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PG 通鉴》25. 《创世纪》(Ultima)

大家好,我们是 The CRPG Book 中文化项目组,部分成员曾服务于柚子木字幕组旗下游戏频道“柚Game”。The CRPG Book 是 Felipe Pepe 联合百余位志愿者耗时四年整理的类百科书籍,覆盖了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的百余款游戏,是了解 CRPG 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我们作为千千万万试图翻译本书的项目组之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继续坚持这一宏伟的计划:我们致力于完整翻译本书,并加入大量科普类注释,在降低阅读门坎的同时提升其教育价值,向华人社群传播稍微严肃一点的游戏文化。
英文原版官网:https://crpgbook.wordpress.com/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项目组、项目进度、版权等信息,请参考本中文化项目网站:https://crpgbook.cn/
如果您愿意加入我们(翻译、排版、出版业),或者愿意提供其他帮助、资源,可以在这里找到联系方式:https://crpgbook.cn/contact/
-------------------- 以下是正文 --------------------

*《创世纪》在 1986 年重新发售了一版《创世纪1:黑暗时代》(Ultima 1: The First Age of Darkness),分别登陆了 Apple II、C64、IBM PC 以及各日本品牌电脑,包括 MSX2 和 FM-Towns。
《创世纪》(Ultima)
作者:RM
翻译:Thunderplus

“《阿卡拉贝:末日世界》(Akalabeth:World of Doom,后文简称为《阿卡拉贝》)成功之后,我想另起炉灶,做一款商业化游戏。最开始我给这个游戏设想的名字叫‘最后通牒’(Ultimatum)来着!它的代码系统和《阿卡拉贝》差不多,但构建游戏世界观的技术手法日臻完善。游戏地图很大一部分是基于我创造的一个 D&D 世界,叫做索沙利亚(Sosaria)。最终游戏完成的时候,我们还是决定以‘创世纪’给它命名。”
—— Richard Garriott
《创世纪》作者

事实上《创世纪》是理查德 · 加里奥特(Richard Garriot)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商业 RPG 游戏。[1]他把当年吸引了他这个极客青年的元素全都融合进了游戏里,于是《创世纪》横空出世。
《创世纪》的主世界幅员辽阔,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它把这个巨大的主世界与《阿卡拉贝》中随机生成的线画式地牢结合起来,还加入了无比麻烦的太空战,颇有 Atari 8-bit 上的《星际奇兵》(Star Raiders)的既视感,带来的游玩体验可谓妙趣横生、其乐无穷。无怪乎这一作如此成功。
游戏开始之时,索沙利亚的四片大陆已经屈服于邪恶法师蒙丹(Mondain)的统治。“不义之石”(Gem of Immortality)让他立于不败之地。你打败他的唯一机会是在集齐四颗魔法石之后,启动时空穿梭机回到过去,杀死当时羽翼未丰的法师本人。
游戏进程与机制较为松散,各任务之间相对独立,也就让玩家可以随心探索世界的各个角落。如果你专注通关的话,其实只需要 2 到 5 小时就能打通,所以这种探索自由度是很加分的。

游戏中大部分时间,你要么在收集黄金,以保证自己有钱买吃的和补给,不会饿死,要么在和怪物交战积累经验值,让你最终有资格启动时空穿梭机,完成游戏目标。经验值在这作中的意义仅限于此,角色等级基本上无足轻重。
获得 HP 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在地牢中杀死怪物并且生还而获得,还有一种是向列土封疆的八位国王上贡钱财(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不列颠之王,也是加里奥特本人的化身)。要提升角色属性,需要去寻找散布在地图各处的告示牌,与之互动。有四位国王会发布寻找告示牌的支线任务,完成后会有额外奖励。另外四位的任务包括奔赴地牢消灭怪物,前往城堡解救公主等。
该作战斗机制与《阿卡拉贝》比较类似,但是有时间限制,如果时限到了你还没有决定行动,就会失去这一回合。另外战斗不局限于地牢,在大地图上也会有敌人随机出现。
市镇和城堡的地图都是一整屏呈现,你能从七嘴八舌的弄臣[2]嘴里听到很多游戏线索。在酒吧消费也会探听到相关线索。你可以购买装备和食物,或者偷窃,但可能会惹到一看就不好惹的警卫。随着玩家的成长,游戏世界的科技也有所发展,商店里会上架各种新品武器和盔甲,从剑、弓、手枪到光剑,一应俱全,甚至有一把“相位剑”(phazor)。至于载具,你能买到带激光的气垫船,甚至航天飞机。
在游戏里你的种族可以是人类、精灵、矮人、波比特人[3],而职业可以是战士、牧师、盗贼、法师。不过这些只影响初始的加点,每一个种族和职业都能使用所有的武器和装备,除了少数法术是仅限法师使用的。

