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乖不好动,为何被诊断为多动症?到底是误诊还是误解?
最近闺蜜遇到一件烦恼事:
我家琴琴从小就很乖,一点儿也不好动,能一个人安安静静坐上大半天,但就是吃饭、穿衣服、写作业…..样样慢吞吞,像树懒一样。
老师反映:"琴琴上课爱神游,感觉她好像很认真听,但让她站起来回答问题,却一问三不知。"
带她看了儿科医生,最后被确诊为"多动症"。
我就不明白了:女孩子安安静静的,怎么会是多动症呢?多动症的孩子,不应该好动多动吗?
多动症不全表现为多动
多动症的医学专业术语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常见于学龄期儿童。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冲动3大核心症状,但不同患儿的具体表现差别很大。
1.注意缺陷:
这一类孩子看起来不吵不闹,不好动,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
例如:
• 上课或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
• 写作业拖拉、做题马虎;
• 做作业时丢三落四、心不在焉、东张西望;
• 很难按照家长的指示去做和完成任务;
• 孩子在和家长、老师或同学对话时,表现出不认真听的样子;
• 健忘,总把家长交代的一些简单事情抛之脑后。
2.多动:
这一类孩子更突出的表现是多动,具体表现为:
• 上课时坐不住,很难安静坐在位置上,或者即使坐着也动个不停;
• 在不适宜的情况下到处乱跑或乱爬,不合作;
• 任何场合话特多,喜欢打断他人的谈话、好插嘴,弄出噪声。
3.冲动:
• 自我控制能力差,常常情绪和行为失控;
• 不能耐心排队或等候;
• 经常不遵守纪律和规则,常常和同学发生冲突,不受欢迎;
• 提的要求必须立即满足,否则就哭闹、发脾气。
据统计,我国约6.4%儿童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6.4%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在一个40~50人的班级里,大约有2-3个孩子患有多动症。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我国患多动症的儿童人数是非常多的。
多动症可影响孩子一辈子
多动症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在儿童时期,研究表明,40%~65%的儿童期多动症会持续到成人。
此外,多动症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应付不了高强度的学习节奏,成绩明显下降,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可能还会经常面临老师、家长的批评,最终引发孩子自卑、抑郁、焦虑等其他问题。
所以,对于多动症,家长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治疗多动症需多管齐下
多动症的治疗,常需要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相结合。行为干预方法包括正性强化(出现好的行为及时奖励)、暂时隔离法(站在某个地方或坐在椅子上,直到规定的时间)、反应代价法(出现不当行为或问题行为时撤回奖励)等。药物主要针对疾病的核心症状,我国目前常用的有哌甲酯和托莫西汀。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营养治疗可以使部分多动症儿童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的国家补充和综合健康中心(NCCIH)认为:Omega-3脂肪酸补充剂可以缓解多动症症状。
2017年发表在《脂质学杂志》的文章系统综述报告了Omega-3脂肪酸对多动症症状的积极效果,包括在过动冲动、注意力、视觉学习、词语阅读和工作/短期记忆方面的改善,认可了Omega-3脂肪酸作为多动症辅助疗法的巨大潜力。
2018年的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共纳入8项研究,表明Omega-3脂肪酸补充剂(DHA+EPA)作为单一治疗可改善儿童和青少年多动症的临床症状和认知表现。
众多研究表明,多动症患儿服用Omega-3脂肪酸补充剂可能是合理的,它可以增加传统疗法的疗效,或可作为拒绝使用药物家庭的一个选择。
Omega-3脂肪酸补充剂主要来自于鱼油,鱼油是脑黄金DHA和血管清道夫EPA的最丰富来源之一。多动症儿童可通过补充优质鱼油来改善症状。