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演员「去油」指南


注:本文为本人视频《男演员去油指南》的文字版本,出于篇幅考虑,视频中的部分拉片内容文章中做了小幅删减处理,论点论证等部分都完整保留和完善了部分措辞,大家按需使用,打开视频的朋友记得一键三连哦~ 爱你萌~
哈喽,大家好!最近我闺蜜给我发了一个信息跟我说:
「啊!雯婷,你能不能写一下某一个大帅哥的演技啊!就是,太‘油腻‘了!为什么长得这么帅,演戏这么「油腻」啊?」

我想了想,'油腻‘的确是一个表演中很常见的问题,但并不像很多观众想象的那样无可救药。
事实上,这是一个男演员…不,这是一个演员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在男演员身上会更加常见一些。
1. 为什么男演员更容易被形容为「油腻」?
好,那么为什么很多男性会被形容为「油腻」,或者很多男演员的表演会呈现出一种「油腻」的气质呢?
那么说到这里呢,其实我们需要好好地理解一下: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一个人「油腻」呢?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下「油腻」这个词。
「油腻」,绝大多数时候都带着一种强烈的求偶意味,并且这种求偶是非定向的。
关键词:
1、求偶性;
2、非定向。
之所以说「油腻」跟求偶有关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某人明确地以性为目的,在炫耀自己的交配权,这种情况下会表现出一种油腻性。
这个很好理解啊,就比如说在社交网站上,很多人愿意去晒自己的车、晒自己的表、晒自己的各种名牌包、乱七八糟的。然后还有就是在酒桌上,很多男性的领导,是吧...等等等等,我就不详细地描述了。

就是这些所有的表现,其实都在指向一个本质:
就是对于自己交配权的炫耀。
为什么很多人会表现出一种「油腻」的气质,或者说「油腻」的倾向呢?
因为ta很焦虑。
ta看上去是在焦虑求偶,或者说交配这件事情,但实际上还不完全是。
因为求偶这件事情本身还不是单纯的性,而是表现为性。这件事情本身反应的是其人对于权力的焦虑。而这种权力的焦虑,其实就包含了两个方面:
一个是社会权力的焦虑。就是这个男性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他必须通过交配权这个事情来体现或者证明。同时,也包括了他自己内心的一个自我认知的权力的焦虑。就是说这个男性对于自己的认知必须通过不断地炫耀自己的交配权。或者说通过在另外一个人身上、在另外一群人身上去找到这样的一种存在感来获得一个肯定。

第二点呢,就是说非定向。
就交配这件事情,对于很多的人来说它可能是定向的。就比如说我只会喜欢上某某某,或者说我就是特别喜欢某某某。那这个就是定向的。
很多人会很专注地去喜欢一件事情。你们去观察哈,但凡一个人非常专注地喜欢一个东西,这个人很难看起来「油腻」。
换句话说,一个男生如果很专注地追求一个女生,那他其实真的是可能会看起来傻,但是不会「油腻」。

「油腻」,就带着一种「精」在里面,我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
同时呢,这一点也是我们为什么很少用「油腻」来形容女性的原因。因为其实并不是说女性就不「油腻」,而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之下,女性的求偶的意识和求偶的表现形式,它往往是更加含蓄和收敛的。
同时客观上我们是一个以男性为主的、男性劳动力为主的,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女性对于男性往往还是会有更多的依赖。
同时呢,再加上我们这种文化的氛围,女性其实是更加压抑的。就是女性的内心世界,尤其是相关的欲望是更加压抑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女性一定会有更多的掩饰。所以女性会看起来相对不那么「油腻」,或者说我们很少用这个词来形容女性。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个词是只用来形容男性的。
其实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来讨论一下,是否存在不「油腻」的男性,或者说不「油腻」的男性是什么样的。
2. 不油腻的演员什么样?
因为我今年一直在追王志文的剧,然后我觉得在说到「不油腻的中年男性」这个话题里,他是特别有代表性的。
他虽然人到中年,不再青葱,但是很有魅力,毫无社会气,真的是男演员的典范。
我最近看了他一个戏叫《青瓷》,在这个戏里呢,他演了一个出轨的已婚男人。但是他把他的出轨诠释得非常得深,我想拿他在这个戏里面的两个片段来说一下,他是怎么样在表演上去做到不「油腻」的。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王志文在《青瓷》里面的两段表演哈:
第一段。
王志文(剧中角色名为张仲平)跟他的情人在那个荒郊野外吃饭,然后摸手然后就各种亲密,被他的一个朋友看见了。

