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端招标人与特定投标人串谋的识别和应对
《招标投标法》规定了招标的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是招标人在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公开发布公告邀请投标人投标,邀请招标顾名思义是向特定的投标人发送邀请进行投标。公开招标是招标人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出公告,自行设定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具体招标文件内容;邀请招标,招标人要初步筛选和确认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邀请对象。招标端最常见的招数是招标人与特定投标人之间的串谋,涛哥认为可以有如下应对之法:
一是,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并将有关信息泄露给其他投标人,我们可将本次参投的投标人逐一进行股权结构梳理和分析,善意投标人可以尝试调查本次招标相关负责人是否有参股,需要特别关注在该投标人发标屡次中标的投标人,充分分析其关联方的股权、董事、高管的任职情况。
二是,招标人直接或者间接向投标人泄露标底、评标委员会成员等信息,我们可以利用市场分析方法,对所涉标底进行充分分析,按照市场公允价值判断投标项目建设或者产品的供应成本加上适当合理的行业利润去判断标底。一般来说,投标中标以价低者得,在同等投标价格面前选择质优的方案。如果某家企业所投标价格总是接近标底价格,则要充分关注招标负责人、招标代理机构及评标专家可能在其中存在利益勾连,需要按照上述方法核查其中的关联性。
三是,招标人明示或者暗示投标人压低或者抬高投标报价,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修改标书的同行,是不是他们从某种非正常渠道获取了标的价格,或者其他投标人的投标价格。此类相类似的背后动作还可能是招标人授意投标人撤换、修改投标文件。
四类,招标人明示或者暗示投标人为特定投标人中标提供方便,这一类属于比较隐秘的方式,一般难以察觉。但仍然要综合投标标书设定的条件是不是存在条件畸高或者畸低,条件设定过分严苛的情况可能是拟将合格投标人范围缩小,条件设定过分低质的情况可能是拟将不满足招标正常需求的投标人纳入投标人范围。因此,需要根据招标项目的行业具体情况分析,是否存在利用招标条件操控,明示或者暗示为特定投标人大开方便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