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增负,看上班人增负
从大学生增负,看上班人增负
有关于大学生增负,出现了两种声音——其中一种说,大学生的压力还不够大吗?为什么还要增负?另一种说,增负增得好,要让大学生担起社会的担子,不能搞拼命的初中高中,快乐的大学······
那么,大学生的负担如何呢?可以从上班族里找到一些对比,虽然各行各业都爱自称996以示敬业,但是,没人会为了不值得的工作拼命干活,所以,上班族会摸鱼。什么时候摸鱼呢?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待遇不行工作强度又大,所以摸鱼,以得到一种平衡,薪水微薄,没必要拼命干,身体才是本钱;另一种,就是觉得上班好累,没什么意思,相较之下摸鱼做别的事情就有意思多了(实质上不热爱或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兴趣)。
所以回到大学生的负担上,学习学的很多东西,以后走上社会未必用得上,于是一些学生秉持60分万岁的心态,平常摸鱼玩乐,期末突击学习,这是一种;另一种,觉得平常学得东西也没什么用,不如学点更有用的,于是老师讲课的时候摸鱼,做别的事情。第一种情况主要适用于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也会有,而第二种情况,主要在大三大四,大一大二,也可能有。
所以,所谓的增负,到底是什么呢?让同学们专心于课堂?学习他们所认为的、没必要的知识?不不,本质上来说,“增负”的概念,并不是增加负担,而是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学到真本事,能有用的、技术性的。
所以,增负并不等于增加课业负担,而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去学习有用的、贴合实际的知识,并且,学生们也能积极主动地接受、并认为这些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不会再去上课摸鱼。
兴趣总是最好的老师,摸鱼如果也只是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休息,那也无伤大雅。
简单地增加课业的强度是无用的,只会让学生更加卖力地“摸鱼”,糊弄学习任务,来。其一,学生依然会认为学不到切实的东西,这一点没有改变;其二挤占了太多时间的学习任务,只要能草草了事就好,因此更不会去研究其背后的内涵与实质。
简单而言,增负,是要让人在合适的位置上(人想要努力的方面、学科、领域等),做合适的事情,而这种事情,也要被当事人所认可(学习的课程安排、规划、课程衔接等)。
人只会在自己认同、且想要去做的事情上付出努力。
所以,同理,想要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需要无休无止的加班,需要的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能让人产生动力的奋斗原因(兴趣、理想、荣誉等),以及毫无后顾之忧的待遇、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过度地延长劳动时间,反而会引起员工们越来越习以为常的摸鱼。这种情景与做法,甚至不如两百年前,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泰勒(搬铁块实验,科学管理,泰勒,可以了解一下),泰勒给工人们安排了计件工作制度,并测试如何搬运更省力,还延长了工人的休息时间,不让工人累死累活地一直工作,果然,工人的效率大大提升······科学管理很重要,不管是上班,还是上学,增负也要有科学基础,不能拍脑袋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