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中华诗词之美(全50讲)

1诗与词有差别:《尚书》“诗言志”—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理想、“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词(文学体式/长短句/诗余)
抒情是你心中任何情感的感动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十五国风(人民生活)
颂:祭祀歌颂祖先、雅:雅正(both反映政治)
文:载道
2词的传统
诗:作者显意识的活动——词:微妙的文学体式
来源:现实生活vs歌台舞榭(饮宴场所、配乐歌唱、先乐后填)
雅乐:庄严肃穆-清乐-燕乐:胡乐清乐法曲(religious)结合
国子:卿大夫士人子弟
《书经》:book of documents
《诗经》:book of songs
无长篇epic,有实际文字记载
3俗曲的失落:无人整理,无人刊刻流传
后蜀-赵崇祚:《花间集》500首(collection of songs among the flowers)大多数描写美女和爱情
庶几:大概,差不多
菩萨蛮:music tone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过门儿:中段器乐伴奏
4山:①山眉 “一双愁黛远山眉”
②枕头
古代的性别文化:庄姜夫人(夫/父性)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弄:观赏
5《长门赋》:闺中妇(思妇/怨妇)from gender culture
男子共同有被抛弃的感觉:不得志from三纲dominate-subordinate
小词:不言志不载道
6“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离骚》encounter in sorrow
美好品格的追求—屈原由来
积毁销骨
王国维:“妾身但使分明在,肯把朱颜悔”
石声汉:农学全书翻译
杜牧:“世间公道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犀角白线通灵:“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佛教:因果报应
兰因絮果
7南唐冯李词对花间词温韦的拓展
平仄声是诗词美感的一部分
鹧鸪:爱情象征
8深刻、高层次的联想
韦庄:四川被王建封宰相
未收录:年代不相及,交通不便利
9花落如雨🌸
“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李昪—李璟—李煜
10“独立小桥风满袖”
说不出割舍不点的惆怅
聚会是分离的前奏
一响:长or短(正义反义)
不是官能,不是感受,感情的意境
11“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离骚—人格感情的境界
美志不遂,哀痛惋惜
12李煜:经过沉重挫折的打击对人生有另外一种看法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虞美人: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无常对比
13《人间词话》出现前的传统词学
陶渊明“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元”
一世:三十年
14王国维十八岁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儒儒食复息,蠢蠢眠又起”
诗词的爱好者而非学者
15境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理想与写实
16“红杏枝头春意闹”
真感情:质的境界
现象学
晏殊宰相
17“庭院深深深几许”:朝廷贬谪
王国维:教外别传、背叛传统词学
超乎语言文字所写情外之意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批评
18语言学:续写/联想
词学:从异中看到同,从有中看到无
离骚写现实但超越现实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9《人间词话》1908-1910
《花间集》“诗客曲子词”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士为首:以天下为己任
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文以载道、诗言志的文化:男女感情不允许(词学在这种困惑中发展起来)
楚辞“美要眇兮宜修”
词的特点:深微、幽隐、美丽的境界
词不是显意识表达、定格低小
踽踽:孤单地行走
参知政事:宰相
文学作品不属于表面现实的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
20欧阳炯《南乡子》
欧阳修《蝶恋花》
“美志不遂”
语言决定是否给予联想
21语言符号的联想源自写作者的阅读背景
中国的美向内、隐晦的美
诗词养成敏锐的感觉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男子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大学问大事业都是在孤单中形成的
好坏标准:丰富的内涵联想
22李清照:新的语言、一争高下、“词别是一家”
苏东坡:句读不整齐、长短句
“众芳污秽美人迟暮”
23常州词派
论词第一篇文章—李清照
词别是一家
诗化从李后主开始
曲的表达相对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