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都是假的,积蓄点钱要紧”
鲁迅当年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写书的稿费、大学任教的工资和担任教育部官职的工资,按当时的物价来看,鲁迅是实打实的高收入人群了。
他非常的善于财富管理,有记账习惯,《鲁迅日记》有他写的十分详细的日常生活各种收入与支出记录;还不准别人拖欠稿费,可以说的锱铢必较;另外他也和现在很多人一样贷款买房。
鲁迅也梦想着早日实现财务自由:
“在钱下呼吸,实在太苦,苦还不妨,受气却难耐……我想此后只要以工作赚得生活费,不受意外的气,又有点自己玩玩的余暇,就可以算是幸福了。”
“年轻时,要注意多留点积蓄。”
1917年,27岁刚刚留学回国的胡适,在北京大学任教授时的月薪为280银元。1931年,胡适月薪600银元,加上他著作的版税、稿酬等,估算每月收入能有1500银元,可以说是生活非常富裕。
但是,胡适不注重理财,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典型的月光族,长期没有积蓄。战争爆发后,胡适的生活开始拮据起来。到了晚年,他经常告诫身边的人“年轻时,要注意多留点积蓄。”
分享两个名人的财富管理小故事,希望对看到的人有所启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