这就是一个中年男人找了一个小三点的故事嘛。是非常常见的油腻中年男人的做法,对吧。
但是现在我们就看一下,在这个剧情之下,王志文到底是怎么来处理这个人物的。
被发现之后,王志文对他的朋友丛林说:
「这个事我得跟你解释一下」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首先他脸上并没有理所应当的表情。
一旦一个男性他身上在面对女性的时候出现理所应当的表情,其实就是浮现出我们刚刚说的那种强烈的对于交配权的炫耀感的时候——
当一个人并不是在因为喜欢定向地喜欢一个人,而产生一种感情的时候,这种情况之下,他是非常容易产生一种轻浮的表情的,这个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油腻」,就谁都可以,你知道吧。

王志文在说这话的时候他还往旁边看了一眼,对,他被自己的好朋友抓包了出轨,但是依然在紧张情人现在的状态。所以他朝着她的方向看了一眼,又看回了自己的好兄弟。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细节,但是在这个细节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
在这个人的内心深处,他是在乎这个特定的人的。我们能看到他心里不仅仅是自己,当他做错事被发现的时候,他心里是有着「他们」之间的这样的一段关系,甚至是两段关系,包括跟这个朋友的关系,以及他跟家里的关系的。
这不是一个绝对意义上自私的人,但是他出轨了。是这样的一个逻辑。
他的这个逻辑里面其实是包含了比单纯的「求偶」之外更加复杂和暧昧的情绪的。
他在做出出轨这个动作的时候,多少仍然有顾及到我旁边的人。这个动作很小,但是它很重要。它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佐证。
接着往下看。
王志文的这个好朋友就告诉他说:「这个是不一样,这个年轻嘛」
然后王志文做了一个这种,就是有一些嫌弃但实际上又很认可的表情。

这个表演很真实,很明显他的出轨对象曾真就是比他老婆年轻漂亮,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一个诚实的人,是可以接受这样的一个对于客观事实的控诉的。
嗯,所以对这个事情他带着一些嫌弃、一些回避的情感色彩,但是又认了。这样的一种表演,带着一些诚实在里面,因而能够让人感觉到这个人没有那么可憎——
他错了,但心里依然有一杆秤,不是在一昧地找借口。
我们很多时候讲表演,其实就是讲演员对于一个词、一个事、还有一个人物的诠释。
那诠释是什么意思?就比如说,我在表演喝杯水。那么这个杯子我怎么拿起来怎么喝,喝的时候什么样的速度。这个都是表演的关键跟核心。
那么王志文在表演这个人物的时候,首先第一,他表演出了这个中年男人出轨的事实:就是他确确实实出轨了,这无可指摘对吧;第二,他表演出了这个男人对于自己出轨的这个事情,其实包含了一些不认可和包含了一些心理枷锁。这也是一个在这个社会环境下,一个男人他必然会有的一个心理状态,很多人做了这件事,很多人可能只是有过这个想法,但不论出于什么,它都有着广泛地引起共鸣的基础。所以他当然不招人讨厌。
但是这还没有完,接着往下看。
王志文叹了一口气。
这个叹气,真叫一个叹得特别是时候。
你知道,叹气这个动作,其实是在很多人生活中是一个非常不自觉、非常容易发生的动作。因为它是你心理活动的一种外化,但这个动作又不宜做得特别刻意。
叹气这个动作,它必须是要把很多无言的东西要包含在里面才可以的。
所以,即便是叹气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它也有很多种叹法。就是哭一样。
你可以把它形容为是一个情绪的巨大的载体。有的时候它是一个暂停键,有的时候它是一个重音符号。
很显然,这里王志文的这个角色内心世界就非常沉重。在这一声叹气里,他的诸多无奈都包含进去了。他当时对出镜,的确谈得上是透不过气来。
所以,这个动作,又进一步佐证了他的这样的一个出轨的行为的合理性,让人觉得他不是纯粹的色欲熏心。
接下来,王志文又说,要不然咱今天就先别聊这个事。
然后他的这个好朋友说改天也别聊。

