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能源理想的追求,不耗电的空调(热泵)发行记之二---孟加拉穷人的不耗电空调

一、孟加拉“不耗电”的空调
由于孟加拉国的农村,将近70%的人住在没有电了供应的铁皮的小棚屋,夏天大多数时候气温都超过45摄氏度(113华氏度)。
类似孟加拉国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贫民区,有无数贫苦的人买不起电扇、空调,在夏季只能忍受高温却毫无办法。
由纽约格雷集团公司在孟加拉国的团队,创造了生态友好的不耗电的空调。并和孟加拉国格拉明英特尔社交商业有限公司(Grameen Intel Social Business Limited)生产了此不耗电空调。自2016年推出到市场,已经销售了超过2.5万个家庭安装了此产品。
这个产品就是在6*6=36个塑料瓶形状的管道安装在一个平面上,然后将此作为房间的窗,安装在房间即可。
这个装置可以将室内的温度从45度,降低在35度,降低5-10度。

生态空调的设计师Ashis Paul

产品安装

设计原理:

热气流进入瓶子后,由于空间变小,然后经过窄窄的瓶颈时,空气被压缩,气流在进入室内之前就会被冷却了。
效果:将室内的温度,由45度,降低到35度,降低了5-10度的温度;不需要消耗任何的电力,完美的不耗电空调;

推广与培训:

DIY教程:

二、中国网友的试验测试:《好奇实验室》:孟加拉“不耗电”空调真的能降温吗?
生产

安装

15分钟后
经过15分钟的测试,对房间的温度,没有任何的降温效果。

测试失败。
三、理论解释:来自T大建环系博士的抗辩
请参看原文:如果用塑料瓶就可以造不耗电的空调,那还要我们空调系做什么 (qq.com)?
让我们看一下孟加拉的高科技使用了什么样的原理。
当空气或其他气体在通过截面突然缩小的塑料瓶时,由于局部阻力,气体的压力将会降低,温度会发生变化的现象,最早是由1852年焦耳和汤姆逊发现的,人们称它为焦耳-汤姆逊效应,也称为节流效应。他们发现,在通常的温度T1下,许多气体(氢和氦除外)经节流膨胀后都变冷(T2<T1)。
焦汤效应的话,20kPa压降大概产生0.06℃温降;50kPa压降大概产生0.14℃温降。400kPa(800倍的风压)的压差下,大概也就1℃的温降。
我找到一张全国各城市的100年一遇的风压表,数量级大概是零点几kPa。也就是说,即便北京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风,也就只能提供0.5kPa的驱动力。因而,0.5kPa压降大概产生0.0014℃温降。
难道视频里面测得的5℃温降是骗我的?
在我看来,它最大的贡献在于:白纸板!
我谷歌了一下,即便是孟加拉,夏季最高空气温度也在35℃附近。之所以房间里面的空气能飙到43℃,那是晒的!晒的!晒的!重要的答案要说三遍。
四、技术讨论
我们查询了孟加拉达卡的一年温度:

孟加拉达卡的一年温度
每年最高温度在25-33度之间。
如果室内温度45度的话。正如T大建环系博士所说的“房间里面的空气能飙到43℃,那是晒的!晒的!晒的!重要的答案要说三遍”。

每年的风速处于2、3级别,属于轻风和微风的等级,可以感觉到有风,树叶有一点响声,以及树叶树枝摇摆,旌旗展开的程度。

因而,无论通过《好奇实验室》的实际测试,还是T大建环系博士的理论分析,此种孟加拉不耗电的空调,不能达到效果。
五、终极的解释
但是其宣称可以安装了2.5万套,实现将45度降低到40度,是如何实现的呢?难道是骗局吗?。
“在我看来,它最大的贡献在于:白纸板!”,这是T大建环系博士的结论。
白纸板减少了太阳对房间的照射,因而对房间的降温做出了贡献。
但是根据其面积,这些小的面积,也难以实现5度的贡献。
事实上,孟加拉达卡的每年最高温度在25-33度之间,如果室内温度达到45度,这完全是一天的太阳照射到房屋顶部和墙所造成的温度升高,此温度将室内的温度加热,从而使得室内的温度增高。这就是对博士说的“那是晒的!晒的!晒的!重要的答案要说三遍”的理解。
但是,由于通常贫民窟的铁皮屋没有窗户,是否这和穷人买不起玻璃有关。因而一天的太阳照射后,室内的温度达到40-45度,如果打开窗,室外的温度为25-33度之间,显然室内的温度也不能达到40-45度。
因而,将铁皮屋开窗后,安装上这种“不耗电的空调”,其实质的效果是实现了室内外的通风,如果开出大的窗,很快的实现室内外的换热,室内很容易将温度降低到与室外基本相同,因而室内可以达到25-33度之间的温度。但是此种窗的通风和换热效率太差,因而,根本无法实现完全的换热,因而仅仅可以实现降低5度的效果。
因而通过安装此装置,实现室内外的通风,可以在室外温度25-33度之间时,通过通风,将室内的温度降低到35-40度。这个可能是此装置的最佳的原理解释。
实际上,如果此装置使用大量的废弃的塑料瓶,是为了减少塑料的污染,还可以推荐使用塑料瓶,因为这样即实现了减少塑料的污染,也实现了室内外换热的目的。

但是除去以上的因素,只需要给铁皮屋,开一个大的窗,就可以将室内温度,降低到25-33度之间,而不需要忍受35-40度的高温了。
原来,“不耗电的空调”就是开一个窗而已。这对原始人所建设的茅屋而言,一扇窗,就是原始人的“不耗电的空调”,也是人类的进步。
当然,“不耗电的空调”是人类的梦想,更是穷人的梦想。
至今,在地球上,仍存在这种区域,需要“一扇窗”,作为实现“不耗电的空调”的梦想的方案,这是人类的进步,还是人类的悲哀?。
但是,无论是进步还是悲哀,这都是人类对于“自由能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