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04期《本草纲目》观影札记

2021-06-01 09:05 作者:山嵓  | 我要投稿

        这一期是讲的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集明朝以前本草学之大成,首次采用纲目体系为药物分类,开创了历代本草著作之先河。

李时珍

        李时珍生于1518年明朝正德年间蕲州城,中医药学家。幼时体弱多病且有目疾,十四中秀才,三次乡试未中。开始学医。学医难、从医难、著书难、出书难,中年丧父,但仍坚持逆流而上的决心和坚持。 除《本草纲目》,李时珍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其父李言闻,也是一名中医药学家。李时珍随其父学习行医,二人并肩逆行,精诚为医。不过李言闻终究逃不过光阴,与明嘉靖四十三年卒,留下了人参传、蕲艾传等。

        长子李建中、二子李建元、三子李建方、四子李建木。

        李时珍综合百家书籍,集成历代本草,以纲目分之,总标正名为纲,又附释名为目,以纲为举,次以集解、辨疑、正误为辅,列出各药物的形状附以气味、主治和药方。

       格物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李时珍极为注重实地考察,常四处寻医访药。许多药物的记述皆来自真实的医案。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怀平生夙愿,查历代典籍。踏万水千山,穿风霜雨雪。历寒来暑往,守一盏孤灯。       

医者,仁术也。

        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待病人如至亲之想,是医者本务。

        为医者,必医术精湛,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为医者,比道德高尚,大医精诚,乃医家持身之本;为医者,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凶吉,护惜身命。无论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如此可作苍生大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大医精诚,所谓何?为利益百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chi、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本草纲目》简介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记录药物1892种,共附药方11096首,绘制药图1109幅。是中国药物的集大成之作,首次用纲目体例,分类药物,开历代本草之先河,全书收录药物种类繁多,物质丰富,包含植物、动物、矿物、农学、物候、地理等各个方面,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后被收入医药学专科丛书《中华医藏》,是其中重要的医药学典籍。

        本草:探究以草为主的药物的书。

        纲目:将纲目分类体系引入本草领域,纲举而目张。

        大千世界,物各有性,性各有用,振纲分目,科学分类,开创先河。

        以前本草书的编法是在前人的记载上直接增补,缺少条理性和逻辑性。

        《本草纲目》共分16部: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服器部、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

        又细分60个小目,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药名下分8个项目以记述解释药物: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

        后附参考书目和辑书姓氏表,其参考了极多本草之书,例如《神农本草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药王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等书采八百余家,集中国药物学之大成。

        英国达尔文曾经多次引用,称其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201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李时珍像

        1952年北京著名画家蒋兆和接到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的电话,画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画像,但李时珍并无肖像流传,不过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在《本草纲目》中作序中有这样的描述:“楚蕲qi阳李君东璧,一日过予弇yan山园谒ye予,留饮数日,予窥其人睟sui然貌也,癯qu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蒋兆和就根据这段话创造出了李时珍像,从此作为李时珍的标准画像。

        苏联计划在莫斯科大学新建校舍中陈列60位世界级科学家的肖像,其中包括李时珍、祖冲之等人,1953年李时珍像镶嵌在新校舍大礼堂的走廊里,其他还有诸如牛顿、哥白尼、居里夫人、达尔文等人的画像。

《本草纲目》刊刻

        修本草工程浩大,唐宋官修本草,是专门委派官员带领医者完成。

        李时珍耗费30年才完成初稿,完成后,却由于规模庞大,无人愿意刊刻,于是李时珍于明万历八年从荆jing楚到江苏太仓弇山园向当世大儒王世贞求序,当时王世贞闭门谢客,直至看到通过门童递送的《本草纲目》后,立刻接见李时珍。