你们要注意到这个地方有一个重点是什么。是王志文演的这个张仲平,他的眼神、注意力在哪个地方。
如果一个人在比如说一个男的,他出轨了之后,然后别人在跟他严肃对话。他的眼神一直在飘,或者他的眼神一直不聚焦的话,其实表明:他没有跟这个人真诚交流的意愿。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我们可以看到就是王志文在这个地方,他其实是有一点理亏的。而且他有一些回避。我们之后可以来分析一下张仲平这个人物啊,这个人物其实特别的复杂、特别的有意思。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人身上带着一种强烈的回避色彩。
OK,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依然非常真诚。这种真诚就体现在他跟他的好朋友在对话的时候,第一他明确地在语言上表达,我不是很想聊;但是第二,他又在非常认真地听对方说话。这个是一件特别特别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个动作能够极大程度地体现出这个人的不虚伪,就是王志文的这个聚焦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倾听。
你们可以看一下他的眼神里面啊,就包含了一种一点点弱的感觉,没有那么强势地看。
人的眼睛,其实眼部的肌肉它是有很多的能表现出很多情感色彩。它有一个肌肉的使用的问题。我们表达很多情感都是通过眼睛去进行的,就是你眼睛用力一点,然后飘忽一点,然后对吧,然后示弱一点,其实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那王志文在这里呢,他的眼神就完全没有那么强势。
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后面的很多的戏里面,眼神里面也时常包含着一种种软、一点点的弱。
这种一点点的软和弱,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疲惫。那么在这种疲惫之下,我们能够看到这个人的出轨的这个起点。
所以我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说呢,确确实实做了令人讨厌的事情。但是他又没有那么令人讨厌,也没有因为你好像觉得,他也有那么一点点的苦衷、一点点的可怜。
接着往下看一下啊,你看他会一直去关注到旁边的那个女生的状态。就他这种注意力的落点也很重要。

这就表现出,他一直想要试图去照顾到所有人的情绪。
这个人物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变得非常立体了。你看了会觉得,哎这个人,他还真不好用一个好字或者一个坏字给概括了。
再往下看,我们可以看到,王志文跟他的朋友说话的时候,他的手一开始是没有扣在一起的,但是丛林跟他说了「你是有家庭的」之后,他就会有这样的一个表现。

为什么?就是人的行为,其实还是由我们的内在去控制的。
王志文这个角色吧,他是一个心理枷锁极重的角色。这个角色一直处在一种网状的关系里面,所以他是对于自由、对于释放有着强烈的渴望的,但是他又逃不出去。
所以他心理活动还是挺复杂的。
在这种复杂之中,这个人又有很多顾忌、很多权衡、很多欲望,因此又显得很局促。对此,他也是普通人,他也会没有办法,他也会不知道该怎么办。
所以他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一种相对混沌中探索着一个人的活法。
就是说,王志文为什么能够把一个「油腻」的人物设定、一个「油腻」的情节里面的油腻的男主角演得不那么「油腻」呢?其实我觉得他还是演出了一种为难,他演出了一个中年男性被夹杂在现代社会之下的这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工作上又极度的焦虑、背负着巨大的枷锁的这样的一种状态之下的、有点抱负的普通男人所想要去寻求那么一点点空隙和安慰的为难。

《青瓷》王志文
就是很多时候哈,很多的人和很多的事,其实当我们放在一个非常具体的语境下去讨论和观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他真的不是出于作恶的目的,也不是出于伤害某个人的目的,而是一种当时情况下的较优解,或者说是当时情况下一种需要的满足。
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我们很容易对于这个人物有更多的理解和想象。
有的时候一个人做了坏事,他也是一个可怜人。
这个就是我觉得表演最终所传递出来的东西,就是我们理解到的和看到的是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是茫茫众生,是人间百态。
我们看艺术,或者是说接受艺术的熏陶,了解历史等等等等是为了什么呢?
不是为了炫耀,也不单纯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在那些虚拟的、虚构的故事里面去寻找一些可能是认同感的东西、可能是精神归属的东西。
我之前特别喜欢余华的一句话,就是说人类其实不能忍受太多的真实。有时候真的是这样。
人类常常非常需要去通过故事、通过虚拟的东西来建立自己的那个内心的世界。因为在那样的一个世界里面,你会觉得没有那么孤单。这种孤单是精神上的,就比如说啊我看到某某某某某真人秀,然后我就会联想到楚门的世界;我看到现实跟我的精神的连接,我的内心的认知有了一个依托;其实这个就是很多影视作品被需要的原因。
说白了,「油腻」,它也是一种社会真实。
当然,从演员或者说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完全是有很多的方法去规避他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去改变我们的认知,去改变我们的创作技巧,这个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前提是,你真的能意识到,「油腻」不是一种健康的状态。
因为往深了再多想一层,就会发现「油腻」背后是一种极大的虚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众号:宋雯婷(ID:swtstory)
搜索公众号名字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