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你是否需一副有线耳机?」余音 SG-01 上手体验


『有线耳机会被淘汰吗?』
当 Air Pods 带着耳机走向TWS无线化时,所有人都在问这个问题。让人不由想起当年耳机击败音箱成为主流的情景,有线耳机的命运也会如此吗?有线耳机会否又一次成为时代的眼泪?
今天光岩带着疑问,简单简短上手一款最近热度较高的一款耳机产品:「余音SG-01」。
让咱以一个非音乐发烧友,普通入门用户的角度去聊聊这款产品。


你觉得「耳机的颜值设计优先级高吗?」
这个问题不同人可能会有不同答案,对于发烧友来讲,可能外观颜值的优先级远低于性能素质。并且高端耳机的外观设计也往往服务于性能。
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讲,耳机作为一件贴身近脸日用品,除了实用外也必定附带一定的装饰属性。因此对于更多用户来讲,耳机的颜值事实上很重要,是选购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参考项。
在这方面,SG-01 可以说做的非常上道了,比如就看这外包装,你要和我说这是一款千元级别的耳机产品我也敢相信。

●老规矩,到手仪式感要有,先来个快进开箱吧:

GIF开箱动画-1
●来看看盒子里面有些啥?

GIF开箱动画-2
整个开箱过程有一种层层剥离,渐入佳境之感。加之包装的品质感还不错,整个开箱体验挺不错。
对于消费产品而言,第一印象好很重要,会给用户一个很好的正面导向,很显然锐可余音做到了。


●耳机本体的造型,有些像是两片「贝壳」,不对,用片不太合适,是两「块」。

●耳机采用拆卸式设计,对于发烧友来讲很友好,也是DIY和进阶所必须的。
不过对我而言,换更好的金线银线不太实际,但如果耳机线坏了,倒是可以方便后续维护更换成本。

●线材是编织线。

●随机附赠了很多不同颜色和大小的耳机套。

●这个拉链小袋子挺实用,但总是让我想起读书时候学习机的袋子。不过这个颜色放在口袋里似乎不太耐脏。


耳机的音质以及Hifi一直被称为玄学领域。
单从生理的角度,听觉比视觉更加需要经验来进行判断,因为声音是复合的、多维的。我们看高清画面不需要太多经验储备就能看到毛孔、发丝、色彩、光亮…但音乐需要太多的经验储备,来分辨丰富多样的音色、交织的声部、各种声音运动的空间…

作为一只经验有限的标准「木耳小白」,要我谈一副耳机的听音素质感受那肯定是为难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给到我听到的一些客观感受,如下:

●耳机机体材质是合金,质感确实很好,原以为会比较重,不过由于其腔体算不上大,因此实际佩戴方面舒舒服比较良好;
●听诊器效应有,但在了接受范围内,不明显;
●可以更换耳机线,可能对于部分用户是个很好的卖点,对我等普通用户而言,聊胜于无;
●标配耳机线是编织材质,韧性不错,也不容易缠绕;
●标配的线材有麦克风,这个话分两说,对于我等普通用户绝对是一个加分项,使用更加便捷。不过如果你是HiFi玩家,怕影响音质,问题也不大,直接换线就是;

●来简单说说听音感受。作为普通用户,没有玄学加成,我无法专业说清什么高中低频,只能说说主观感受。
主观感受是整体比较均衡,人声似乎比我之前用的耳机会更加清晰些。
高频不刺耳比较得当。
至于说低频,主观感受还行,但是没那么夸张,用“玄学领域”的话说应该叫 低音下潜不够?不过这对我来讲是好事,我讨厌低音在我脑袋里爆炸的感受!
综合我个人感受是整体比较均衡,参考这个价位,我觉得「均衡」是对它最好的肯定。

综合来讲,SG-01对于我个人来讲还比较满意的。
其实耳机这个品类很简单,没有太多可渲染详说的,就我结合自身用户群体的定位,以及自身为数不多的用机经验来讲,好与坏无非就是看参考物了,而199的售价也给到更多像我这样的普通用户可接受的试错机会。
除去耳机形态,我喜欢他富有品质感的开箱体验,我也欣赏其造型以及合金材质的使用,令品质感提升不少,我更加欣喜于其相对均衡的听音体验。
这一切如果附带上他200不到的售价,我认为这是一幅
「值得普通用户用最小的代价,去获取更好越级听音体验的产品。」


曾经的耳机是如何击败音箱而为主流的?
是价格吗?还是素质参数?显然都不是。耳机之所以成为主流无非就是便捷性以及性价比,意味着人们可以用更低的代价,和更加优雅的方式去享受音乐。
同样的,TWS无线形态耳机的出现,在便捷性上再一次呈现出对有线耳机压倒性的优势,也不奇怪大家对于有线耳机会否被淘汰的疑问。
还有一个事实是:没有比较。
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完全木耳,能感知好坏,只是多数人并没有听过更好更贵的产品,所以没有标准,更谈不上比较。
在很多人的概念机,耳机还只停留在「买手机送耳机」的概念里,只是一个附属品,为HiFi买单在多数人眼里是不可能的。
音质素质的边境效应明显,但便捷性却是可以很容易感知到、很容易比较的一个特性,所有人都经历过耳机线缠绕的苦难,所有人也认同无线耳机的便捷性。
「那么有线耳机会彻底消亡吗?」
我认为当然不会,甚至大概率在我们的有生之年都不会消失。
现阶段买耳机用户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寻求音质体验;
●寻求性价比;
●寻求便捷性;
TWS耳机可以轻松收割最后一类用户群体,但是却很难去完整覆盖其他几类的用户需求,这点与其技术实现的方式与缺陷密切相关。
像是寻求音质体验的用户,基本上就把无线耳机Pass了,或者说肯定不会是他们的唯一听音产品。
现阶段无线耳机很难做到接近有线耳机的HiFi,便捷性一定程度上是通过牺牲音质实现的。
至于注重性价比的人。
这要看他们愿意为音质付出多少代价。
退一万步讲,随着无线技术和蓝牙协议的发展,哪怕有一天无线耳机的音质能够媲美有线耳机了,但「同等级表现下」无线耳机的售价必然远高于有线耳机,依然没有性价比竞争力。而多数人又很难去脱离性价比谈产品力。
比如1999的tws无线耳机音质可能还不如199元的余音SG-01。
因此个人认为有线耳机可预见的未来,并不会被淘汰。
相反,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对于音频音质的追求进一步渗透,有线耳机可能会用一种更加坚韧,更加专一的形态,迎来第二春,他与无线耳机不再是取代关系,而是应用于不同场景的并列关系,就像平板和手机:在家我可能会用前者为主,但出门我一定带后者。
┃光岩
┃Sept.07.2021
非专业个人看法,欢迎讨论、点赞、关注。
如有不同看法以你为准。
允许属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