        皇皇五十二卷,集前朝本草之大成,又首次将纲目分类体例引入本草,开创历代本草之先河,结构严谨,内容详实,结构全面,前所未有。

        本草一书自炎帝及汉梁唐宋,每朝更新,愈加完备,但仍有错漏。天下医书,利益天下,当天下共修之,世代永新。

        李时珍又重修本草纲目十年,详加考订勘误,完成后,王世贞作序,金陵书商胡承龙进行刻印,即是现在的金陵版。

        甫及刻成,忽值数尽。即刚开始印刷,李时珍就去世了,没有看到成书。成书后李建元将书呈给皇帝,据《明神宗实录》记载:章下礼部,书留览。

《本草纲目》举例

【人参与桔jie梗】

        人参:连皮者黄润,色如防风。

        桔梗体坚有心而味苦,人参体实有心而味甘。——《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

【荞麦和苦荞】

        荞麦记在《嘉祐补注本草》中,但其与苦荞混杂,于是李时珍将苦荞与荞麦分开,分列条目。

        苦荞出南方,春社前后种之。——《本草纲目·谷部·第22卷》

【玉米与爆米花】

        本草纲目首次记录玉米和爆米花。

        玉蜀黍,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bi麦状。可炸炒食之,炒拆白花,如炒拆糯谷之状。——《本草纲目·谷部·第23卷》

【灵芝】

        灵芝有一定的药性,但只是属于菌属可食者,和木耳属于同列。以前的医书多有夸大,李时珍认为是谬误进行的修改。

【三七】

        对于发现的遗缺者,则进行增补,例如三七,本是军中常用的金疮药,医书中未写,李时珍补充到书中。金疮药又名金不换,可止血、散血、定痛、治疗金刃箭伤跌扑杖疮。

        云南白药的主料就是三七。

【旋花】

        旋花田野滕堑皆生,逐节延蔓。——《本草纲目·草部·第18卷》

        旋花汤可补损伤、补劳损、益精气。

【铅气之毒】

            中铅气之毒,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

观后感 

        这一期看完后,有4个感触:

        (1)这一期视频提出了一个概念“守正创新”,即究竟应该怎么创新?民科们自称为了免于被教育束缚思维,不学习,直接通过想象进行研究,得出了很多惊世观点,这究竟是反智还是创新。而本期直接点出了如何创新,应该守正创新。

        (2)李时珍距今只不过四百年,但我却有隔了很多个百年的感觉,这其实就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撕裂感。

        (3)我国目前还是十分注重中医药的发展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经发行11版了。取缔中医之声虽然来势汹汹但依然不能改变主流。神农尝百草,黄帝述内经。当感谢先贤护佑苍生。

        (4)以前网上有很多逆向民族主义者,对中国古代的成就进行大规模抹黑,中医里被它们黑的最狠的就是《本草纲目》,它们经常举出各种荒诞无稽的内容,说是出自《本草纲目》,并且还附上图片,以证明的确出自《本草纲目》。看了这一期就应该明白了,它们列举的内容都是《本草纲目》所驳斥的内容,《本草纲目》驳斥时是先将前人谬误内容写在前面,再在后面进行驳斥和纠正。本来这样做即严谨科学,又有理有据。不曾想反被这些心怀不轨的人利用,断章取义的拿出来,说是出自《本草纲目》,用以蛊惑群众。还有些经常作出违背祖宗决定的所谓“中医”,也是喜欢截取这些内容,让《本草纲目》为它们的“神药”站台背书,别的不说,类似“据《本草纲目》记载:灵芝有如何如何的神奇功效”这样的话术我都不知听了多少次了。

附录

【名言】

       《备急千金要方·序》: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备急千金要方·第1卷》:大医精诚。                  

       《进<本草纲目>疏》: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

                                            寿国以寿万民,寿万民以寿国。

       《本草纲目·序》: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禁以医术觏gou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

        《本草纲目·第1卷》:此本草之书,所以不厌详悉也。

        《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医者贵在格物也。

        《本草纲目·草部·第19卷》:盖未深加体审,惟居纸上猜度而已。

【参加人员】

主持人:撒贝宁

访谈间: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内科学家仝tong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研究员、明史研究室副主任解扬

典读会:

        艺术总监——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

        总编剧——张昆鹏

        李时珍扮演者——王劲松

        李建元扮演者——于小伟

        李言闻扮演者——姚安濂

(20210502——1:32:16)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04期《本草纲目》观影札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