法术系统比较简单,只有几种魔法,通过卷轴施展。而真正有用的其实只有两个——魔梯术:上,和魔梯术:下。有了这两个,你的地牢之旅就会轻松许多,不用一步一步地把路线画下来,也不用辛苦寻找暗门。
《创世纪》在如下方面展现出它的革命性:其他 RPG 的核心在于打通地牢,而《创世纪》的精髓却在于史诗般的冒险本身。有巨大世界供你探索,你去到市镇,觐见国王,御马驰骋,穿梭时空。当然,也能在地牢里和怪物拼个你死我活。上手极其容易,丹尼斯 · 鲁贝(Denis Loubet)绘制的精美手册让你立刻进入世界观,再通过命令摘要界面学习一下游戏中的几个键位,就能开启你的旅程了。
《创世纪》是我玩的第一款 RPG。虽然我读过《无尽的任务》(Endless Quest)和《惊险岔路口》(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4]系列,对这种代入自己的冒险故事已经有一个概念,但在 1988 年,《创世纪》是 13 岁的我在自己的新 C64 电脑上从未体验过的奇妙乐趣。

我在玩这个游戏中学会了如何操作键位,理解了所谓 RPG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发现线索与提示,欣赏游戏手册的优秀文本与精美手绘,领会这个世界的独到韵味,真正沉浸于冒险之中。这与隔着屏幕看《霍比特人》电影实在是两回事。
我花了一个月时间玩通这个游戏,期间只给 Origin[5] 的求助热线打过一次电话,在接近尾声的时候。毕竟那会儿攻略还没那么好找。从此,我便深深爱上了 RPG 游戏。[6]
如果换一个游戏,我还会如此入迷么?比方说像《巫术》(Wizardry)那种难到让人抓狂的游戏,可玩角色固然很多,但只要在一个致命陷阱失足,你就与你的小队说再见。
或者像《地牢任务:阿帕莎神庙》(Dunjonquest:Temple of Apshai)那样,操作考究复杂,游戏世界的细节都分散在手册里让你找,角色成型也缓慢得多。它们能带给我同样的游戏体验么?
我觉得不能。


[1] 译者注:此处原文使用的“……, and it shows”现在成为了英语社区(特别是推特上)的一个meme(含义近似中文互联网的“梗”),较多用来表达对过去很流行,而现在已经消失于大众视野的事物的怀念和感叹。
[2] 译者注:虽然fool, jester, clown都有小丑的意思,但有细微差别。在莎士比亚作品中,三者分别为愚人或傻子,弄臣(类似于中国的伶人)和职业小丑。巫师1和巫师3的官方汉化用的是弄臣。
[3] 译者注:波比特人(Bobbits),居住在旧索沙利亚大陆上的常见种族之一,个头矮小,性格温和,拥有较高智慧也因此热爱追求知识,战斗能力偏弱,倾向于回避肢体冲突。
[4] 译者注:童书《惊险岔路口》系列衍生自 E. 帕卡德首创的概念,以第二人称叙事,引导小读者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做出选择影响剧情发展和结局走向,兼具文学性与游戏性。
[5] 译者注:Origin Systems Inc.,简称“OSI”,加里奥特于 1983 年成立的游戏开发公司,代表作有《创世纪》系列和《银河飞将》(Wing Commander)。
[6] 一位名叫约瑟夫·坡帕提的粉丝改编了一个桌游版《创世纪》,单人游玩。在www.boardgamegeek.com可以免费获得。
[7] 译者注:焱魔(Balron),原型来自《指环王》中的怪物炎魔(Balrog),在《创世纪》续作中亦有出现,是历代最强大、最难打的敌人。
-------------------- 以上是正文 --------------------
本文由《CRPG 通鉴》项目组和 rct 联合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