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
远飞还是归巢:县城劳动力流失的困局与破解
——基于京鄂两地452名“小镇青年”的深度调查
中国是人口大国。而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上运转庞大的人口,正是我国在新世纪所面临的挑战。
时代匆匆更迭 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现今,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已然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我们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不断壮大我国综合实力”。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大中城市人口虹吸效应的压迫下,县城劳动力的流失会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一大痛点。这不仅会加剧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引发一系列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还会产生严重的二元体制,阻碍我国城镇化进程。
大量人口的流动是流出地的困境,也是流入地发展的难题。
随着潮水般的人口不断涌入一、二线城市,
过量需求与稀缺资源的适配问题使原本吸引劳动力的优质资源发生了“变异”。
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小镇青年”毕业半年后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城市“推力”与小镇“引力”的双重加持下,小镇青年们开始自发响应国家的“双创”政策,回到家乡,用自己的方式填补着小镇发展中的疏漏。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作为青年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我们中有不少人是从小镇出发,背井离乡,远赴一二线城市求学,且对于未来,心存疑虑:毕业之后是继续留在拥有优质资源的繁荣都市?还是选择“逃离北上广”、回到熟悉的家乡发展呢?
为了解开这些疑团,也为了家乡更好地发展,
我们/团队选取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作为实践调研地点,北京的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和丰台五个中心城区作为线上调研范围,
以探寻个人人生规划为缘起,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为机遇;
以探究小镇出路、帮助大城市疏解人口压力为初心;
乘春风 举红旗 挽桑弓
以期为(当代)县城劳动力流失的困局贡献青年力量
高铁 黄冈东站
正如曾经从这里出发远游的小镇青年们那样,
我们沿着他们的足迹,逆而行之,来到了这座古朴的小城,去探寻候鸟们远飞的起点。
团队从就业和创业两个方面入手,围绕回流小镇青年们的返乡意愿、从业状况和社会融入等问题展开调研。
在就业方面,我们对黄州当地读的六家大型企业相关负责人和员工分批次进行了深入访谈。
顾家家居华中黄冈制造基地员工:“我本来在杭州(上学和工作)。但工作上需要调动,正好国家也在号召这个,黄州毕竟是我老家,(我)父母也在这,(所以)就选择回来了。”
湖北黄冈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我是校招进公司的,男朋友也在这个企业工作,就想着能互相陪伴嘛,而且黄冈也是一座宜居的城市,以后我们就选择在这边发展了!”
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员工:“会考虑到家庭吧。深圳那边生活压力大,而且主要是小孩教育这个问题。这边工资不比大城市差,回来后甚至有些待遇还提高了。”
家庭观念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初心,不论是照顾父母,还是陪伴伴侣、教育子女,组建家庭都是影响小镇青年回流的关键因素。大城市较大的生活压力、对小镇发展前景的乐观预判和响应国家号召等因素也都在其中发挥了正向作用/积极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团队认为就业方面破局关键在于要全面扩大就业规模、完善就业途径、优化就业结构、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发展。
2021年10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巨大的政策帮扶力度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使小镇备受鼓舞、创新热情空前。
其中,像候鸟般归巢的回流青年们将从大城市“觅食”到的知识、技术和人脉带回了小镇,反哺建设家乡产业,让更多的新兴行业在小镇扎根、进一步推动了传统行业与现代化模式的接轨。
据黄冈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介绍:该基地以“创新发展,共赢未来”为宗旨,是为全国普高大学生中有创业需要的人群提供免费创业办公的硬件服务的平台。
我们从政策扶植、资金支持、大城市工作经历及影响等方面对基地的电商、教育、信息传媒和农产品等行业的回流青年创业者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到了现阶段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前景。
其中,湖北超福药业有限公司旗下的 “葛根醋”产品,为保障高温环境下醋的品质,公司不惜成本坚持选用价格较高的玻璃瓶分装。但因销售渠道和口感等问题,销量惨淡。
公司总经理吴超瑜:
“在品质和成本之间,品质是首选,(即使还不赚钱,我们也)要努力成为有责任感的良心企业,持续深耕康养产业,增加员工收入,打造利国、利民、利他、利己的优质企业。”
对于回流的创业青年而言,国家扶持政策、较强的乡土文化自信、对小城镇发展前景的乐观预判、大城市的从业经历和相关知识积累等因素都对他们返乡创业的选择有较大促进作用。
通过整理分析问卷及访谈结果,团队认为创业方面的破局关键在于应完善职工技能的培训体系、解决企业“用工荒”的问题,并应设立企业风险储备金、为创业青年提供基本保障。
近年,中央对小镇发展格外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纲领性文件
其中,农业的改革提升了黄冈的生产经营效率,解决了不少回流人口的就业问题;
教育领域的改革舒缓了小镇青年们忧虑已久的幼儿学前教育及子女上学问题;
医药卫生体系的优化服务令黄冈这座城市更为宜居,真正做到了让回流青年及其父母养老无忧;
全市29个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的建立和就业、社会保障网络的不断织密也让归巢的小镇青年们感受到了家乡的帮扶与温暖。
有了青年血液的注入,黄冈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科技创新屡创佳绩。远岫穿云 畲田得雨,归巢的青年们为家乡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发展方式全面转型提供了巨大动力。
“作为小镇青年,我觉得应该具备最基本的家国情怀。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路,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还是应该回归故土,建设家乡。因为我的根在这儿,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不能抛弃的。”66 位“小镇青年”的深入访谈、452 份有效问卷的恳切回答,回流青年们发自内心的家国情怀深深触动了团队成员的心。他们最终选择回到家乡,无论是出于对家庭的坚守,还是对归乡的忠贞,都是将个人命运的小舟与国家发展的大船紧紧维系在一起,同舟共济,助力城镇经济稳步提升,使个人发展、小镇发展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团队代表杨以恒:
“小镇是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小镇发展好了,资源才能流通。本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有机会以实践的形式走出校园、以研究的态度去挖掘社会中的经济现象。贴合另一种生活曲线、品尝独属于小镇青年们的酸甜苦辣,他们为远赴他乡的学子们指明了一条道路。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关心时事、了解国家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来将会成为振兴城镇的中坚力量,经贸学子将肩负新时代的重大使命,为新时代贡献力量。
小组成员佟昕炎:“我来自东北,我是小镇青年,我愿为家乡发展提供青年思路!”
小组成员杨罗会:“我来自湖南,我是小镇青年,我愿为家乡发展承担青年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理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中国的疆域上研究中国特色现象、提出复合国情的建议。我们不断求索,在党的召唤下勇往直前。城镇的未来,将由无数青年创造!深耕厚植,乡村振兴,我们仍在路上!
临赤壁、听江声,看暮色、忆黄州
红色的山河,这是我们的祖国!
感谢黄州企业负责人们对项目的帮助与重视!
感谢所有受访者们的支持与配合!
指导老师:杜文翠教授
素材拍摄:张妍、杨罗会
资料整理:佟昕炎、刘睿萱
内容撰写:李佳昕、杨以恒
视频制作:吴骁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