人,营造更优的大环境。


此外,心理问题的治疗固然重要,但完备的先期预防工作不仅能减少一些可以避免的苦楚,而且能减少后期治疗的工作量。


我对中国的心理健康领域抱有更大愿景,希望能推动平等、民主的发展,例如为相关国家政策的制定献计献策,保护弱势群体,争取平权。这也是我在海外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


人人都生活在系统之中。在我的工作中,我不仅会从个体的角度(如性格特点、经历)去看待问题,同时会以一个更为全面的视角去考虑不同系统(如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等)对这个个体的影响。


蒋月清手绘作品 


专访留美咨询师蒋月清:我个人追求一种平等、互相尊重的咨访关系,来访者并不是弱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